? ?
? ? ? ? 今天上午做了一個青少年個案就是這樣的感覺:大人居高臨下的評判和指責,簡單粗暴的對待方式含长,孩子內心很多的需求想法沒有被看見,也沒有辦法表達纷纫,因為一表達就會被打壓,久而久之就不想表達了辱魁,孩子說感覺父母沒有把自己當人诗鸭,當東西,孩子想死强岸,憋得難受,共情到了青灼,眼淚嘩嘩流,是很難過的杂拨。不單孩子需要咨詢悯衬,父母更需要咨詢!
? ? ? ? 所幸父母有所覺察并來到了咨詢室,其實父母也很需要支持的击胜,他們的心是愛孩子的役纹,但由于各種原因或當父母還是孩子時也沒有得到好的回應和對待,也不知該以怎樣更好的方式對待孩子促脉,就無形中延用了以往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做,按精分視角瘸味,等于不斷的讓孩子再次體驗到自己兒時的痛苦。孩子的體驗是:父母呈現的是不能用言語好好表達和溝通的藕夫,是暴躁或暴力的解決方式枯冈,感覺自己也習得了這樣的方式對待他人,而且孩子內心堅信父母認為他們是沒問題的尘奏,是不可能改變的,意味著自己才是那個不好的有問題的不值得無條件被愛的炫加,甚至是無能的無價值的沒有存在意義的人瑰煎。父母在不自知下順利的完成了強迫性重復酒甸,當咨詢師去共情到這塊時,父母那個淚如泉涌…
? ? ? ? 青少年的同輩群體是非常重要的(你要留意那些至少有一個朋友的和一個朋友都沒有的就很不一樣)烘挫,有助于穩(wěn)定她正在形成的同一性柬甥,如果她缺少這樣的參考群體的話其垄,她的問題不光是孤獨,而是無法形成好像你一個人開個船走在太平洋上航行一樣臂外,周圍的經緯度都沒有,也沒有其他的船只漏健,很容易帶來毀滅性的焦慮。
人們常說殖属,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點都不像我們那個時候洗显,這其實是心智化的對立面“表面化”原环。只能從表面去看待事情,而忽略了一個孩子做出行為背后復雜的情感和意圖嘱吗。青少年的抑郁不單純是羞恥,無力谒麦,無助的感覺,還要注意關系帶來的壓力(包括家里家外的)颅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