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日贬养,也就是3月26日挤土,寫的那篇文章《屢屢被騙的老人》里寫了一個觀點:
人,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的問題煤蚌,其次是面對物質(zhì)的欲望和身體的健康耕挨,當(dāng)克服了欲望,就是接下來的精神生活尉桩,身體會更加“健康”筒占。
黃教授在看了這篇文章之后,對我的這個觀點蜘犁、這種認知翰苫,留下了寶貴的建議:
應(yīng)該先反求、內(nèi)求,再解決生存問題奏窑;當(dāng)然导披,如果是和家在一起,就要變成兩者齊頭并進埃唯;丟掉自己去求生存一般講是要多多懷疑的撩匕。
我對黃教授留下的這幾句話,讀了一次又一次墨叛,也一次次的思考止毕,亦有所新的感悟。
我們現(xiàn)在的人漠趁,在從學(xué)校畢業(yè)扁凛、踏入社會之前,能夠有所反求闯传、內(nèi)求的谨朝,實在是太少了。
而即使是自己知道踏入社會后對要做什么事情有很明確的認知的甥绿,也并不一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字币,還是有一個在社會中拼搏、反思的過程妹窖。
對于生存纬朝,我是這么覺得:人一般是遇到自己生存有問題的時候,才會對自己進行反省骄呼。
黃教授說的這幾句話,在我看來判没,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在面臨生存問題之前蜓萄,自己就已經(jīng)反求、內(nèi)求澄峰,真真正正的知道自己要的到的是什么嫉沽。
第二種: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生存問題和內(nèi)求問題俏竞,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绸硕,都要兼顧且要齊頭并進。
第三種:你把“自己”丟掉了魂毁,然后去求得“生存”玻佩,在之后的人生路途上,隨著你經(jīng)歷的越多席楚,你越來越“懷疑”自己咬崔,而這種“懷疑”就是自己內(nèi)求的開始。
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垮斯,對于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來說郎仆,第一種情況太少太少。第二種情況要比第一種情況好一些兜蠕,但也好不了多少扰肌。第三種情況,比較多熊杨,甚至可以說狡耻,大部分是第三種情況。
我想了想猴凹,為什么會是黃教授說的這三種情況夷狰,可能是我們接受和接收到的“教”和“育”出了問題。
我在將自己的一點感悟發(fā)給黃教授之后郊霎,黃教授給我回復(fù)了下面的這句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沼头,從天子至于庶民,一事以修身為本书劝,反求必須落實到修身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