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天奠宜,天氣晴朗,所以決定找個山爬一爬瞻想,條件是一小時車程以內(nèi)压真,二是不要開太多山道,打開地圖找到了天成山蘑险,吃完午飯就驅(qū)車前往榴都。去的一路車不多,路況大部分也很好漠其,包括到了山路向上開嘴高,都沒有熄火,到了空曠的停車場停好車和屎,下車就感覺到空氣清新拴驮。沿著盤山公路向上走,過兩個彎柴信,看到了登山步道入口套啤。
天成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qū)南部,屬長泰區(qū)馬洋溪生態(tài)旅游區(qū)随常,是廈門入泰第一山潜沦。其海拔 342 米,山形如馬鞍绪氛,與天柱山遙相對峙唆鸡,雄偉挺拔,怪石嶙峋枣察。山上巨石或壘疊銜接争占,或縱橫交錯燃逻,自然景觀多達 30 多處,與黃山相比也不遜色臂痕。天成山雙峰聳峙伯襟,北峰曰 “天成”握童,南峰稱 “晞發(fā)”,“雙髻晴云” 為長泰古八景之一澡绩。這里常年云霧飄繞,山下溪水環(huán)繞英古,清澈見底淀衣,林木蔥郁昙读,古洞幽深,秀麗迷人蛮浑。
天成山成名于明朝,歷史沉淀豐厚沮稚。這里有宋驛道艺沼,見證了古代的交通往來;明代古寺天成山寺蕴掏,古名瑞煙巖寺障般,1999 年 2 月正式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盛杰,是閩南佛教圣地。寺內(nèi)的佛字崖定拟,刻于巨石崖上的 “佛” 字逗嫡,筆力雄渾,涂以金粉驱证,字高 12.8 米,選用清雍正帝手跡需曾,為當今世界 “佛” 字摩崖石刻之最。此外呆万,這里還有戚繼光抗倭駐軍遺址,以及士大夫楊瑩鐘的山間莊園牡彻, 鄭成功出爹、鄭經(jīng)屯兵之地等,眾多歷史遺跡訴說著往昔的風云故事严就。
在去天成山之前就搜索到天成山的景點豐富多樣梢为,趣味十足。官帽石高約 20 米铸董,上寬下窄,形狀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蕴忆,石上鐫刻著 “南無阿彌陀佛”悲幅,是臨漳諸縣善男信女的許愿石,也被稱為狀元石汰具;十八連環(huán)洞由十八個天然相連的石洞組成,位于巖崖峭壁之底减牺,宛如一處神秘莫測的地底迷宮存谎;通天洞由數(shù)十個巖石壘疊而成,深且陡峭稚失,傾斜度達 70 度以上恰聘,抬頭仰望可通天吸占,是到達頂峰的重要通道凿宾;天池在通天洞頂一塊巨石上人工鑿成,窟中蓄水初厚,終年不干涸产禾,關(guān)于其功用有多種說法;通靈石位于天成山的最高處亚情,據(jù)說有靈氣,可祈福禳災衫生,其外形被稱為 “熊貓吃筍”履因,兩側(cè)巨石聳立盹愚,上窄下寬,有 172 級臺階毅舆;布政學堂位于古寨的邊緣愈腾,是天成山最大的一個洞室,依地勢構(gòu)雙層虱黄,開設雙門雙窗,光線充沛辜梳,明朝天啟年間泳叠,楊瑩鐘在此集徒講學;古寨門是明朝時期的古建筑宗挥,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變遷,自古以來契耿,天成山就是進出長泰的關(guān)鍵天然屏障與重要關(guān)隘搪桂。
在登山道入口處,立著許多的樹枝锅棕,是大家使用過放在那里的登山杖,我取了一根輕便的來用顾瞻,事實證明我是明智的德绿,很有用。我們走的逆時針路線蕴纳,先到了成天山寺个粱,寺廟還在擴建修葺,在佛堂居士指引下我們走上石階稻薇,開始向上胶征。走過布政學堂、古驛道睛低、天階、銀庫骂铁、樵陽居急波、天池、通天洞名段、石鼓、石寨門麻惶、樵夫洞信夫、摸乳石、佛字崖静稻。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處地點是天階,從下往上看杀迹,似乎是從上而下垂直于地面押搪,崖壁裝有鐵鏈,輔助攀爬续语,雖然只得172級臺階厦画,但窄的臺階腳掌橫踩還不能全踩上去,必須手腳同時使勁娃豹,雖然難购裙,但有趣鹃栽。但這面向上,通天洞就要向下薇芝,比天階還陡丰嘉,切因為在陰暗處,鐵鏈都有些銹跡耍贾,表面的漆翹起,比較割手荐开,要注意不要劃到,不然下山就得去醫(yī)院打破傷風了百侧。下通天洞前也是倒霉能扒,正要下洞,右邊肩膀被什么砸到啪得一聲观话,左手伸過去一摸越平,鳥屎!山里的鳥真是不懂事晦溪,這么大地方非要精準排便到我身上嗎挣跋?接下來到了摸乳石這名字起得實在,胖一點的人過不去舟肉,瘦子也必然會被它“非禮”查库,需從縫隙間如螃蟹般磨蹭出來。從樵夫洞旁的路向下整慎,有個需要抓著鐵鏈跳下的坑洞围苫,旁邊的石頭都被人踩得光滑,對我來說似乎有難度拧揽,順著巖石向下,最低處也離下面得路有兩三米高淤袜,不敢直接跳下饮怯,反身像攀巖一樣用手扣著兩處,把身體放下蓖墅,可還是腳離地面有好長距離论矾,在隊友幫助下蹭著石壁滑下來,胸口磨得生疼贪壳,但好在沒有皮外傷闰靴。接下來就好走了,一直走到佛字崖蚂且。佛字新上的金漆杏死,還隱約看得出下面紅色的底色,十幾米的高度看起來的確壯觀淑翼,跟字相比,下面新擺的佛像倒是不算什么了冯丙。
至此惠豺,游覽結(jié)束,該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