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著迷于產(chǎn)品和運營的技術人峡懈,樂于跨界的終身學習者。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跨界架構師」
每周五11:45 按時送達~
我的第「111」篇原創(chuàng)敬上
大家好与斤,我是Z哥肪康。
雖然從標題上看荚恶,這篇文章是寫給“技術人”的,但從廣義上來說磷支,只要你是一位以理性見長的人谒撼,那么這篇文章要講的東西可能會與你有關。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雾狈。
如果你現(xiàn)在打算做一件事A廓潜,它的目的是為了X。但是在做的過程中箍邮,你發(fā)現(xiàn)可以多做一件事B,能讓目的X的效果更好(假設效果更好是確定的)叨叙。
你會毫不猶豫的去做B嗎锭弊?
比如,作為程序員的你正在做性能優(yōu)化擂错。這時候味滞,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某新技術比你當前用的老技術钮呀,性能高10倍剑鞍,你會不假思索的去試一下新技術么?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爽醋,說明你的「技術思維」過重了蚁署,得“治”一下。否則蚂四,說明至少你現(xiàn)在還沒有被「技術思維」牽著鼻子走光戈。
遠的不敢說,技術思維過重的毛病至少在程序員圈子中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遂赠。而且久妆,越是“技術狂人”,越容易陷入到這個問題的“黑洞”中跷睦。
Z哥也是一位地道的技術人筷弦,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這個時期。所以我深知陷入這個思維黑洞是弊大于利的抑诸,因此想分享一些我的經(jīng)驗給你烂琴。
這個“毛病”是怎么產(chǎn)生的?
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蜕乡。
????■?在需求評審會上监右,針對產(chǎn)品經(jīng)理設計的一個功能,技術人員們倒沒有提出什么對這個功能本身的異議异希。反而在激烈的討論這個功能應該怎么實現(xiàn)才最好健盒,該用什么技術绒瘦。
????■?XXX技術性能賊強悍,我覺得把A功能里用到的YYY技術用XXX替換掉扣癣,性能至少翻一倍惰帽。
????■?……
你是不是也對這些事樂此不疲呢?
其實這些乍一看都是好事父虑,都是在做一些讓結果變得更好该酗、改善現(xiàn)狀的事情。應該鼓勵和提倡才對啊士嚎。
沒錯呜魄,的確是這樣。
而且莱衩,“尋求最優(yōu)解”是技術人的強項爵嗅,因為技術思維其實就是工程化的思維,“最優(yōu)解”就是這種思維所追求的最終結果笨蚁。
但是睹晒,所謂成也“強項”,敗也“強項”括细。來看看我們技術人的這個強項是怎么得來的伪很?
我們每個人的“強項”,真正由天分決定的微乎其微奋单,大都是后天培養(yǎng)而成的锉试。思維也是如此,也是后天培養(yǎng)起來的览濒。
而在培養(yǎng)習慣的過程中键痛,有一個東西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多巴胺。
20 世紀 80 年代絮短,劍橋大學的神經(jīng)科學教授沃爾夫勒姆·舒爾茨(Wolfram Schultz)對老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他和他的同事們先將老鼠喜歡的蘋果片放在投射屏幕后面昨忆,當老鼠找到并咬下這些食物時丁频,他們立刻觀察到了大鼠腦內(nèi)的多巴胺反應。
更為關鍵的是邑贴,舒爾茨教授的一系列實驗最終的結論是:一開始預期一個行為能夠獲得獎勵席里,如果真的得到了獎勵,就能使這個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拢驾。
把視角拉回到每個做技術的人身上奖磁。我們在剛入行的時候,專業(yè)性是很低的繁疤,做事質量不高咖为、效率不高秕狰、計劃經(jīng)常失控等等。
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練習躁染,我們一次次地嘗到了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思維提升帶來的好處鸣哀。做事的結果越來越好了,開始得到表揚吞彤、升職加薪等等我衬。
這個過程其實和上面的老鼠實驗是一樣的,在多巴胺的刺激下饰恕,你陷入了一個循環(huán)之中挠羔,逐漸形成了你的做事習慣和思維方式。
「技術思維」的短板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埋嵌,如果我們單純只用「技術思維」來考量的話破加,最大的問題就是考慮的維度過于單一。抽象的說莉恼,這只是在“how”的范圍內(nèi)考慮問題拌喉。
而“how”之前的概念其實更加重要速那,就是“what”和“why”俐银。
如果說how是1~100的話,那么之前的what和why就是0~1端仰。因為what和why才是做一件事how的意義捶惜。
這就好比,有人說我們現(xiàn)在要燒火取暖荔烧。然后吱七,我們不斷在花時間研究如何讓火燒的更大、更旺上鹤竭。而不是去考慮踊餐,取暖到底需要多大的火才夠。
超過原始目的所需的臨界點之后的投入臀稚,其實都是浪費的吝岭。甚至還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比如火雖然更旺了吧寺,但是煙霧也更大了窜管,更容易嗆到喉嚨。
長期以往會陷入的困境
作為技術人稚机,如果長期處于這種思維習慣中幕帆,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未來職業(yè)道路只會剩下做「專才」這一個選擇了赖条。
因為你的其它思維模式得不到運用和鍛煉失乾,導致你看問題總是片面的常熙、局部的、單一的仗扬。
所以症概,「廣度」上不行,只能往「深度」上走了早芭。
如果你想讓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彼城,那必須得從技術思維中走出來。
如何破局退个?
有什么破局的辦法呢募壕?
Z哥建議你從思維模式的“形態(tài)”來考慮,就可以找到突破口语盈。
大部分思維模式都是基于過去的經(jīng)驗而形成的舱馅,技術思維也不例外。
技術思維典型的場景是:
????■?因為……刀荒,所以……
????■?如果……代嗤,就會……,否則就會……
在形態(tài)上缠借,這種思維模式是「直線」的干毅。沿著這根直線可以去找終點。
但是很明顯泼返,在這條直線之外因素都會自然而然地被忽略硝逢。
如果我們將“因果”的「直線」形態(tài),轉換成“相關”的「網(wǎng)狀」形態(tài)就可以破局绅喉。
以終點為圓心渠鸽,將所能想到的、與終點相關的因素都放進來柴罐,建立關聯(lián)徽缚。
然后,標出所有的因素與結果之間的「相關性」大小革屠,再根據(jù)這多個維度去做how的考慮和決定凿试。
沿著這個思路走,你會自然而然地基于問題的現(xiàn)實屠阻、基于場景去考慮問題了红省,廣度自然就有了。
具體的做法国觉,我有三個小技巧想分享給你吧恃。
三個破局小技巧
01
追問根源和目的,并且不要在做事的過程中將目的給“丟”了麻诀。要一直把目的作為「錨點」痕寓,防止自己所考慮的內(nèi)容脫離了最初的目的傲醉。
比如,當自己準備下一個結論之前呻率,多問自己幾個下面的問題:
做這個決定的理由是什么硬毕?
確定這個理由是這件事最重要的因素嗎?
不這樣決定會怎樣礼仗?
這幾個問題會讓你從思維的黑洞中拉回來吐咳,回到“網(wǎng)狀”形態(tài)的思維中去。
這其實也是「尋求合適元践,而不是極致和完美」的體現(xiàn)韭脊。
雖然完美主義并不是技術人的專屬特質。但是在我的觀察中单旁,技術人有完美主義特質的比例相對其它人群是更高的沪羔。
所以,技術人也更容易成為脫韁野馬象浑,離最初的目的越來越遠蔫饰。
02
站在更高的層次考慮。這個在很多講管理學相關問題的時候會經(jīng)常聽到愉豺。
在我們現(xiàn)在聊的這個場景中篓吁,所謂的「廣度」和你所能看到的“視野”大小是正相關的。
但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來考慮問題粒氧,這事的確挺難做的越除。畢竟节腐,自己沒有真的站在那里過外盯,沒經(jīng)驗啊,很難進行所謂的「換位思考」翼雀。
我的一個辦法是饱苟,在你的所有經(jīng)歷中,搜尋與這個位置更高的人當前所處的境地接近的場景狼渊。當時的你就是現(xiàn)在的他箱熬,然后把這個感覺帶到當前的場景中來,考慮眼前的問題狈邑。
比如城须,雖然我沒做過管理,但是我在學校里做過班長米苹、組長啊糕伐。對于管理中的分工、協(xié)作等概念其實是相通的蘸嘶。
如此能讓“站在更高的層次考慮”的效果更好一些良瞧。
03
以“社會價值”為導向陪汽,尋求其它的因子做乘法。
技術 * X = 社會價值
技術脫離現(xiàn)實的問題后褥蚯,價值等于0挚冤,這話一點都不為過。因為技術本身沒有社會價值赞庶。
你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意外训挡,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寶藏”,這都很正常歧强。
而要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客觀理性的辦法舍哄,除了第一點「目的導向」之外,還有這個「價值導向」誊锭。區(qū)別是表悬,前者傾向于保守,后者傾向于激進丧靡。
比如蟆沫,發(fā)現(xiàn)的一個新寶藏,雖然會讓我們多投入1.5倍的成本温治,但是可以發(fā)揮2倍的正向價值饭庞。這才算的上是一個有價值的想法,才值得去討論和可以考慮是否要為之調(diào)整最初的目的熬荆。
禁錮思維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其實技術思維并不只能用于解決技術問題舟山。思維模式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可遷移性是很強的卤恳。
比如累盗,管理思維中的分工、協(xié)作突琳,其實和技術思維中的分治若债、分布式系統(tǒng)等概念是相通的。
所以拆融,雖然我們手握著技術思維的“錘子”蠢琳,但是不要只用來找技術的“釘子”去敲。
如今镜豹,不管是整個社會傲须,還是技術人所運用的那些技術都在變得越來越復雜。
正如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一樣趟脂,技術領域中的模塊化泰讽、分治等等概念也是推動技術發(fā)展的底層支撐。
但是,這也讓我們每個人更容易陷入到“只看到樹木而忘記了森林”境地菇绵。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擺脫這個困境肄渗。
總結
好了,總結一下咬最。
這篇主要講述了技術人身上很常見一個思維慣性翎嫡,「技術思維」。
我?guī)湍惴治隽怂a(chǎn)生的原因永乌,以及會導致的后果惑申。
然后分享了對我自己有效的破局辦法,其中包含了三個實踐小技巧翅雏。
????■?目的導向的“三問”
????■?“處境聯(lián)想”的換位思考
????■?「技術 * X = 社會價值」的公式化價值導向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圈驼。
如果你是一位技術人,并且想讓自己的未來在專才之外多一些可能性望几,那么趕緊行動起來绩脆,突破自己的思維慣性吧。
推薦閱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靴迫,可以點一下右下角的「愛心」,支持我的創(chuàng)作~
? 關于作者:張帆(Zachary楼誓,個人微信號:Zachary-ZF)玉锌。堅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質量原創(chuàng)。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跨界架構師」(ID:Zachary_ZF)疟羹。
如果你是初級程序員主守,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員多年榄融,陷入了一些瓶頸想拓寬一下視野参淫。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跨界架構師」,回復「技術」剃袍,送你一份我長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維導圖黄刚。
如果你是運營捎谨,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束手無策民效。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運營策略,以豐富自己的“倉庫”涛救。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跨界架構師」畏邢,回復「運營」,送你一份我長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維導圖检吆。
定期發(fā)表原創(chuàng)內(nèi)容:架構設計丨分布式系統(tǒng)丨產(chǎn)品丨運營丨一些深度思考舒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