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看了4部電影(一看就沒有好好學習),難得都是好片秤涩,《心迷宮》帜乞,《十二公民》,《頭腦特工隊》筐眷,《神奇動物在哪里》黎烈。周末又勉強把《烏合之眾》過了一遍,這里想簡單談談《十二公民》和《烏合之眾》匀谣。
《十二公民》是一部純靠老戲骨演技硬撐起來的電影照棋,從1:11到12:0的判決,從“我就是想討論討論”這種非常牽強的理由武翎,一步一步說服蒙過冤的人烈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最后讓市井小民也勉為其難接受“無罪”的判決宝恶。人物個性鮮明符隙,每一個人均代表了不同的階級和市民形象(注意趴捅,不是公民,除了最初反對的檢察官具有citizenship霹疫,其余11人都是面對推敲拱绑,發(fā)現諸多不合理后才改變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幾個到頭來都沒有接受丽蝎,只是“隨大流”)猎拨,非常值得一看。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作品征峦,說實話迟几,我不知道這本書怎么火的,全書充滿了對群體栏笆,社會主義类腮,婦女和兒童的偏見,把“群體”這個概念幾乎變得一文不值蛉加。很多觀點都較為偏激蚜枢,頗有幾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味道,比如:個體可能是睿智的针饥,這樣的個體聚集成為群體可能就是完全無意識的厂抽。我本來將其當做一本研究群體的書,看能不能結合產品用戶體驗丁眼,產生一些新的想法】攴铮現在看來,抱著這種念頭的讀者如果比較忙苞七,完全可以將本書束之高閣了藐守。
因為這部電影和這本書是我在兩天內看完的,放到一起就很有意思了蹂风。我們拿《烏合之眾》里面的觀點再來看看《十二公民》這部電影卢厂,分析起來就很有意思了:
第一回合,只有何冰飾演的檢察官持“無罪”的態(tài)度惠啄,其他11位都是鐵定的“有罪”慎恒。而何冰給出的理由也及其牽強–“我就是想討論討論”,基于劇情設定(12位都是學生考試不及格被請到學校的家長撵渡,這次討論頗有幾分“走過場”的味道)融柬,而且在“鐵證如山”面前,這11位代表了一個聯系非常緊密的群體趋距,然后就如《烏合之眾》一書的觀點–群體的力量是偉大的丹鸿,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個體,不管觀點是否正確(也無所謂正確)棚品,都能感到很強大的力量(注:個人理解)靠欢,至少在討論的最開始幾分鐘廊敌,何冰扮演的檢察官根本沒法撼動他們,以至于談判很快陷入僵局门怪,這個時候何冰不得不說“你們11位再來一次不記名投票骡澈,如果都是‘無罪’就結束好了”。在這輪的較量中掷空,何冰完全處于劣勢肋殴,無論他拿出多么鐵定的理由,也無法撼動這11位組成的“群體”坦弟。
這時候有意思的事情發(fā)生了护锤,這11位中有一位老者改投“無罪”,談判繼續(xù)酿傍。他給出的理由也和本案完全沒有關系(大致是結合自己的經歷烙懦,說明一個人在絕望的時候,如果有人能幫一下赤炒,很可能還有生的希望)氯析。好,這個時候是2:10了莺褒,這是才開始有了談判掩缓,也就是說理性在這個時候才登場。大家從兇器–遺落在現場的刀開始分析遵岩,逐步推出一些不合理你辣。然后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無罪”尘执,你來我往绢记,居然到了11:1(略去一些分析,不然可能會寫得很長)正卧。
在最后一回合,固執(zhí)的出租車司機始終不愿改投“無罪”跪解,甚至拿出板凳炉旷,準備睡大覺。大有一種“老子就跟你們耗下去了叉讥,看你們奈我何”的心態(tài)窘行。可以說图仓,這個時候理智是完全沒有說服他的罐盔,但之后他自己哭訴了一段他和兒子的往事后,哭哭啼啼地竟改投“無罪”救崔,至此惶看,全劇終(下圖)捏顺。
好了,我們重點來看一下第一回合和最后一回合纬黎,一個1:11幅骄,一個11:1,一個是在細節(jié)尚未梳理之前本今,一個是在細節(jié)梳理過后拆座,案情“可能”有漏洞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將第一回合的那11個投“有罪”的人當做一個勒龐筆下的群體冠息,最后那一回合中那11個投“無罪”的人也當做一個群體挪凑。那么,與其說有人是被理性所折服逛艰,倒不如說是因為群體的改變躏碳,迫使他們開始畏懼,開始放棄瓮孙,開始成為“烏合之眾”唐断。白冰之所有沒有被說服,是因為他開始是以一個理性的個體來參加這次談判的(他甚至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杭抠,連兇器都準備了一把一模一樣的脸甘,準備以理服人)。誠然偏灿,這一個多小時的推理中丹诀,大家確實在白冰的引導下,找出了案情的漏洞翁垂,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铆遭。無論是代表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教師,房地產商沿猜,醫(yī)生枚荣,還是代表市井小民出租車司機,小賣部老板啼肩,不能不說他們沒有受到群體改變的影響橄妆,這就應了勒龐的觀點–觀點與智商和地位無關,所謂“智者”的決定不一定比庶民的決定好祈坠,只是因為群體的“集體無意識”在產生影響害碾。有意思!
這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另一個例子赦拘,學校三四節(jié)下課時慌随,很多同學涌出教室,其實三個樓梯的長度都是一樣的,但大多數人都涌向中間的樓梯阁猜,導致人流量很慢丸逸,而我很多情況下,就算知道走其他兩個樓梯更快蹦漠,還是不自覺得從眾椭员。在“群體無意識”的引導下,個體的智慧和思考被湮滅了笛园。仔細想想隘击,這樣的例子是不是還有很多呢?
以上研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