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六年前買來這本書至今硫麻,大概是第三次很認真的翻閱,并且前兩次都是讀沒多少便沒法繼續(xù)。雖然這次能夠完整閱讀到“全書完”,可是對于書中的內容領悟又是太少弛房。
以前總覺得看過一遍的書是不會看第二遍,當自己成為一個能靜下心閱讀的人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會有想看第二遍的欲望,不是近期胰耗。
第一次费尽,第二次依啰,第三次速警,沒讀懂的內容忙灼,下次再繼續(xù)嘗試里初。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的原因挑随,還是值得認真對待,每次閱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傅联。
經(jīng)歷不夠沒法理解書中的深意先改,或是還是不夠靜下心去理解。這樣的一本書蒸走,討論的輕與重仇奶,靈與肉,存在的意義比驻,還有政治背景该溯,人類社會里的媚俗,不那么簡單别惦,卻也可以一言以蔽之狈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或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我一直在思考這二者的區(qū)別掸掸。語序的變化帶來怎樣的理解偏差氯庆,即便我會說自己喜歡前者的名字卻說不出個理所當然蹭秋。
想看第二次的原因又是從哪里來,因為自己在似懂非懂之間似乎又對書中作者的思想有所認同堤撵。輕代表美好仁讨,重代表負擔與壓力。輕一定是美好粒督,重一定是罪惡嗎陪竿?
如此思考,做何選擇屠橄,回顧以往的生活族跛,對比現(xiàn)今的生活。在輕與重之間锐墙,原來我也做出了選擇礁哄。源于對生活的理解,源于自己對重的渴望溪北,因為重的存在才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真實存在于世的個體桐绒。
從上一份工作脫離的原因,有許多個之拨,其中一個也是蘊含了自己對輕與重的抉擇茉继。人生在不斷地選擇中前行,決定你是誰就是因為那樣的選擇蚀乔。有人選擇輕松上陣烁竭,不論對待生活還是對待自己,有人選擇負重前行吉挣,不論充滿多少未知的恐懼和沉重的枷鎖派撕。
義無反顧選擇后者的自己,理由是因為太深刻地感受到人是太虛無縹緲輕如塵埃的存在睬魂。寧可此時此刻安靜的在喧鬧的商場中等待朋友的下班反而更能靜下心的自己终吼,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房間舒服的自處,不是害怕孤獨氯哮,只是想更加多的去感受用雙腳穩(wěn)穩(wěn)站立在這片土地的自己际跪。
托馬斯在許許多多的女人身邊感受輕的快感,卻選擇在特蕾莎身邊過著身負責任枷鎖的沉重生活喉钢。他甚至無法也不愿脫離這份沉重而存在姆打,他的內心已經(jīng)默許特蕾莎給他帶來的沉重。
就算清楚的區(qū)分靈與肉的托馬斯出牧,到了最后也一改自己曾經(jīng)放蕩的生活穴肘,只為成全特蕾莎的內心所愿歇盼。相比后來的生活舔痕,他曾經(jīng)活的灑脫而輕松,不需負責,不讓任何一個女人在做愛后留在他身邊過夜伯复。
做愛和睡覺是兩回事慨代,他有著自己嚴格得區(qū)分,這是他生活得以為繼甚至讓他得意洋洋的行為準則啸如。直到特蕾莎的出現(xiàn)侍匙,他形容特蕾莎是被放在樹脂籃子里漂流而來的孩子,他在莫名的驅動力下不得不為她擔起責任叮雳,就算他們的相遇只是在一連串的巧合里產(chǎn)生想暗,就算對于特蕾莎而言,這份愛情來自于托馬斯不是“非如此不可”而是“別樣亦可”帘不。
可我們要知道说莫,托馬斯對特蕾莎的感情,以及他所承擔起的重則反而是“非如此不可”寞焙,似乎是同情心储狭,一種特別的同情心,沒辦法忍受特蕾莎的痛楚而深切想要留在她身邊保護她愛撫她捣郊,那樣的一種感覺辽狈。一旦解釋這樣的同情心就是愛情,似乎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都變得理所當然呛牲,而愛情的真諦就是這樣一份獨特的同情心的詮釋刮萌。
在自己的筆記記錄下,全書三次完整的提出論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侈净。
第一次在陳述薩比娜的悲劇尊勿,作者認為她的悲劇真是因為輕,而那種輕就是全書主旨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畜侦。全書關于這個人物的刻畫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元扔,不安分的人,一生中都在背叛逃離中尋找快感旋膳。不論是和托馬斯做愛時的另類方式澎语,還是一聲不吭離開情人弗蘭茨,逃離验懊,叛逆的冒險擅羞,背叛愛情和祖國,而當這所有種種能發(fā)生的都一一發(fā)生過后义图,無法再繼續(xù)沉浸在那樣的快感中時减俏,她才感到周圍一片虛空。壓倒她的從來都不是時局變動碱工,愛人不得娃承,壓倒她的恰恰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奏夫。
第二次提出時又是如此闡述,“歷史和個人生命一樣輕历筝,不能承受的輕酗昼,輕若鴻毛,輕若飛揚的塵埃梳猪,輕若明日即將消失的東西麻削。”關于這一點的闡述就更是巨大的話題春弥,我反復翻看了兩次至此還不能領悟呛哟,和當今世界歷史所有的發(fā)生相關。
第三次匿沛,在講述斯大林之子的經(jīng)歷竖共,解釋了何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因為糞便而遭人指責的上帝之子俺祠,選擇撲向帶電的鐵絲網(wǎng)將已經(jīng)成輕的生命拋進真正的虛空之中公给,看似毫無意義的死亡反而成為作者口中形而上學意義的死。如此定義蜘渣,“形而上學意義的死”又是什么淌铐,或許就是我下一次翻書想要找尋的答案。
最后用昆德拉自己的論述來闡述來回答“重便真的殘酷蔫缸,而輕真的美麗嗎”
“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為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形象腿准。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接近大地拾碌,它就越真實的存在吐葱。相反,當負擔完全消失校翔,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弟跑,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防症,人也就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孟辑,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枨茫”
在滿足活著的生理需求的基礎上饲嗽,我們會去思考一系列哲學上的問題,而關于輕與重的相對性或者選擇性奈嘿,內心其實在生活中不知覺的也有了思考貌虾。在看完這一本書以后,即便領悟的部分少之又少裙犹,但也得以找到自己之前困惑的問題答案尽狠。
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榴鼎,我們都在用自己個體的實踐去論證去詮釋著個人的理解,不知覺的每個選擇中所蘊含的輕與重的抉擇反而是使我們生活變遷的依據(jù)晚唇。
昆德拉如是說“迷途漫漫,終有一歸”盗似,在我們被遺忘之前哩陕,我們的時間將用來使靈魂充盈,用來去承受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赫舒。
期待下一次的翻閱悍及,進一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