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宇色,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占地約90畝颁湖,建筑面積約3.6萬平方米宣蠕,展廳面積約1.2萬平方米。
博物院始建于1933年甥捺,原名福建省立科學館抢蚀。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館,2002年10月新館建成镰禾,同時更名為福建博物院皿曲,擁有館藏文物和各類標本21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4萬件吴侦。設立有“福建古代文明之光”谷饿、“閩跡尋蹤——福建考古成就展”、“閩海蔚藍”妈倔、“恐龍世界”等基本陳列博投。
01 場館概況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西湖公園,由主館盯蝴、綜合館毅哗、自然館听怕、藝術(shù)館等建筑,以及古堞斜陽虑绵、金鱗小苑等景觀組成尿瞭。展覽面積1.5萬平方米,共有15個展廳翅睛,一層声搁、二層各6個展廳,三層3個展廳捕发,其中有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 疏旨、“福建古代外銷瓷”、“福建戲曲大觀”扎酷、“工藝藏珍”檐涝、“館藏書畫精品陳列”、“恐龍世界”等基本陳列展廳和臨時展廳法挨。
02 基本陳列
福建古代文明
福建古代文明的發(fā)展歷程跨越數(shù)十萬年的蒼茫山海谁榜,以雄渾的圖景在這里徐徐展開。展覽以時代發(fā)展為縱貫線凡纳,全面展示福建從遠古到周窃植、秦到南北朝、隋唐荐糜、五代宋巷怜、元明清幾十萬年的歷程。展覽分為《山海家園 閩之先民》狞尔、《青銅輝映 禮樂初萌》丛版、《越魂不滅 王族世家》巩掺、《衣冠南渡 閩中隆興》偏序、《絲路云帆 海國雄風》、《風云際會 東西交流》六大部分胖替,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揭示歷史之謎,輔以史籍介紹、繪圖玖姑、場景復原社付、表格等力求真實還原福建各階段歷史。
第一部分“山海家園 閩之先民”
還原了石器時代福建原始先民的生活圖景燃箭。從人們在舊石器時代與毒蟲猛獸為伴冲呢、披荊斬棘的艱難生存,到新石器時代山海間古聚落的星羅棋布招狸,原始農(nóng)業(yè)敬拓、手工業(yè)等日趨成熟邻薯,古樸的陶器及漁獵、農(nóng)業(yè)等生產(chǎn)工具折射出距今遙遠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乘凸。展廳以曇石山文化為代表的東南海洋文化與牛鼻山為代表的閩北山區(qū)文化交相輝映厕诡,彩陶等文物作為重點展示。
第二部分“青銅輝映 禮樂初萌”
以介紹福建青銅時代的歷史為主营勤。這個時期灵嫌,活躍在福建的“七閩”部族已出現(xiàn)在《周禮》等典籍的文字記載上,為中原所知葛作。而考古發(fā)掘的眾多遺址寿羞,則為觀眾揭開了那段歷史的神秘面紗。古老的青銅器进鸠、造型多樣的陶器和原始青瓷稠曼,驗證著福建文明之火的初萌。以“大鐃之王”——建甌出土青銅大鐃(禮樂重器)及“越王劍之祖”浦城出土西周青銅劍為重點展示客年。
第三部分“越魂不滅 王族世家”
以閩越族人在秦漢之際立國近百年霞幅、稱雄東南的歷史為宏大背景。反映這個時期閩越國經(jīng)濟量瓜、文化司恳、生活、軍事等各方面的情況绍傲。以萬歲瓦當扔傅、龍紋大玉璧(祭天之玉)等具有王者氣派的重要文物為重點展示。
第四部分“衣冠南渡 閩中隆興”
跨越魏晉隋唐時期烫饼。在閩越國湮滅于歷史的烽煙中后猎塞,福建地區(qū)更緊密地與中原融為一體。大批南下的移民改變了福建的族群構(gòu)成杠纵,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荠耽、多元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因素。
第五部分“絲路云帆 海國雄風”
以福建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宋元時期為背景比藻。這一時期福建在海外貿(mào)易的推動下铝量,百業(yè)興旺、人才輩出银亲,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慢叨。宋代航海技術(shù)的先進、民間仕人的雅趣生活通過文物精品組合一一呈現(xiàn)务蝠。以黃升墓出土宋代絲綢寶庫為展示重點拍谐。
第六部分“風云際會 東西交流”
涵蓋明清時期鄭和下西洋、鄭成功收復臺灣等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薈萃福建博物院眾多館藏瓷器珍品轩拨,五彩斑斕的釉色之光照亮了這一時期瓷器的外銷之路力穗。
閩跡蹤尋(福建考古成就展)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依山面海气嫁,歷史悠久当窗,地下、水下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寸宵。數(shù)十年來崖面,發(fā)現(xiàn)、發(fā)掘了數(shù)以千計的古遺址梯影、古窯址巫员、古墓群、古沉船甲棍,出土简识、出水了大量反映福建古代歷史的文物精品,基本廓清了福建從古至今發(fā)展的脈絡感猛,填補了福建歷史研究的諸多空白七扰。
近年來,考古探索的領域更突破了原有的界限陪白,拓展到廣闊的海洋颈走,調(diào)查、發(fā)掘了一批水下遺存咱士,“國家水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福建基地”掛牌成立立由,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水下考古科研基地之一。
福建是中國水下考古工作開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序厉,在歷年福建沿海水下考古工作中锐膜,發(fā)現(xiàn)了一批年代序列完整、內(nèi)涵豐富的水下文化遺存弛房,并先后對平潭碗礁一號清代沉船道盏、平潭大練島元代沉船、東山縣冬古灣明末清初沉船庭再、漳州半洋礁一號宋代沉船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水下考古發(fā)掘和重點調(diào)查捞奕,出水了一批重要文物牺堰。福建已成為我國水下考古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拄轻。
此場館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未進行參觀伟葫。
閩海蔚藍(自然館)
“閩海蔚藍”展覽系統(tǒng)展示了福建作為沿海省份海洋資源的多樣性恨搓,旨在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探索及生活家園的熱愛,體驗生物與人的和諧相處。
展覽分為灘涂濕地斧抱、淺灘常拓、海洋和互動區(qū)四個部分,共計展出各類標本辉浦、模型在內(nèi)的展品約300余件弄抬,分別為參觀者展示福建沿海濕地景觀,抹香鯨宪郊、小鳁鯨骨架及模擬海洋世界等掂恕。
第一部分“濕地”
淺海、河口弛槐、灘涂懊亡、紅樹林及珊瑚礁組成的近海及海岸濕地,為福建省主要的和重點的濕地乎串。
濕地保護區(qū)內(nèi)的生物具有多樣性店枣,包括高等植物532種、脊椎動物魚類298種叹誉、兩棲類39種鸯两、爬行類78種、鳥類298種长豁、哺乳動物38種等甩卓。其中部分屬于國家I、II級保護物種蕉斜。
第二部分“淺灘”
福建的一道淺灘發(fā)端于東南沿海的東山島逾柿,向東延伸到海峽中部,再向東北宅此,經(jīng)澎湖列島而后直至臺灣西部机错。淺灘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該海域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有鰹父腕、烏鯧弱匪、龍蝦、斑節(jié)蝦璧亮、草蝦萧诫、石斑魚、海膽枝嘶、龍蝦帘饶、鰻、黑珍珠貝群扶、文蛤及刻、烏賊等镀裤。
這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臥”在淺灘上的兩只龐然大物。這是兩具超大型的鯨骨架標本缴饭。一具是抹香鯨骨架暑劝,另外一具是布氏鯨骨架。展廳還展示了唐冠螺颗搂、鸚鵡螺担猛、萬寶螺、大法螺丢氢、夯傧埃葵、海星以及各種蝦類等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標本卖丸。
第三部分“海洋”
在這里展示了中華鱘纺且、蝠鲼、護士鯊稍浆、石斑魚载碌、巨骨舌魚、比目魚等各式各樣的魚類標本衅枫;玳瑁嫁艇、綠蠵龜、太平洋麗龜?shù)扰佬袆游镱悩吮鞠伊茫蝗弭薏竭洹吆1群Q螳F類標本。
第四部分“互動區(qū)”
除了千姿百態(tài)的海洋生物益楼,博物館特別搭建了十余米長的大型抹香鯨互動體驗屋猾漫, 腔內(nèi)高達2米。觀眾可以從抹香鯨大張的嘴巴走進其肚子里感凤,零距離認識抹香鯨的心臟悯周、肺、腸陪竿、骨骼等內(nèi)部構(gòu)造禽翼。
【版權(quán)聲明】本文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個人學習和記錄使用族跛,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闰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