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一篇從瘋狂動物城的角度看城市化問題的文章底下留了言潜秋,結果跟其他幾個留言被選中又做了一篇推送蛔琅。
怎料有認識的人看到了我的留言并直接微信我,然后就開始聊“階級固化”“美國夢”“文化輸出”等等峻呛。
聊起華人讀孔子學院罗售,我就覺得這也是個很嚴重問題。究竟華人跟華裔有沒有區(qū)別钩述,區(qū)別在哪寨躁?
國籍轉到其他國家的中國人叫華人,華人的后代叫做華裔牙勘。
問題是假如華裔從小就在中國接受文化熏陶以及教育职恳,那他是中國人?還是華人?還是華裔放钦?
這個問題我主張的答案是“他是中國人”
假如一個中國人的后代在中國出生色徘,但立刻被送到外國,在國外長大最筒,國籍沒變贺氓,但他還是中國人嗎蔚叨?
這個問題我主張的答案是“他不是中國人”
用國籍來劃分x國人是便于管理床蜘,用血脈關系來劃分x裔是便于種族的延續(xù)與融合。但用血脈來判別身份其實很操蛋蔑水,華裔邢锯,日裔,美裔等等搀别,本身就是種族區(qū)別對待丹擎。對自身種族的肯定與維護就是排斥其他種族,也就形成區(qū)別對待歇父。
一對美國人夫婦在中國生了一個小孩把他交給一對中國夫婦撫養(yǎng)蒂培,這個小孩在社會、學校榜苫、家庭中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护戳,那這個小孩是不是中國人呢?
應該很多人都會認同他垂睬。
假如這對美國夫婦是在中國親自撫養(yǎng)孩子呢媳荒?這孩子起碼在家庭中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那這個孩子還是不是中國人驹饺。
這樣子應該會讓很多人猶豫钳枕。
這樣混合文化影響在現(xiàn)今多元化的社會是主流。我在這里提出“主導文化”與“首次文化”兩個概念赏壹,就好像是母語與第二語言那樣鱼炒,母語是主導。不過蝌借,假如你移居以后基本不說母語昔瞧,那你的首要語言是當?shù)卣Z言。
“主導文化”與“首次文化”區(qū)別在于骨望,主導文化取決于是否是第一次接受的文化硬爆,首次文化取決于文化是否主流。
若是從文化的角度劃分x國人擎鸠,那一個人是可以同時存在多重身份的缀磕。在中國一些城市,可能主流文化是美國文化,那就可以說這里有許多中式美國人袜蚕。長期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可以稱為美式中國人糟把。
假如讓我遇到一個把首次文化與主導文化顛倒的人,我會上前跟他說牲剃。
“先生遣疯,你的脊椎掉了≡涓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