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哗魂,每天半小時,搞懂一本書漓雅。
這是羅振宇在9月1日的“002號知識發(fā)布會”上的宣傳文案录别。
從文案角度來看,這簡直可以算是互聯(lián)網文案的范本邻吞,既符合互聯(lián)網時代簡潔易記的廣告特性组题,又完美地展示出了“得到”的定位和價值所在,讓每一個聽說過沒聽說過“得到”APP的人單單看到這句話就會產生明確的認知和強烈的好奇心抱冷。
但從"得到"APP的實質來看崔列,這句文案更像是一個迷惑人的面紗。廣告將“得到”APP塑造成一個碎片化知識學習的有效平臺旺遮,只要用半個小時赵讯,就能搞懂一本原來需要花費4、5個小時才能看完的十幾萬字書本耿眉。的確,全世界有220萬種書鸣剪,人類圖書有3.1億本组底,每天傳播的信息不可勝數,好看的書太多筐骇、要知道的知識太多债鸡,而我們的時間卻很有限,就算窮其一生也讀不完其中的一個角落铛纬。在講求速度和競爭的當代厌均,“得到”的出現(xiàn)契合了我們對資源獲取的深切焦慮。在專業(yè)拆書人的解讀下告唆,一本書的核心思想凝練在幾千字的范圍內棺弊,用通俗易懂的語音傳輸出來,讓我們快速接收到知識悔详。
問題是镊屎,我們真的得到知識了嗎?
一般情況下茄螃,得到知識的方式有兩種:他人教授與自我體驗缝驳。他人教授的方式我們并不陌生,十幾年的學生生涯,三尺講臺上用狱,老師看著教材运怖,拿著粉筆給我們說著一個個知識點。有人說夏伊,“得到”不也正是這樣的模式嗎摇展?只不過傳授知識的人由老師換成了專家而已,這兩者其實并沒有區(qū)別溺忧。真的是這樣么咏连?我們將“得到”與最相近的語文教學進行對比:兩者都會學習著作,但兩者學習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差別鲁森。語文老師會把著作選篇拿出來一句句一段段具體解讀祟滴,分析作者寫作目的、寫作方式歌溉、論證過程垄懂、內在情感,向你展示文字里隱藏的魅力痛垛。而“得到”是把作者苦心孤詣架構出來的格局打破草慧,將里面的知識進行整合、聚焦匙头,去除掉作者原本占據大部分篇幅的論證漫谷,羅列出論證結果,然后以語音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乾胶。這就像一個人要給你講《小紅帽》的故事抖剿,他說朽寞,《小紅帽》就是一個帶小紅帽的女孩機智地發(fā)現(xiàn)躺在床上的是假扮外婆的狼识窿,在獵人的幫助下殺死狼救出外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善于觀察脑融,機智勇敢對抗敵人喻频。就這樣,“得到”讓故事只剩下一個故事脈絡肘迎、結局甥温,和一個本應讀者自己思考的啟發(fā)。
這樣的脈絡化碎片化的知識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妓布?
除了假裝自己很有文化姻蚓,聽了很多書,知道很多書里的核心思想外匣沼,我們還能得到什么狰挡?且不去討論“得到”的專家是否都是資格極深,單看這種拆書的方式,就會不可避免地帶上拆書人的個人認知和偏向加叁。這種認知又真的適合每一個聽者嗎倦沧?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讀者而言它匕,帶著自己獨特的認知與經驗進入作者所塑造的世界展融,感受有別于自己人生的經歷、思考全然不同的思維方式豫柬,才是閱讀的魅力所在告希。“得到”看似將為我們節(jié)省大量寶貴的時間,但與此同時也剝奪了靜下來閱讀的自我體驗以及我們獨立思考的方式烧给,它要直接把裝滿知識的奶瓶塞進我們的嘴里暂雹,披著善解人意的外衣用溫柔的話語告訴我們:不用閱讀,別思考创夜,乖乖接受就好杭跪。結果,我們得到了太過零碎的知識驰吓,接受地多了涧尿,內心的焦慮反而有增無減。
“得到”APP檬贰,很顯然姑廉,是羅振宇曾提到過的“母性思維”和“父性思維”的完美結合體。它滿足了我們快速獲取知識的需求翁涤,又以一種假裝溫柔的強硬灌輸給我們不用選擇不用思考的思想結論桥言。讓我們在知識領域也變成了嗷嗷待哺的懶惰巨嬰。
其實葵礼,人生雖短号阿,但將時光花費在閱讀上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一個人靜下來細細閱讀才能延展出自我時間的寬度鸳粉、開拓出思想的深度扔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