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航媽媽來咨詢我說,4歲的航航非要鬧著出門玩兒涯穷,但是外面在下雨棍掐,好說歹說都不行,就非要出去拷况,一直哭塌衰,不知道怎么應對。
我問媽媽蝠嘉,那,你覺得孩子應該怎么回應你比較好呢杯巨?
媽媽說蚤告,就是我告訴他下雨了,不能出去玩兒了服爷,他就答應杜恰,好的,然后仍源,高興的在家里玩兒心褐。
我真誠的看著家長不說話,家長有點尷尬的笑了笼踩,說逗爹,好像這有點強人所難哈?
其實像航航媽媽這樣的家長還挺常見嚎于,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流氓思想:我拒絕了你的要求掘而,但是你不能哭,想哭得憋著于购,還得表現的高興袍睡!
但其實,我們只需要仔細一想肋僧,就知道斑胜,自己的這種要求是不切實際的控淡。我們作為成人,面對別人的拒絕都不一定能夠做到波瀾不驚止潘,遇到與期待不符合的事情都會不爽掺炭,更何況是孩子呢?
那難道覆山,我們就完全不管孩子的情緒和狀態(tài)竹伸,讓他哭鬧個夠嗎?當然不是簇宽!我們作為家長勋篓,在這件事上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魏割,首先扭轉我們自己的信念譬嚣,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愛
我跟航航媽媽溝通,為什么下雨就不能出門玩兒呢钞它?如果需要上課拜银,下雨的時候可以出門嗎?航航媽媽仔細想了一想遭垛,回答說尼桶,其實是覺得麻煩,也擔心锯仪,一旦有一次下雨出門了泵督,以后就收不住了。需要上課庶喜,那是沒辦法才出門的小腊。
其實家長的這種怕麻煩的心態(tài)很正常,下雨的時候久窟,孩子需要穿雨鞋秩冈,打傘或者穿雨衣,一不小心可能會淋濕斥扛,然后就可能生病入问,一大堆的事兒。但是稀颁,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队他,我們并不是不能出門的,當我們需要帶孩子上學峻村,我們是風雨無阻的麸折。
如果我們轉換一下自己的信念,想一想下雨的時候粘昨,孩子想體驗的是不同的玩兒法垢啼,看看天上的雨窜锯,聽聽雨滴在雨傘上的聲音,觀察一下雨澆濕的路芭析,打濕的花花草草锚扎。那么,出門玩兒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馁启。我們甚至可以帶孩子去體驗以后驾孔,回家畫畫或者給家人講講下雨的故事。這樣一想惯疙,是不是會覺得下雨帶孩子出門是超棒的教育契機呢翠勉?
航航媽媽擔心的說,一次兩次這樣帶孩子出去還好霉颠,但如果每次下雨都要求出門对碌,就不好了。其實這個問題蒿偎,是頻率的問題朽们。人的精神和體力都是有限的,家長帶孩子本來就會比較累诉位,孩子們精力旺盛骑脱,中間就會有差距。介于此苍糠,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頻率叁丧,我們一周有一次下雨的時候可以出門玩兒,其它時候我們就在家里玩兒之類的 椿息,讓孩子得到部分滿足。
二坷衍,理解孩子被拒絕的情緒寝优,允許孩子發(fā)泄
當然,有些事情是絕對不允許做的枫耳,比如包括孩子想玩兒刀乏矾,玩兒火,想從特別高的地方往下跳等等迁杨。這些事兒钻心,我們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為什么不行铅协,然后孩子可能會就此理解捷沸,就放棄了,也有可能還是會哭鬧不停狐史。這時痒给,家長往往容易氣急敗壞说墨,覺得道理我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為什么你就是不理解苍柏,聽不進去呢~
但往往這個時候才是考驗家長的時候尼斧。我們可以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自己多么渴望的一個事情被拒絕時的傷心難過试吁,有時候孩子的持續(xù)哭鬧并不一定因為事情本身棺棵,而是因為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時的反應是“煩躁”“不耐煩”,孩子感受到被“推開”“嫌棄”而傷心難過熄捍。
還記得有一次在商城看到一個小男孩兒想要變形金剛烛恤,媽媽不肯買,然后孩子開始哭鬧治唤,家長開始煩躁棒动,然后威脅孩子說要走。孩子就苦苦哀求媽媽不要走各種哭鬧宾添。拉鋸戰(zhàn)打到最后船惨,孩子的爸爸買下了變形金剛給孩子,結果孩子把玩具一推缕陕,只求媽媽抱抱粱锐。無奈媽媽也在情緒中,孩子到最后扛邑,已經不在意變形金剛的事兒了怜浅,一心只想求得媽媽的關注和愛,苦苦的抱著媽媽的大腿蔬崩。
其實恶座,這就是孩子們的世界。他們最初可能是會因為期待落空或者拒絕而生氣或者傷心難過沥阳。但是他們最在意的跨琳,其實是家長的應對和態(tài)度,當家長以一種包容的心理和平和的情緒去面對孩子桐罕,陪伴孩子脉让,他們始終可以慢慢從情緒中釋放的。
三功炮,給孩子合理的選擇溅潜,讓孩子自己做主和決定
給孩子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薪伏。比如滚澜,孩子想要吃冰淇淋,我們覺得不夠健康嫁怀,那么就可以通過控制量和間隔時間來緩沖博秫,告訴孩子不是不能吃潦牛,要不就1周只能吃一次,一次只能吃一個小甜筒挡育,要不就1個月吃一個大杯冰淇淋巴碗;孩子想要去游樂場玩兒,就告訴孩子即寒,可以去橡淆,一個月去一次近的,或者兩個月去一次路程3小時以上的母赵,自己任選一種方案逸爵;孩子想下樓瘋玩兒不做作業(yè),那就約定一周需要完成的量凹嘲,和孩子一起做計劃师倔,如果沒有完成,下個月都不能出門玩兒……在這個合理的選擇中周蹭,家長的引導還是很重要的趋艘,既不能給出方案就撒手不管,也不能一直監(jiān)督著孩子完成凶朗,而應該適量放手瓷胧,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權,同時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棚愤。那么這樣引導孩子搓萧,孩子就更能遵守規(guī)則,不那么容易產生情緒和挫敗感宛畦。
面對拒絕瘸洛,面對期待落空,每個人都會產生不爽的情緒次和,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反肋,合理的引導,把“流氓思想”扼殺在搖籃中斯够!
原創(chuàng)歸公眾號 尖叫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