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驚三伏盡? 又遇立秋時
——詠立秋古詩詞賞析(三)
王傳學(xué)
又是一年立秋節(jié)氣到來耕捞,正在華州司功參軍任上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椅贱,深感歲月的艱難脊僚,寫下《立秋后題》拣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與選擇:
日月不相饒,節(jié)序昨夜隔放典。
玄蟬無停號逝变,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刻撒,惆悵年半百骨田。
罷官亦由人耿导,何事拘形役声怔。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于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丈耄《唐書》本傳:“甫為華州司功醋火,屬關(guān)輔饑,棄官客秦州箱吕〗娌担”此詩是詩人欲棄官時作。
杜甫的立秋詩茬高,值得深深細讀兆旬,其中對于人生道路的抉擇,在一個四十八歲的中年人身上怎栽,留下了歲月滄桑的痕跡丽猬。
杜甫的一生,是追求儒家思想的一生熏瞄,是積極入世的一生脚祟,是心憂黎民的一生,是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一生强饮。然而再堅強的詩人由桌,也有頹廢的時候,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也有容我休息一下的時候行您。面對國破家亡铭乾、妻離子散的烽煙歲月,詩人也會身心俱疲邑雅,倍感郁悶片橡,從而萌生了消極避世的念頭。
這一首立秋詩淮野,無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立體的杜甫捧书,一個平凡的杜甫,一個真實的杜甫骤星。年近半百的漫漫人生路上经瓷,詩人得到了什么,除了一介小官司功參軍之外洞难,還有生計之無法謀劃舆吮,戰(zhàn)事之紛擾,朝廷之腐敗队贱,上級之不信色冀,前途之渺茫,家人之挨餓柱嫌,身體之糟糕等等锋恬,失望、憂愁编丘、煩悶与学、灰心、無助嘉抓、無奈等情緒索守,都讓杜甫的這個“立秋”變得特別不同。
首聯(lián)“日月不相饒抑片,節(jié)序昨夜隔”卵佛,運用了南朝詩人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里的詩句:“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敞斋〗赝簦”雖然詩人沒有直接講愁思怨恨,但顯然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日月不相饒”的背后渺尘,透露出的一份辛酸與無奈挫鸽。
四十八歲,人生還能迎來多少個秋天鸥跟?立秋節(jié)氣又已過去一個丢郊,新的秋天又來臨了盔沫。南朝詩人江淹就有“凄凄節(jié)序高”(《謝仆射游覽》)的悲嘆。面對時序的變化枫匾,除了年歲上的增加架诞,于其他方面卻徒勞無獲。這樣的人生困境引發(fā)的悲秋干茉,為下文引出動物的節(jié)氣感應(yīng)埋下伏筆谴忧。
頷聯(lián)“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角虫,看看天地陰陽變化沾谓,悄然而至的是大地生靈的應(yīng)節(jié)感應(yīng)〈炼欤“玄蟬”均驶,即寒蟬。寒蟬在立秋后枫虏,抓緊最后的機會求偶妇穴,如果求不到,只能孤零零地等待死亡來臨隶债。它們的叫聲里腾它,透著一種絕望與憂傷,顯得凄厲異常死讹,所以詩人描述它的聲音用的是“哀號”瞒滴。
“秋燕”這句寫得太絕了。秋天到了回俐,大雁和燕子都要南歸了逛腿,所以詩人說它如同做客的人稀并,是要離開此地了仅颇。秋燕像客人,詩人在華州為官碘举,何嘗不像客人忘瓦,終究也要離開此地,暗示著“罷官”的心理引颈。秋燕的客愁耕皮,也是詩人的客愁,沒有歸屬感蝙场、成就感的工作凌停,誰還干得下去呢。
???頸聯(lián)“平生獨往愿售滤,惆悵年半百”罚拟,這一句化用了《淮南王·莊子略要》中的一段話:“江海之士台诗,山谷之人,輕天下赐俗、細萬物而獨往者也拉队。”西晉司馬彪曰:“獨往阻逮,任自然粱快,不復(fù)顧世。” 寫出了杜甫對于莊子“逍遙游”的人生向往叔扼。
詩人一生何嘗愿意獨來獨往事哭,不過是生在亂世,郁郁不得志而已瓜富。這里他要表達的人生愿望是:超脫萬物慷蠕,獨行己志。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獨來獨往的愿望食呻,是因為“惆悵年半百”流炕。回首一生仅胞,不過“惆悵”二字每辟。年近半百,什么事也沒干成干旧,還不如及時退隱渠欺,找個安靜地方避世,做個像陶淵明一樣的隱者椎眯。
尾聯(lián)“罷官亦由人挠将,何事拘形役”,詩人化用陶淵明的詩句“既自以心為形役编整,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辭》)舔稀,表達了對陶淵明隱居山林的向往。沒有什么可以困擾我心靈的自由掌测,我就要回歸自然的懷抱内贮,做一個天地間的隱者了。
事實證明汞斧,杜甫的心永遠不屬于道家田園夜郁,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志向粘勒,讓他一顆火熱的心永遠平息不下來竞端。他之后在隴右,用詩意憂憤的語句庙睡,將人世間遭遇的悲憤苦難都記載下來事富,成為那個特殊時代的一部“詩史”剑勾,折射出人世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赵颅,愛與恨虽另。
立秋后的杜甫,是蕭瑟的饺谬,是失意的捂刺,是孤獨的……讓我們從這深邃的詩意中,感受一個真實募寨、豐富與多元的心靈族展,更加深刻領(lǐng)會詩人曲折、多難的人生拔鹰。
立秋這一天仪缸,唐代詩人白居易來到長安東南的曲江池畔,散步賞景列肢,忽然秋風(fēng)乍起恰画,想起好友元稹,遂寫下《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下馬柳陰下瓷马,獨上堤上行拴还。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欧聘。
城中曲江水片林,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怀骤,應(yīng)同此日情费封。
詩的開頭就展示出一個孤獨的身影,獨自徘徊蒋伦。面對清澈見底的曲江池弓摘,四周美景如畫,游人絡(luò)繹不絕凉敲,孤身一人的詩人衣盾,自然而然地會觸景生情寺旺,回想起過去與好友共同漫步曲江池的情景爷抓,更加萌發(fā)出思念朋友的情緒。
頷聯(lián)寫好友在千里之外阻塑,很長時間都沒有相見了蓝撇,秋蟬時鳴時歇,斷斷續(xù)續(xù)陈莽,無形中又增添了愁緒渤昌。
頸聯(lián)寫曲江池在長安城虽抄,這里不僅風(fēng)景如畫,而且是大唐的政治独柑、經(jīng)濟迈窟、文化中心;由此想到在千里之遙江陵的好朋友的政治處境忌栅、生活條件一定很困難的车酣。
尾聯(lián)寫在初秋的今天,雖然各自在不同的地區(qū)索绪,但思想是相通的湖员,此時此刻應(yīng)該都在牽掛著對方。
全詩借景抒情瑞驱,情景結(jié)合娘摔,用平白淺近的語言表達出情真意切的感情。
唐代詩人司空曙的《立秋日》唤反,描繪了立秋時節(jié)的風(fēng)物景象之美凳寺,表現(xiàn)了詩人對秋天到來的喜悅心情: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彤侍。
花酣蓮報謝读第,葉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拥刻,清風(fēng)似雨余怜瞒。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般哼。草靜多翻燕吴汪,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蒸眠,作賦興何如漾橙。
這是唐代詩人司空曙的一首立秋節(jié)氣詩。澹日朗朗楞卡,蟬鳴聲聲霜运,余夏未盡,立秋已至蒋腮。
“律變新秋至淘捡,蕭條自此初”,隨著大自然四季變化的運行規(guī)律池摧,新的秋天從這一天開始了焦除。秋風(fēng)蕭瑟、萬物凋零的蕭條景象作彤,將從這一節(jié)氣開始膘魄。這兩句從自然節(jié)律和秋景特點入手乌逐,總寫秋天到來的基本特征。
中間八句创葡,句句對仗浙踢,極言立秋風(fēng)物景物之美,非常細膩工整灿渴〕苫疲“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逻杖。澹日非云映奋岁,清風(fēng)似雨馀”,寫了蓮花荸百、柳葉闻伶、澹日、清風(fēng)够话,四組物象蓝翰,帶出了立秋的景物之清峻美,皆靜景女嘲⌒蠓荩“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欣尼。草靜多翻燕爆雹,波澄乍露魚”,寫了室內(nèi)涼風(fēng)愕鼓、不再用扇钙态、草靜多燕、波澄魚躍菇晃,四組物象册倒,帶出了人們與動物的活動情況,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與喜悅的景象磺送,皆動景驻子。
靜景寫出了立秋的靜美,動景寫出了立秋的生機估灿,一“靜”一“動”之間崇呵,詮釋了詩人對于立秋到來的欣喜之情。
“今朝散騎省甲捏,作賦興何如”演熟,最后二句詩人抒發(fā)感慨:自己雖然身在官場,卻心向自然司顿,仿佛是一位大隱隱于市的高人芒粹。
全詩詩句清麗脫俗,正如詩人一顆清新脫俗的心靈大溜。讀來化漆,使人超凡脫俗,有出塵之心钦奋。
又是一個美麗絢麗的秋天到來了座云,唐代詩人齊己的《新秋》,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立秋風(fēng)光圖:
始驚三伏盡付材,又遇立秋時朦拖。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厌衔。
壟香禾半熟璧帝,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富寿,安仁謾起悲睬隶。
這是唐代詩僧齊己的一首立秋詩。
首聯(lián)“始驚三伏盡页徐,又遇立秋時”苏潜,寫季節(jié)的更替。詩人猛然發(fā)現(xiàn)变勇,炎熱的三伏天就要結(jié)束了恤左,又到了一年立秋之時。一個“驚”字搀绣,說明季節(jié)更迭之快赃梧,時間流逝之快。一個“遇”字豌熄,點出了遇見秋天的美好與溫暖授嘀。送走了炎炎夏日,迎來了秋高氣爽锣险,一年四季蹄皱,循環(huán)往復(fù),周而復(fù)始芯肤,變化才是真正的永恒巷折。
頷聯(lián)“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崖咨,寫立秋天氣的多彩锻拘。早上的露水與彩霞,欣賞它們時,還會感覺到些許涼意署拟;黃昏的白云和山峰婉宰,欣賞它們時,更覺得奇妙而變化多端推穷。到了立秋心包,一美在天氣漸涼,二美在云峰景奇馒铃。一個“冷”字蟹腾,點出立秋后天氣的微妙變化。一個“奇”字区宇,道出了立秋后云峰的奇妙景象娃殖。無論是“冷”還是“奇”,都表明了詩人對于秋天到來的喜愛之情议谷。
頸聯(lián)“壟香禾半熟炉爆,原迥草微衰”,寫立秋的草木柿隙。田野上的莊稼叶洞,即將成熟,隨風(fēng)飄散著香味禀崖;原野上的小草衩辟,有的已經(jīng)開始枯萎了,原野顯得格外遼遠波附。
立秋了艺晴,不僅僅云美、霞美掸屡、山美封寞、露美、天氣美仅财,更重要的是收獲美狈究、草木美。因為莊稼快熟了盏求,所以田野飄香抖锥;因為小草枯萎了,所以原野顯得格外遼遠碎罚。
尾聯(lián)“幸好清光里磅废,安仁謾起悲”,寫立秋的心情荆烈。詩人感嘆道:我們處在這樣清凈的時光里拯勉,就不要傷悲了,不妨保持一顆安仁之心,迎接秋天的到來宫峦。
“清光”岔帽,意即太平盛世,美好時節(jié)斗遏∩截裕“安仁”鞋邑,安于仁道诵次。在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里,最重要的是“安仁”枚碗,而非“起悲”逾一。雖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詩人并不提倡肮雨,而是要學(xué)會“以仁安心”遵堵。
在這美好的清光里,我們應(yīng)該好好享受當下怨规,看到秋天的獨特之美陌宿,擁抱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