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還在進化嗎,未來的人類究竟是何模樣苍在?有人認為绝页,我們可能會變化成早期科幻小說里描繪的那種腦部巨大、前額突出忌穿、智商極高的未來人形象抒寂;還有人認為结啼,人類在身體外形上不會再有任何改變掠剑,因為科學技術已經(jīng)能夠人為終止近乎殘酷的“物競天擇”,現(xiàn)在我們還提進化純粹是一種學術討論郊愧。
那么朴译,事實究竟如何呢井佑?
150年前,達爾文提出通過自然選擇的進化論眠寿。當時科學家們就這個觀點展開了激烈爭論躬翁,最后依靠古生物學、遺傳學盯拱、動物學盒发、分子生物學和其它學科中的大量證據(jù),進化論戰(zhàn)勝了對它的質難狡逢,逐漸在科學界中確立了地位宁舰。
有人認為“進化”一詞翻譯成“演化”更準確,確實如此奢浑,很多時候蛮艰,物種進化出的特點是應對當時的環(huán)境,能用就行雀彼,而不是最佳設計壤蚜。地球上所有生存過的物種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已滅絕了徊哑。這個悲慘的事實更說明進化是一個隨機的過程袜刷,,它不是由低級到高級实柠,也不是由簡單到復雜水泉,更不是種類由少到多。
進化沒有固定方向窒盐,也沒有終點草则。人們往往把進化樹畫成存在著一個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的主干,把人類作為進化的最終產(chǎn)物置于進化樹的最頂端蟹漓,這實際上不過是人類的主觀上的自我安慰而已炕横。
人類的產(chǎn)生是無數(shù)偶然事件的結果。如果在寒武紀的物種大爆發(fā)中葡粒,最初的弱小的脊椎動物沒能幸存下來份殿,則今天或許根本不會有脊椎動物;如果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導致恐龍的滅絕嗽交,小小的哺乳動物可能根本沒有機會主宰地球卿嘲;而如果在大約四百萬年前非洲大草原的氣候不變干燥,迫使南方古猿的祖先放棄叢林生活下地直立行走夫壁,所謂的人類也許不過是另一類猩猩拾枣。
進化帶來的改變不是連續(xù)的,而是間斷的,最近的《科學美國人》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就在討論人類的進化是否已經(jīng)停止梅肤,更早以前司蔬,BBC也拍攝了紀錄片《人類進化是否停止》討論這一話題∫毯《科學美國人》這篇文章得出的結論是俊啼,假如未來我們尚未滅絕的話,人類有幾條不同的道路可供選擇:
第一左医,? 可能是進化停滯授帕。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仍與現(xiàn)在相同,只是由于種族融合而發(fā)生少量變化浮梢。
第二豪墅,? 可能成為新生物種。一個新的人類物種可以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上進化形成黔寇。
第三偶器,可能人機共生。機器與人腦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共生智慧缝裤,可能保留也可能不再保留今天被我們稱為人性的這些特質屏轰。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地說說關于這些可能性的推論和分析。先來做個簡單回顧:
化石資料告訴我們憋飞,智人這個物種最早的祖先出現(xiàn)于19.5萬年前霎苗,生活在今天埃塞俄比亞所在的地方。他們從那里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榛做。到距今1萬年前唁盏,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成功拓殖了除南極洲外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對不同地域環(huán)境的適應检眯,形成了我們所說的不同“種族”厘擂,比如黃種人、白種人锰瘸、黑種人等等刽严。
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至少有7%的人類基因在5,000年前發(fā)生過演化避凝。這些變化中的絕大部分都與人類對特定環(huán)境的適應性有關舞萄。中國和非洲的很多成年人都無法消化鮮牛奶,而在瑞典和丹麥則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做得到管削,這種能力大概就是由于人們對牛乳的適應性而形成的倒脓。
一些科學家利用遺傳變異的大量數(shù)據(jù)來尋找自然選擇在人類基因組中留下的痕跡。他們發(fā)現(xiàn)含思,基因組上有300多個區(qū)域都存在證據(jù)表明崎弃,一些變化改善了人類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比如有些基因的改變讓人類能夠抵抗非洲最大的病魔——由病毒導致的拉沙熱;有些改變讓一些非洲人增強了對瘧疾等其他疾病的抵抗力吊履;另外一些改變使亞洲人在皮膚色素沉著和毛囊發(fā)育方面發(fā)生了變化;還有一些改變讓北歐人進化出了淺膚色與藍眼睛调鬓。
科學家們的結論是:在過去的一萬年里艇炎,人類的進化速度至少百倍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將進化提速歸因于人類遷居環(huán)境的多樣性腾窝,以及農業(yè)和城市出現(xiàn)所帶來的生活條件的改變缀踪。
近100年來,人類社會的交通能力得到了極大改善虹脯,種族隔離制度被打破驴娃,不同人類群體不再為地域相互隔絕。人類基因庫從未出現(xiàn)過現(xiàn)在這樣大規(guī)模的混雜循集。事實上唇敞,人類自身的流動性可能導致我們這一物種更加趨向同質化。
與此同時咒彤,我們這一物種內部的自然選擇正被先進的技術和醫(yī)藥所抑制疆柔。今天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區(qū),初生嬰兒大量死去的情況不再發(fā)生镶柱,攜帶遺傳缺陷曾經(jīng)足以致命的人旷档,如今不僅能夠活下來,還能生兒育女歇拆,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對人類的生存規(guī)則不再具有以前那樣大的影響鞋屈。
于是有研究者比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史蒂夫·瓊斯認為,人類的進化從本質上來說已經(jīng)終止故觅,接下人類的進化可能是“文化基因式“的厂庇,與人的思想意識有關,而不再是“遺傳式”的输吏。
有人致力于改變人類的文化基因宋列,當然也有人致力于改變人類的實際基因。人們希望把美貌评也、聰明炼杖、音樂天賦和討人喜歡的性格遺傳給后代,過濾掉那些讓他們的孩子變得自私卑劣盗迟、陰郁寡歡坤邪、行為過激甚至犯下罪行的基因。
不過罚缕,人類基因工程面臨的最大障礙在于基因組本身的超級復雜性艇纺。由于基因通常擁有不止一種功能;同一種功能又常常是多個不同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對某一個基因進行小修小補的時候黔衡,基因的多效性作用很可能導致預料之外的后果蚓聘,“不要把孩子和臟水一起潑掉”這句俗話,此時顯得那么恰如其分盟劫。
盡管結果不確定夜牡,但如果能夠改變基因,對未來人類進化的影響可能是翻天覆地的侣签。經(jīng)過基因定制的孩子出生后就會既聰明又長壽塘装,比方說智商達到150,壽命達到150歲影所,他們一生的成就也許遠遠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蹦肴。
再看遠一點,物以類聚猴娩,人以群分阴幌,這些人會與跟他們一樣的人走到一起結合,自發(fā)地在地域上或社交上形成自己的圈子卷中。長此以往裂七,他們的基因就會發(fā)生某種漂變,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物種仓坞。
科學家設想人類演化的另一個方向背零,是博格人之路。許多科幻作家都曾預言无埃,未來人類將把機器人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徙瓶,或者把我們的思維上傳到云端。人機共生不是新鮮話題嫉称,悲觀論和樂觀論共存侦镇。
2004年,英國牛津大學的進化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發(fā)表了一篇短文织阅,討論了人類的機械化未來壳繁。博斯特羅姆指出,高級人工智能可以對人類認知的不同部分進行壓縮荔棉,重新組合成“人不像人”的某種東西闹炉。
他還預測:“個別人類將把自己的思維上傳到電腦并復制出許多個自己。與此同時润樱,神經(jīng)科學和人工智能學的逐步發(fā)展渣触,最終有可能將個人認知模塊的不同部分逐個剝離出來,再與其他上傳思維的認識模塊連接在一起…… 到時候在心智結構方面壹若,人類將找不到任何立足之地嗅钻。機器效率很有可能成為衡量人類進化適應性的新標準皂冰,許多被我們視為典型人性的東西將被清除出我們的血統(tǒng)——這不是聽上去讓人有點害怕?
擺在我們面前的三條路养篓,文化基因式進化秃流、基因工程向完美人類進化、人機共生進化…… 未來人類究竟會何去何從呢柳弄?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我們答案了舶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