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時間管理
1. 柳比歇夫生前發(fā)表了七十來部學術(shù)著作奸绷。其中有分散分析健盒、生物分類學称簿、昆蟲學方面的經(jīng)典著作憨降;這些著作在國外廣為翻譯出版该酗。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悔叽。五百印張娇澎,等于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睹晒。即使以專業(yè)作家而論括细,這也是個龐大的數(shù)字奋单。
2. 在所謂的業(yè)余時間览濒,作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類匾七。到一九五五年昨忆,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標本杉允。共一萬三千只叔磷。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卑蹋總計三百種秕狰。
3. 柳比歇夫從一九一六年開始記日記鸣哀,一天也沒有間斷過。在革命的歲月里叹放,在戰(zhàn)爭的年代中井仰,住院也罷破加,在出門考察途中的火車上也罷,始終堅持不懈速那《搜觯看來,沒有任何原因吱七、任何事件鹤竭、任何情況能不讓他在日記中寫上幾行臀稚。
4. 我翻著他的日記吧寺,一會兒看看一九六0年的,一會兒看看一九七0年的幕帆,瞅一下一九四0年赖条,看一眼一九四一年纬乍,——哪一年都是一模一樣,千篇一律早芭。天哪诅蝶,實在談不上是什么日記调炬。哪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細賬舱馅,記著當天干過的事,注明用了幾個鐘頭幾分鐘棘钞,還注了些莫名其妙的數(shù)字。我看看戰(zhàn)前的日記泼返,也如出一轍绅喉。沒有記敘柴罐,沒有細節(jié)憨奸,沒有思考排宰,——一般構(gòu)成日記中心內(nèi)容的那些東西一概不見额各。
5. 比歇夫本人并沒有要求人家承認這是日記,他認為他那些本本是“時間統(tǒng)計”麻诀。好比是賬簿蝇闭,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統(tǒng)計支出的時間硬毕。
6. 我發(fā)現(xiàn)吐咳,每個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結(jié)韭脊,畫了一些圖沪羔,列了一些表。到年終愉豺,又根據(jù)每月小結(jié)做一份年度總結(jié)茫因,列出一覽表节腐。
7. 從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七二年他去世的那一天翼雀,五十六年如一日饱苟,柳比歇夫一絲不茍地記下他的時間支出箱熬。他的歷史長編一天也沒有中斷過狈邑;連兒子的夭亡也擋不住他在這份沒完沒了的結(jié)算表上記上一筆。
8. 多年來經(jīng)趁灼唬看表的結(jié)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時間感蘸嘶。在我們機體深處滴答滴答走著的生物表良瞧,在他身上已成為一種感覺兼知覺器官。我作出這樣推斷的根據(jù)是:我同他見過兩次面训唱,在他日記中都有記載褥蚯,時間記得十分準確——“一小時三十五分”、“一小時五十分”况增;然而當時他自然沒有看表赞庶。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澳骤,我陪著他歧强;他借助于一種內(nèi)在的注意力,感覺得到時針在表面上移動——對他來說宴凉,時間的急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誊锭,他仿佛置身于這一急流之中籽暇,覺得出來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9. 柳比歇夫開始的時候同旁人差不多卤恳,跟所有年輕人一樣符相,渴望著建樹功勛,成為拉赫美托夫,成為超人散怖。一步步欠动,他才逐漸回復天性圈驼,冒出人的弱點橄抹,他鼓起勇氣繼續(xù)前進疟羹,攀登越來越陡峭的高峰——追求人性救湖,追求那最最樸實的人性。
10.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畏邢,最好不是去震驚世界蹭沛,而是象易卜生所說的帚呼,生活在世界上。 這樣,對人、對那門科學都要好一些异逐。柳比歇夫的長處首先在于他懂得這些道理要比其他人早得多。
11. ”我寫了許多東西備而不用构回。這些東西,我根本沒有指望發(fā)表。重要的論著歇由,我做的摘要十分詳細沦泌,甚至弄到現(xiàn)在我在這上面仍花很多的時間他宛。我積累了豐富的材料队塘。同時,凡是最重要的著作陌凳,我都要寫個提綱合敦,再進行分析研究崔梗。所以我手頭有大量的存貨权悟,一旦有可能出版,存貨立刻能派上用場诵肛;文章寫得很快乙埃,因為事實上它不過是我平日儲備著的材料闸英,隨用隨取〔沧Γ”
16. 每一次散步自阱,他都用來捕捉昆蟲嚎莉。在那些廢話連篇的會議上米酬,他演算習題。他規(guī)定趋箩,短距離赃额,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叫确,省得為了等車浪費時間跳芳、損害神經(jīng)。步行還有一個好處竹勉,因為反正需要散步飞盆。
17. 工作越深入,面也越寬次乓。先是需要認真研究一下數(shù)學吓歇,后來又輪到哲學。他逐步發(fā)現(xiàn)生物學同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票腰。他所鉆研的分類法城看,促使他批判地對待達爾文主義,特別是那種認為自然淘汰是進化主導因素的理論杏慰。他不怕人家責備他陷入活力主義测柠、唯心主義,但應當研究哲學缘滥。 已經(jīng)晚了轰胁,但他終于明白,他不懂歷史不懂文學是不行的朝扼;不知道為什么赃阀,他還需要懂一點音樂……
18. 應當不斷挖掘一切時間潛力。明擺著吟税,人不能者是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凹耙。應當正確利用工作時間姿现。從時間中去找時間。
19. “工作中的任何間歇肖抱,我都要創(chuàng)除备典。我計算的是純時間,”柳比歇夫?qū)懙酪馐觯凹儠r間要比毛時間少得多提佣。所謂毛時間,就是你花在這項工作上的時間荤崇。 ”
20. “常常有人說拌屏,他們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這樣的人可能是有的术荤∫形梗可是拿純時間來說,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瓣戚。我做學術(shù)工作的時間端圈,最高紀錄是十一小時三十分。一般子库,我能有七八個小時的純工作時間舱权,我就心滿意足了。如果把純時間折算成毛時間仑嗅,應該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宴倍;我逐漸改進我的統(tǒng)計,最后形成了我現(xiàn)在使用的方法……
21. “所有看過的東西仓技,我都要仔細研究鸵贬。怎么研究?如果一本書談的是我不大了解的新東西浑彰,我就盡量做摘要恭理。凡是比較重要的書,我都盡量寫一份評論性的簡介郭变。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颜价,需要做這些工作的書,可以走出一定的量诉濒。
22. 每一年過去周伦,柳比歇夫都要進行分析研究,統(tǒng)計學的一切辦法都用上了未荒。素材有的是——那便是每個月的小結(jié)专挪。
23. 柳比歇夫按照他那盡善盡美的幾何學來安排他的生活,不景一年兩年的事了。他的漫長的一生寨腔,沒有重大的偏差速侈,確認了他的方法的勝利。他在他自己身上做了實驗迫卢,得到成功倚搬。
24. 門捷列耶夫?qū)Ψ诸惞ぷ鞯臒岢溃帽仁撬腔鄣墓鈱W儀器乾蛤,通過這個儀器每界,他能洞察世界。他天賦才能中的這一特性幫助他發(fā)現(xiàn)了周期律家卖,找到了大自然中的元素表眨层。他的發(fā)現(xiàn)的實質(zhì),符合他的全部天性上荡、他的習慣和他的愛好趴樱。
25. 對一位科學家來說,整理和組織材料的過程本身榛臼,就是一種享受伊佃。即使這一工作沒有什么重大的意義,例如做做復制品的卡片目錄沛善,但從事這一工作時,感到很愉快塞祈。這種快感金刁,實際上就是意義本身。
26. 這種為科學家和分類學家所獨具的想法议薪,在柳比歇夫身上也可以找到尤蛮。每個科學家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種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亂的東西歸納成體系斯议,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产捞,總結(jié)其規(guī)律性。但對柳比歇夫來說哼御,分類則是他主要的學術(shù)研究坯临。分類同太陽系,同元素表恋昼,同平衡系統(tǒng)看靠,同植物分類,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都有關(guān)系:無處不存在著體系液肌,到處他都能發(fā)現(xiàn)體系挟炬。
27. 搞分類學是他的使命;分類學能引伸出哲學、歷史谤祖;分類學是他的武器婿滓。
28. 他在自己一九一八年的札記中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體系,甚至建立了令人發(fā)笑的體系——他的傻勁有時是有用的粥喜,有時是有害的空幻,有時是進步的,不一而足容客。他寫到大學章程的缺點秕铛,就立刻要求建立一個體系,規(guī)定章程的體系缩挑。
29. 他用各種各樣的體系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他有保管資料的體系但两、通信的體系、保存照片的體系等等供置。無數(shù)的日期谨湘、姓名、事件芥丧,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應用起來簡直得心應手紧阔,這是因為他把這些材料都按一種巧妙的體系分別銘刻在頭腦之中。至少可以這么認為续担,當需要的時候擅耽,即使不能“記憶如泉涌”,他也能象從書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冊一樣物遇,在腦中找到這些材料乖仇。
30. 除了時間統(tǒng)計法之外,他還有幾條守則:
“1.我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wù)询兴;
2.我不接受緊急的任務(wù)乃沙;
3.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诗舰,睡得很多警儒,十小時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眶根∈癫”
31. 這幾條守則不可能要求別人去遵守,這幾條守則是他個人的守則汛闸,是按自己生活和自己身體的特點擬訂的:他好象在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點蝙茶,在研究最適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32. 他幾乎從未抱怨過自己沒有時間诸老。我早就注意到隆夯,善于工作的人钳恕,時間總是夠用的。不蹄衷,最好還是用另一種說法:他們的時間要比別人多些忧额。
33. 象柳比歇夫這樣的人,似乎同時間建立了一種神秘的愧口、誰也猜不透的關(guān)系睦番。這樣的人無所畏懼地面對這位貪婪之神。
34. 他需要的東西極有限:有一個放書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耍属,有一個寧靜安說的工作環(huán)境就夠了托嚣。當然,寧靜安謐這一個要求不算低厚骗。在我們的時代示启,寧靜安謐是奇貨。不過柳比歇夫需要的寧靜安謐是最簡樸的一種——只要寂靜和擺脫緊張任務(wù)就是了领舰。
35. 柳比歇夫通過他的時間統(tǒng)計法對自己進行了研究和試驗:試驗在寫夫嗓、讀、聽冲秽、工作舍咖、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锉桑?干多少排霉?怎么干?他不讓自己負擔過重刨仑,力不勝任郑诺;他總是循著他能力的邊緣前進,他對自己能力的掂量愈來愈精確杉武。這是一條永不停頓的自我認識的道路。
我們可以通過這本小說認知自己辙售,豐富體驗轻抱,卻不一定需要效仿他的人生歷程。方法不是酸性旦部,也不是堿性祈搜,方法是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