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87版红楼梦中黛玉扮演者的冥诞。
想来前些年北京卫视曾经做过一个节目““87红楼再聚首”,当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视而有情”的小宝玉,已经变成了大腹便便的导演;当年“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王熙凤,如今也已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唯独薛宝钗扮演者张莉,像是躲过了时间的侵袭般容貌依旧。
在回顾红楼拍摄往事时,大家纷纷落泪。当年条件艰苦、经费有限,然而一众人创作的激情却无限,硬是在当年那样的环境下,将这部“中国影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呈现在观众面前。当年有个说法,每天晚上,一到播放红楼梦的时间,街道上是必然没有人的,倘若你细心聆听,家家户户都飘扬着电视剧的主题曲。曾经有顽童在街道流连,挨家挨户竟播放着相同的电视画面,孩童心下一惊,莫不是见了鬼?细细一看,电视里那相同的画面,竟都是来自于同样一部电视剧--《红楼梦》。
而彼时节目中另一催泪环节,则是众人对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怀念。
“陈晓旭之后,世间再无黛玉”,这不仅是对她演技的肯定,更是对一个演员的最高褒奖。
现在看来,她演过的最出名的两部影视剧,亦不过《红楼梦》与《家春秋》,而她却说:“我就拍过这么两部戏。一是我觉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别人有天赋;二是由于起点太高,我之后就没有再遇上什么合适的戏了。事实证明,这是我的幸运,要演就演最好的角色,不是吗?”
梦里三年
三年前,陈晓旭是那个朗诵着自己写的一首《我是一朵柳絮》竞演林黛玉的小姑娘。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而红楼梦里,林黛玉亦是那个对着柳絮写出“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少女。
三年里,黛玉就是晓旭,晓旭就是黛玉。
到今天,提起林黛玉,或翻开《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眼前浮现的,定是陈晓旭的那张面孔。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人们在关注一个人所塑造的角色之时,往往也会将这个人的生平与角色不自主的结合在一起。
87版《红楼梦》大获成功之后,陈晓旭和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有过一段走穴的经历,后来又出演了《家春秋》,然而反响平平,没有掀起多少波澜。想来也是,“黛玉”的高度真是太难逾越的一座高山了。
陈晓旭一生经历过两次婚姻,林黛玉一角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帮她成就了第一次婚姻,第二次婚姻则带她“走出了林黛玉”,变成了广告界叱咤风云的“女王”。
但与她而言,这样的荣誉反而让人心生退意,2007年,她皈依佛门。同年,她因乳腺癌离世。
于林妹妹一样,陈晓旭眉宇间蕴藏着的忧郁与哀怨,以及她心中的沉静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让她成为了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人。她总显得那样万般柔情,那样瘦弱。热爱读书、醉心芭蕾,她忠于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在那段漂泊的岁月里仍能坚持自己心中所爱;在成为广告巨贾之后仍能活的自我,“我跟林黛玉一模一样——太自我了,别人都不欢迎我,记者对我的印象也不好。我不高兴的时候就不理你,或者说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有人说,因为她太爱美了,所以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后不愿意接受任何治疗,最终皈依佛门,魂归西天。但我却想,这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也未尝不是一种归宿。在名利场、商场漂泊沉浮,过亿资产、各方褒奖亦不过是身外之物,对她而言,曾是一朵柳絮,她将永远是那朵与春风做朋友的柳絮,她的归宿,在她自己的心里。
临走之前,她交代好了身后事,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世外仙姝,终究却是寂寞;潇湘妃子,终究流不尽这春秋冬夏。
柳絮飞走了,而她的音容笑貌,和她所塑造出来的林黛玉却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仍凭那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不知宝哥哥,是否仍与你“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不知阶前葬花之人,在那边是否依然“眼空蓄泪泪空垂”。不知那耿耿秋灯,是否还会在身后助添凄凉。
但我想,一个人一生能够留下一些让后人念念不忘的东西,也是一件莫大的福分了吧。纵然有不舍,有不解,亦有不可弥补之憾,也不枉来这人间一遭。
愿你在那边过的太平。
在你之后,再无林黛玉。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