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我以為那么漫長的日子還沒來得及看得更加真切便匆匆過去了三分之一,找誰說理去除嘹。有時候一些道理是無需說的,譬如認識自己和世界就不不需要也從不會也恒久固定的方式岸蜗,這也是最近幾天發(fā)現(xiàn)的尉咕。
實習已一月有余,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工作算不算達標璃岳,有時候也不知道標準是什么年缎,從上手工作來算一直仰仗身邊姐姐們的提攜,為了不給同事制造更多的的麻煩并且讓自己看上去還有那么一丁點價值铃慷,只能努力地去做到我能思考到的更好的地步单芜。有時候沒有標準也不是一件壞事,起碼不會因為“達標”就因此懈怠犁柜。
一心不可一意洲鸠,開弓必須“雙手”
圖書公司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外松內(nèi)緊的管理制度,工作時間是彈性的馋缅,工作內(nèi)容也量力而行(起碼T姐對我是如此)扒腕,但工作量卻不像表面看得那么簡單。各種圖書的從選題萤悴、組稿瘾腰、編輯、地圖繪制覆履、插圖和內(nèi)容資源的接洽僅是開始蹋盆,隨后還會有多輪的審稿修改工作···這讓我頗有種回到校報編輯部的感覺,卻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硝全。?
但事實上公司要生存栖雾,每個編輯的手頭不可能只有一本書或者一項目工作,在人手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柳沙,就要求者工作者必須有同時進行多種工作的的能力岩灭,以便在不同的工作中可以自由的切換,甚至有些工作所要求的素質(zhì)完全不同赂鲤。?
同時噪径,圖書的出版的性質(zhì)又要求在質(zhì)量上不能夠大打折扣柱恤,工作的多樣化也必然要求你在同一時刻遴選更加緊急或重要的事情優(yōu)先去完成。其中的緊急和重要性的衡量不僅僅在于上司出于整體進度的安排找爱,也包含著自己對工作的前期界定和安排梗顺。這就需要在時間和精神上留有足夠的空白來保證更加緊急事件的來臨不會影響當下正在進行的工作。? 當然车摄,留白不代表守株待兔寺谤,放到需要更多的專注度,這是下一點要說的吮播。事實上变屁,如同寫作不能單一味靠靈感來實現(xiàn)一樣,工作也不能只靠時間來獲取意狠,就涉及到效率的問題(其實我覺得我的效率也很差)粟关,沒做一件工作的時候都需要找到最適合它以及它下一步的最有規(guī)律。譬如整理的一份表格或者文檔時环戈,在熟知其目的需求的基礎(chǔ)上與下游需求者達到高度一致時候闷板,盡可能腦補出這份數(shù)據(jù)和文檔所需要的更多的分類方法、所欲求且有可能用到的更多的信息院塞、甚至更多可能存在的問題遮晚,然后設(shè)計出更加合理的整理方法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修正,這個過程可能在開始后花費較長的時間拦止,但對之后的工作和對應的下游工作卻是有利的县遣,從經(jīng)濟學角度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整體效用的更大化。
專注度和自我塑造
專注度不僅僅決定了工作效率艺玲,也決定了工作的質(zhì)量,而自我塑造則決定了工作的過程中的我是否有所提升鞠抑。如果我足夠喜歡這份工作的話饭聚,這兩者是足夠相得益彰的。專注地思考一個問題常常會衍生出似乎不很相關(guān)的更多旁枝末節(jié)搁拙,這就像許許多多細小的河流一樣秒梳,如果水源充足的話終會歸入大河,許許多多的細小的箕速、甚至是碎片化的思考都會慢慢向正在做的那件事去靠近酪碘,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這和工作的內(nèi)容似乎沒有太大關(guān)系盐茎,不能說IT行業(yè)的工程師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而前臺的客服接待就一文不值兴垦,每一件工作都有可以創(chuàng)造的余地和角度,只是在不同的維度和內(nèi)涵上而言。
在一次采訪中探越,一位老師表示對員工的考勤十分在意狡赐,這本無可厚非。但出工不出力钦幔、出力不出人也無濟于事枕屉。出工不出力是從老板角度而言的,說白了就是人來了工作沒來鲤氢,就像T姐說以前她旁邊那個每天按時打卡出勤卻打了一個月網(wǎng)游的同事一般搀擂。而出力不出人則是從自身角度來講,就像我去聽課卻不學知識是一個道理卷玉。如果我只是單純地完成一項又一項工作哨颂,或許對于公司來講你一個實習生本身也觸及不到什么核心業(yè)務、對我的效益影響不會很大揍庄,咆蒿。但對于自身而言东抹,機械的重復工作就像流水線上得一顆螺絲釘一樣蚂子,以來每日都是走著一樣的螺紋,因為不用思考任何事務我不會從中獲得任何有關(guān)能力的提高缭黔、因為未曾留心觀察身邊的任何人或事我不會獲得比以往更多的信息和咨詢食茎,也不會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任何成就感。這樣的情緒在下班后也持續(xù)影響著我的生活馏谨,精神的倦怠給肉體也發(fā)送了信號别渔,在放棄繼續(xù)“充電”的同時也忽視了身體健康。長此以往的結(jié)果就是原本可以更加有趣的生活和工作在我的面前會一潭死水且心生厭惡惧互。
學會分析和歸類
在一段時間內(nèi)哎媚,我的工作的內(nèi)容是比較一致,譬如整理資料喊儡、搜編資料拨与、撰寫稿件等。這里邊的許多工作的內(nèi)核有其相通性艾猜,都需要比較強的梳理能力买喧,經(jīng)常寫東西的思維和強迫癥習慣對這些工作有很大幫助。但兩次采訪過后完善稿件的不同過程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相同的工作由于客觀條件匆赃、已有資料的程度不同也存在不同的特點淤毛;同樣的業(yè)務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特點呈現(xiàn)。而為了達到一致抑或更高的效果算柳,就必須對這些不同特點進行分析找到更適合本階段工作的方法低淡。譬如第一次采訪過后,由于內(nèi)容要以獨立的稿件添加到書稿對應的位置,就必須有其獨立想要表達的主題存在來撰寫文稿蔗蹋;第二次采訪的內(nèi)容則不同事期,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原稿中已經(jīng)有比較完善的敘述,我必須將新采編的內(nèi)容和原有的內(nèi)容結(jié)合到一起纸颜,將相同主題和主體兽泣、在不同階段的兩篇文章的信息和精華結(jié)合到一起進而提煉升。
這是一項工作的兩個不同部分胁孙,我原本以為后者會更容易一點唠倦,因為畢竟是“改”,沒有前者原創(chuàng)需要把握方向提煉合適主題的壓力涮较。但事實不然稠鼻,改變有時候比創(chuàng)造更難。 而這樣的分類狂票,首先是思考的結(jié)果候齿,其次從工作的方法和經(jīng)驗來講也為以后類似的工作進行了鋪墊。
以上是最一個月在工作中的個人感悟闺属,若另有高見慌盯,歡迎叨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