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晴
正想著今天的日更要寫點什么感猛,黃先生發(fā)來微信:小姑那邊臨時有點變故七扰,原定了后天車票的婆婆只得取消行程,今年不能回來過年了唱遭。
有一瞬間的懵戳寸,因為理解呈驶,隨及就釋然了拷泽。
婆婆沒回來,過年就我和黃先生兩個人。農村過年有很多民俗司致,每年都是婆婆一手操辦拆吆,我最多打打下手。今年婆婆沒回來脂矫,這些都要我們自己去學枣耀,去做了。
“家有一老庭再,如有一寶捞奕。”這句老話一直是懂得的拄轻,只是在此時此刻感觸會更深些颅围。
以往過年都是掐著時間回去,不管是衛(wèi)生恨搓,還是各種需要打理的生活細節(jié)院促,民俗習慣等等婆婆都幫我們做好了。過年的那些天斧抱,我們就像是在鄉(xiāng)間度了幾天假常拓,根本就不用去操勞什么。
也許辉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弄抬,婆婆這次沒回來,也算是一次“放手”盏浙,間接當中是給我和黃先生成長的機會吧眉睹。
就像前兩天,為了婆婆回來能有地方住废膘,我和黃先生回了一趟老家打掃衛(wèi)生竹海。期間有老友打電話過來,得知黃先生特地回去搞衛(wèi)生丐黄,有點不置信斋配。
“我媽不在家,這些當然都得我們自己來啦灌闺,打掃干凈艰争,她回來有地方住。也只有自己親自打掃了桂对,才明白老人家之前的不容易甩卓。”
言語中雖然帶著調侃蕉斜,不過我們彼此都知道這些點滴對我們的意義逾柿。
以前我們在外地缀棍,也有過不能回家過年的情況。那時候机错,小姑還未遠嫁爬范,就她陪著婆婆過年。
煙花爆竹聲中弱匪,在鄰家推杯換盞談笑風生里青瀑,顯得有些冷清。
這幾年萧诫,漸漸地懂得斥难,有些事終究是要經歷,要學著面對帘饶。躲在父母羽翼下的我們蘸炸,終歸要成長,要獨立尖奔,不論早晚搭儒。
我一度在爸媽的保護中成長的很慢,可以說比同齡人慢了不止一兩步提茁。曾經有過懊惱淹禾,但當我真正學會思考,學會自我成長茴扁,我仍萬分感激他們對我的包容與溺愛铃岔。
我相信很多人都成長在幸福的家庭氛圍中,享受著父母不求回報的關愛峭火。于我毁习,是我自己的原因,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卖丸,禁錮了自己的腳步纺且,放棄了自己的選擇。他們的愛稍浆,一直是沒有錯载碌,只是做為父母,為子女最無私的付出衅枫。
有些道理嫁艇,明白的晚,但總好過仍舊迷糊弦撩。
過年步咪,是辭舊迎新,是又增長了一歲益楼。當真正地懂得自己需要什么猾漫,應該做些什么纯丸,那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成長静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