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關(guān)系需要了解六祖惠能的故事闽坡,看了不少書、很多視頻資料愁溜,卻沒什么人能把“菩提自性疾嗅,本來清凈”、禪宗祝谚、無相宪迟、四大皆空、度人交惯、菩提等概念說清楚次泽,生怕說得淺顯易懂穿仪,外行也知曉其中深意。以其昏昏難以使人昭昭意荤?萬幸啊片,找到了一個真正的明白人,他不故作高深玖像,明白曉暢地介紹了禪宗到底是怎么回事——易中天《禪宗故事》紫谷,看到作者名字時踏實不少,料想讀這本書定不會失望捐寥。
易中天老師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用極其簡單淺顯的語言笤昨,把禪宗的相關(guān)概念解釋得特別清楚。想了解以心印心的禪宗境界握恳,從明白什么是禪宗開始瞒窒。
1.祖師的故事:覺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禪宗也是中國化的佛教,與釋迦牟尼和印度佛教其實無關(guān)乡洼。佛教中當然有禪崇裁,它的梵文叫Dhyana,音譯禪那束昵,本義是靜慮拔稳,也就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思考,所以也叫禪定或坐禪锹雏。
圣諦則是神圣的真理巴比。佛教主張的神圣真理有四個,叫四圣諦逼侦。
四大皆空匿辩,五陰非有,無法學得榛丢。四大就是構(gòu)成物質(zhì)世界的四種基本元素铲球,五陰則是物質(zhì)世界和四種精神世界的總和。如果四大都是空的晰赞,五陰也非真有稼病,這世界當然是空無∫从悖空無是無法學習的然走,所以說無法學得。
神秀是禪宗北宗的開山祖師戏挡,九十多歲還被武則天請去芍瑞,在洛陽和長安兩地弘揚佛法,為則天皇帝褐墅、唐中宗和唐睿宗啟迪智慧拆檬,史稱兩京法主洪己,三帝門師。
禪宗分為兩支竟贯〈鸩叮惠能在嶺南創(chuàng)立的叫作南宗,神秀代表的則稱為北宗屑那。只不過拱镐,最終風行于中華大地的是南宗。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譯持际,指佛教對真理的覺悟和修成正果的智慧沃琅,菩提樹則是一種常綠的榕屬喬木。由于傳說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覺悟成佛选酗,所以管它叫菩提樹阵难,樹的種子也被用來做念珠。
剃度就是剃去頭發(fā)胡須芒填,表示度越生死,是佛教徒正式出家的手續(xù)空繁。
古代殿衰,稱呼禪師有個習慣,就是在法號的前面再加山名盛泡、地名或寺名闷祥。懷讓弘揚佛法的道場是在南岳衡山,所以叫南岳懷讓傲诵。
2.惠能的故事:人人都有成佛/成功的可能
據(jù)他的弟子法海為《六祖壇經(jīng)》所作之序凯砍,惠能這個名字是他小時候一位得道高僧取的,意思是惠施眾生拴竹,能做佛事悟衩。據(jù)此,則惠能的本名是盧惠能栓拜。
弘忍悄悄來到廚房座泳,卻看見惠能腰里綁塊石頭正在舂米。舂讀如沖幕与,即脫去谷物皮殼挑势。稻子收割以后,米粒外面是有硬殼的啦鸣,不能吃潮饱,必須把硬殼去掉才行。古代沒有機器诫给,去殼靠舂香拉,也就是把稻粒放進石臼里啦扬,再用木槌去搗。
弘忍問:你這個米好了沒缕溉?
惠能說:早舂好了考传,只欠一篩。
這是雙關(guān)語—篩字下面是師证鸥。
意思是:我早就開悟僚楞,只是還沒拜師。
惠能進了方丈室枉层,弘忍便為他悄悄開講《金剛經(jīng)》泉褐。講到一個人不要因為居住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虛妄之心時,惠能突然大徹大悟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鸟蜡。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膜赃。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揉忘。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跳座。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
師徒二人連夜來到江邊。
上船以后泣矛,惠能說:和尚請坐疲眷,弟子搖櫓。
弘忍不肯您朽。
他說:本該我來度你狂丝。
這又是一語雙關(guān)。佛家講慈航普度哗总,度人是為師的職責所在几颜。度與渡諧音。渡惠能過江讯屈,就是度他到彼岸蛋哭,度他到佛國,度他到光明世界耻煤。
惠能卻說:迷時師度具壮,悟了自度。
意思也很清楚:我不明白的時候哈蝇,感謝老師來度我」准耍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悟,當然自己度自己炮赦。
這話很對怜跑。
覺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印宗問:什么是二法,什么是佛法性芬?
惠能說:人們都說有常峡眶,有無常;有善植锉,有不善辫樱。這其實就是有分別心,也就是二法俊庇。佛性卻既不是常狮暑,也不是無常;不是善辉饱,也不是不善搬男。明白常與無常、善與不善并無區(qū)別彭沼,便是不二之法缔逛。
不二之法就是佛法,不二之性就是佛性姓惑。
衣缽也不見了褐奴。神秀沒有,惠能不傳于毙。法嗣也不再只有一個歉糜,惠能門下就有好多名。而且望众,只要他們能夠找到得力的傳人,就能開宗立派伞辛。結(jié)果是什么呢烂翰?佛祖手里那朵花,開遍了中華大地蚤氏。
惠能真是文盲嗎甘耿?
惠能如果當真一字不識,怎么知道篩字的下面是師字竿滨?更何況佛經(jīng)那么生澀佳恬,識字的尚且未必能夠看懂,聽聽就能明白于游?
看來毁葱,目不識丁是假的,甚至是裝的贰剥。
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惠能識字不寫字倾剿。或者不會寫蚌成,或者不想寫前痘,不想寫的可能性更大凛捏。
不想寫也有兩種可能,一是寫不好芹缔,二是堅持禪宗“不立文字”的宗旨坯癣。他對那尼姑說得非常之明確: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最欠。不寫示罗,才對。
一個文盲如果都能夠成為祖師窒所,豈非更加證明了禪宗和所有大乘佛教的共同主張:
眾生皆有佛性鹉勒,人人都可成佛。
在佛教中吵取,所有的生命體無非兩大類:佛與眾生禽额。比如普通人,就是眾生之一皮官。眾生是很苦的脯倒,而且那苦難還沒有邊際和盡頭,叫苦海無邊捺氢。佛則沒有煩惱和痛苦藻丢,叫清凈自在。所以釋迦牟尼才立下宏愿摄乒,要普度眾生悠反,也就是幫助所有的生命體都脫離苦海。學佛馍佑、參禪和修行斋否,也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讓自己由眾生變成佛拭荤。
3.覺悟的故事:智慧只能靠啟迪
如果學禪茵臭,禪非坐臥;如果學佛舅世,佛無定相旦委。這樣不是學佛是殺佛。
禪的本義是靜慮雏亚,也就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思考缨硝,所以也叫禪定或坐禪。但评凝,閉上眼睛坐著不動就是參禪追葡,就能得道嗎?
不信試試。
那又為什么說禪非坐臥宜肉?
因為參禪的目的是成佛匀钧。
成佛是變成佛的樣子嗎?
不是谬返。
佛的本質(zhì)特征是什么呢之斯?
覺悟。
佛是佛陀的簡稱遣铝,也是梵文Buddha的音譯佑刷,意思是覺悟的人。只不過酿炸,覺悟以后就不是一般人瘫絮,不是眾生了。所以填硕,漢字就寫成了半邊表示否定阔蛉,半邊表示是人的佛漾肮。
佛,是人,同時又不是人器贩。
當然患膛,也不是神仙铐然。神是只有靈魂童芹,仙是肉體飛升,佛是思想轉(zhuǎn)變绣版。轉(zhuǎn)變了胶台,還是人。
關(guān)鍵杂抽,是覺悟概作。
佛教,就是主張覺悟的宗教默怨。
能夠自覺的,是羅漢骤素。
自覺覺他的匙睹,是菩薩。
能覺行圓滿的济竹,是佛痕檬。所思和所得,度己和度人送浊,自覺和覺他梦谜,思想和行為都完美無缺。
佛、菩薩唁桩、羅漢闭树,是從高到低的三個果位。
果位荒澡,就是修成正果的不同境界报辱。境界高低,只看覺悟程度单山。
佛碍现,可以有各種樣子,還可以沒有樣子米奸。沒有樣子昼接,也是樣子。這就叫佛無定相悴晰。
佛無定相慢睡,就不要見樣學樣。
禪非坐臥膨疏,就不必死守戒律一睁。
那該怎樣?
禪宗的主張是:
直指人心佃却,見性成佛者吁。
這句話的意思是:繞開繁文縟節(jié),直截了當?shù)刂赶蛐撵`深處饲帅,發(fā)現(xiàn)每個人原本就有的佛性复凳。
宣鑒進入龍?zhí)端麓筇茫€是雄赳赳氣昂昂地大聲嚷嚷說:
久聞龍?zhí)端麓竺畋茫袢諄淼酱说赜耍瑓s是潭也不見,龍也不見赦邻。
崇信卻一點都不生氣髓棋。
他欠了欠身說:法師不是親自來了嗎?
這話可以有兩種理解惶洲。
第一種:盡管敝寺潭也不見按声,龍也不見,但是法師屈尊親自來了恬吕,豈不是潭也有了签则,龍也有了?第二種則是:既然敝寺潭也不見铐料,龍也不見渐裂,法師為什么還要親自來豺旬?
無論哪種,宣鑒都接不住招柒凉。
這就叫:氣壯如牛族阅,不如心靜如水。
某天晚上扛拨,宣鑒侍立在龍?zhí)冻缧派砼栽欧帧3缧乓娞焐淹恚阕屗胤块g去绑警。當時夜深人靜求泰,星月全無,宣鑒走出門外计盒,回過頭說:天太黑渴频。
崇信便為他點燃了燭火。
宣鑒伸手去接北启。
崇信一口吹滅卜朗。
宣鑒頓時開悟,倒頭便拜咕村。
佛家認為场钉,佛法就像明燈,可以照亮人心照破黑暗懈涛,因此把傳法叫作傳燈逛万,把佛法相傳稱為如燈傳照。他們甚至還有傳燈法會這樣的儀式批钠,信眾手捧蓮花座燈相互傳遞宇植,意在讓慈光普照世間。
所以埋心,崇信點燃燭火就意味深長指郁。沒錯,他是在傳燈拷呆。
他們的動作和說話都有言外之意闲坎。或都隱含著讓人覺悟開竅的暗道機關(guān)茬斧。發(fā)現(xiàn)暗道箫柳,觸動機關(guān),就會柳暗花明啥供,豁然開朗,悟得禪意库糠,心明眼亮伙狐。
這就叫禪機涮毫。
說天太黑才有了這世界太黑暗的意思,點燃燭火也才意味著佛法就是明燈贷屎。更重要的是罢防,宣鑒明白了這盞明燈原本就在自己心里,師父不過幫著點一下唉侄,所以還得吹滅咒吐。燭火吹滅之際,便是心燈燃起之時属划。沒有這個覺悟恬叹,崇信也是枉費心機。
機會都是自己抓住的同眯。
因此绽昼,宣鑒心中的那盞明燈,其實是他自己點亮的须蜗。但是沒有崇信硅确,就點不亮。崇信不把那燭火吹滅明肮,也不行菱农。自己的燈要別人來點,為了點燈又必須吹燈柿估,這就是本案的奧秘所在循未。
釋迦牟尼成佛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是苦官份,涅槃是福只厘。涅槃不是死亡,而是超越了生死輪回的境界舅巷,一個沒有生死也沒有痛苦和煩惱的境界羔味。人生和涅槃,就像河的兩邊:這邊是苦不堪言的此岸钠右,那邊是清凈自在的彼岸赋元。
從此岸到達涅槃之彼岸,叫波羅蜜多飒房。這是只有通過某種特殊智慧才能實現(xiàn)的搁凸,因此叫般若波羅蜜多。般若讀如波惹狠毯,不讀班弱护糖,意思是成佛所需的智慧或覺悟,也叫涅槃之道或菩提智慧嚼松。
這是一種大智慧嫡良。這種大智慧锰扶,就叫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是最高寝受,正等正覺是絕對真理坷牛。能夠獲得這種最高智慧和最高覺悟,當然是佛很澄。
只要記住覺悟和智慧這兩個詞就行京闰。再說就算不學佛,智慧總是要的甩苛,覺悟也總是要的吧蹂楣?弄清楚智慧和覺悟,沒壞處浪藻。
所以捐迫,只要把佛法理解為智慧,就OK爱葵。
那么施戴,智慧的特點是什么?
跟知識比較一下就知道:
知識屬于社會萌丈,智慧屬于個人赞哗;
知識可以傳授,智慧只能啟迪辆雾。
智慧卻不能拷貝肪笋,永遠屬于每個人自己。最好的導師所能做到的度迂,也就是把學生變成像他一樣有智慧的人藤乙。盡管如此,他的智慧跟你的智慧仍然是兩種智慧惭墓,而且各歸各坛梁,不能共享。
覺悟一定是每個人自己的事腊凶。師父只能幫你點划咐,不能幫你燃。能不能亮起來钧萍,要看你心里有沒有燈褐缠。正如惠能所說: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风瘦。
自若無佛心队魏,何處求真佛?
——《六祖壇經(jīng)·付囑品》
禪是車万搔,心是牛胡桨。牛不肯走俐载,你打車干什么?佛就在你心中登失,怎么不去找?當然挖炬,牛若肯走揽浙,車也可坐,否則仍是沒有覺悟意敛。只不過覺悟之后馅巷,坐不坐都無所謂。
道信是中國禪宗的四祖草姻,弘忍的師父钓猬。他拜在三祖僧璨門下學佛時,只有十四歲撩独。
僧璨問:你來學佛想要怎樣呢敞曹?
道信說:求解脫。
僧璨問:誰捆住你了白郯颉澳迫?
道信答:沒有人捆住我。
僧璨說:沒人捆你剧劝,要什么解脫橄登?
道信大悟,于是入門讥此。
這叫什么呢拢锹?
一念悟時,眾生是佛萄喳。
——《六祖壇經(jīng)·般若品》
禪宗確立的重要宗旨卒稳,就是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取胎。或者說展哭,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這樣一來闻蛀,就有了三個問題匪傍。
第一,眾生皆有佛性觉痛,壞人有沒有役衡?
答案是有,因為壞人也是眾生薪棒。更何況手蝎,如果眾生都是好人榕莺,普度就沒有意義。度得了惡人才是真普度棵介,容得了小人才是真寬容钉鸯。慈悲為懷不能看對象,普度眾生不能設(shè)門檻邮辽,認定佛性當然也不能論善惡唠雕。只要改邪歸正,就能脫胎換骨吨述。
這就叫:放下屠刀岩睁,立地成佛。
第二揣云,眾生皆有佛性捕儒,佛與眾生區(qū)別何在?
在覺悟邓夕。佛是覺悟了的人刘莹,未能覺悟或者不肯覺悟就是眾生。迷即佛眾生翎迁,悟即眾生佛栋猖。這也就是說,如果迷糊汪榔,佛祖也是眾生蒲拉;如果覺悟,眾生也能成佛痴腌。佛與眾生不但可以相互轉(zhuǎn)化雌团,而且只有一念之差。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士聪,就看是迷還是悟锦援。
這就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剥悟。
第三灵寺,眾生皆有佛性,為什么未能成佛区岗?
在執(zhí)迷略板。執(zhí)就是執(zhí)著,一根筋慈缔,認死理叮称,死不開竅。比方說,認準了參禪就要打坐瓤檐,學佛就要讀經(jīng)等等赂韵。執(zhí)則迷,迷則不悟挠蛉,叫執(zhí)迷不悟祭示。
結(jié)論很簡單:
你不成功,是沒想通谴古。
4.破執(zhí)的故事:你的敵人就是你
禪宗的宗旨和主張绍移,是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讥电,無念為宗,見性成佛轧抗。也就是說恩敌,每個人的心性本來就是清凈的,每個人的佛性也是本來就有的横媚。只要發(fā)現(xiàn)纠炮,就能成佛,犯不著依靠號稱三寶的佛灯蝴、法恢口、僧。這就叫:
不著佛求穷躁,不著法求耕肩,不著僧求。
——《五燈會元》卷四
德山宣鑒上課時公然宣布:我的問題问潭,答得上來三十棒猿诸,答不上來也三十棒。問他道理何在狡忙,對不起梳虽,也是三十棒,打你沒商量灾茁。
打一兩棒是有的窜觉,三十棒倒未必。
這就叫德山棒北专。
臨濟義玄的教學方法則是吼禀挫,呵斥。而且不管說得對不對逗余,都是一聲斷喝特咆。后來,學生回答問題時也吼,師生對吼腻格。臨濟義玄便說:這不行画拾。比如一個人從東堂來,一個人從西堂出菜职,兩個人同時吼起來青抛,還分得清主次么?以后不得學老僧吼酬核。
這就叫臨濟喝蜜另。
臨濟喝,德山棒嫡意,是當時傳法的典型举瑰。
由此留下一個成語:
當頭棒喝。
石頭希遷剃度蔬螟,馬祖道一賜號此迅,立即就讓丹霞天然名滿天下。然而此人卻依然無法無天旧巾,時不時就會干些匪夷所思的事耸序。某年在洛陽慧林寺,由于天氣寒冷鲁猩,竟然將木頭佛像燒了取暖坎怪。
院主責問:為什么要燒我木佛?
丹霞天然撥著灰燼說:取舍利廓握。
這里說的舍利其實是舍利子搅窿,就是釋迦牟尼或得道高僧火化之后形成的結(jié)晶體,歷來被看作吉祥物而受到佛教徒的尊崇和供奉隙券。
院主說:木頭佛像戈钢,哪來的舍利?
丹霞天然說:沒舍利嗎是尔?那就再燒兩尊殉了。
可以,也應(yīng)該拟枚。
臨濟義玄的主張就更是明確:逢佛殺佛薪铜,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恩溅。
這就叫:
呵佛罵祖隔箍。
問題是,為什么敖畔纭蜒滩?
因為破執(zhí)極難滨达,它有三關(guān):
我執(zhí)、法執(zhí)俯艰、空執(zhí)捡遍。
首先要破的,是我執(zhí)竹握。
我執(zhí)画株,就是執(zhí)著于我,比如我看見或者我聽說等等啦辐。這個時候就要告訴大家谓传,世上有我,是因為有法芹关。諸法造就了我续挟,這就叫我由法生。
能破我執(zhí)侥衬,就是羅漢庸推。
第二步,是破法執(zhí)浇冰。
法執(zhí),就是執(zhí)著于法聋亡,以為法就是真相肘习。這個時候就要告訴大家,實相無相坡倔。我固然是空漂佩,法也不是真如,也是虛的罪塔,這就叫萬法皆空投蝉。
能破法執(zhí),就是菩薩征堪。
再升級瘩缆,得破空執(zhí)。
空執(zhí)佃蚜,就是執(zhí)著于空庸娱,開口閉口說空無。問題在于谐算,一口咬定空無熟尉,就是真空嗎?不是洲脂,因為這還是把無當作了有斤儿。何況我是空,法是空,空就不是空嗎往果?也是疆液。這就叫空亦是空。
能破空執(zhí)棚放,就是佛枚粘。
但這很難。
什么叫“空亦是空”飘蚯?
大乘佛教中觀派的表述是:
非有馍迄,非無,非有無局骤,非非有非非無攀圈。
——《中論·觀涅槃品》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不是有,不是沒有峦甩,不是又有又沒有赘来,也不是既沒有有,也沒有無凯傲。
所以犬辰,空亦是空,亦是不空冰单。
請問幌缝,有幾個人聽得懂?
為什么要呵佛罵祖呢诫欠?
因為擒賊先擒王涵卵。你想吧,如果連如來佛祖和菩提達摩都可以罵荒叼,連佛像都可以燒轿偎,那還有什么碰不得的?又還有什么想不開的被廓?最神圣最崇高的都破除了坏晦,覺悟還能有什么障礙?
這就叫:
不破不立嫁乘。
禪不可說英遭。不可說,怎么學亦渗?
該干什么挖诸,就干什么。
不妨再講一個故事法精。
某天多律,廟里來了個新學員痴突。那人初入禪門一頭霧水,完全找不著北狼荞,便請趙州指點迷津辽装。
趙州問道:吃粥了嗎?
那人答:吃了相味。
趙州問:洗碗了嗎拾积?
那人答:還沒。
趙州說:洗碗去丰涉!
那人就覺悟了拓巧。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一死。
離世覓菩提肛度,恰如求兔角。
——《六祖壇經(jīng)·般若品》
禪投慈,當然就是喝茶承耿,也就是吃飯、洗碗伪煤、打掃衛(wèi)生加袋、挑水砍柴,等等抱既。
準確地說职烧,就是生活。
比如某律師蝙砌。
律師就是熟悉經(jīng)書戒律的僧人。按照佛家分類法跋理,參禪的是禪師择克,講律的是律師。道不同前普,原本不相為謀肚邢。然而那位菜鳥律師,卻偏要來刁難百丈懷海和南泉普愿的同門師兄弟大珠慧海拭卿。
律師問:你們禪師骡湖,也用功嗎?
慧海說:當然峻厚。
那律師又問:怎樣用功响蕴?
慧海說: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惠桃。
律師說:這跟閑雜人等有什么不同浦夷?
慧海說:他們吃飯時不好好吃辖试,百種思索;睡覺時不好好睡劈狐,千般計較罐孝。
佛家修行,原本就是要脫離因果報應(yīng)和六道輪回肥缔。因此照道理說莲兢,有大修行的人也就不會落入因果。但续膳,正如涅槃不是死亡改艇,而是超越了生死;脫離苦海也不是告別輪回姑宽,而是超越輪回遣耍。既然超越,就不必再講炮车。不落因果舵变,反倒落入了因果之中。這是并未開悟卻妄稱開悟瘦穆,是野狐禪纪隙。
相反,只有不昧因果扛或,也就是不被因果報應(yīng)所迷惑绵咱、蒙蔽熙兔、束縛悲伶,才真正是悟。
有一次,一位僧人向興善惟寬請教舆声。
那人說:請問大和尚,道在哪里娩脾?
惟寬說:就在眼前。
那人說:既然就在眼前,怎么看不見?
惟寬說:因為心中有我推沸,所以看不見汛闸。
那人說:大和尚你团南,看得見嗎拷橘?
惟寬說:又有你冗疮,又有我术幔,更看不見仲墨。
那人說:沒有我也沒有你目养,就看見了吧兜畸?
惟寬說:沒有你也沒有我恩沛,誰看懊⒅椤?
這才真是精彩之極好爬。
其實那人開始就錯穆桂。什么叫道在哪里?當然在覺悟者那里。覺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你不覺悟它就遠在天邊,大徹大悟它就近在眼前洒擦。
怎么看不見熟嫩,也很可笑。道褐捻,也是可以用眼睛去看的嗎邦危?一定要看得見,仍然是執(zhí)著于我舍扰,興善惟寬也只好告訴他倦蚪,心中有我就看不見。如果還要你呀我的边苹,就更看不見陵且。得道,必須破我執(zhí)个束。
想不通是因為執(zhí)慕购,也因為我。再說一遍茬底,覺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沪悲,覺悟的障礙就在自己。其實不僅覺悟阱表,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殿如。自己是最難了解和認識的,也是最難戰(zhàn)勝的最爬。
這就叫:
你的敵人就是你涉馁。
毫無疑問,人不能沒有自我爱致。相反烤送,人最寶貴的是自我意識。所以糠悯,否定是為了肯定帮坚。但是沒有否定,就不會有肯定互艾。只有經(jīng)過否定的肯定试和,才是真正的肯定。這也是禪宗告訴我們的忘朝。
少年一段風流事灰署,只許佳人獨自知判帮。
——《五燈會元》卷十九
兩個和尚大談情詩局嘁,看起來奇葩溉箕,卻其實寓意深刻。告訴我們的道理是:重要的是覺悟悦昵,覺悟的途徑則無所謂肴茄。吃飯可以,喝茶可以但指,談戀愛當然也可以寡痰,因為頻呼小玉原無事。甚至就連“只要檀郎認得聲”也不重要棋凳,重要的是認得心拦坠。(“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剩岳≌瓯酰”由于西晉美男子潘岳的小名叫檀奴,女孩子便把心儀的帥哥叫作檀郎拍棕。帥哥哥到家里做客晓铆,千金小姐不便出面相見,就頻繁地呼叫丫環(huán)小玉绰播。其實她什么事都沒有骄噪,只不過是想讓情郎能夠記住自己的聲音。)
認得心蠢箩,就是認得佛链蕊。但,這是你跟佛之間的事谬泌。只有你和佛知道示弓,也只需要你和佛知道。
少年一段風流事呵萨,如果自己都不記得奏属,就算初戀女友念念不忘,又有什么意義呢潮峦?
重提舊話原無事囱皿,只要檀郎認得心。
人們總是問“道在哪里”忱嘹,卻很少問“我在哪里”嘱腥;總是問“道是什么”,卻很少問“我是誰”拘悦。
這就需要當頭棒喝齿兔。
所以,黃檗希運為宰相裴休開悟時,就只是大喊一聲:裴休分苇!同樣添诉,興善惟寬的師兄麻谷寶徹為壽州良遂開悟時,也只問了一句:你是誰医寿?
禪宗的意義栏赴,就是幫我們找回自己。
認識自己靖秩,就是直指人心须眷。
通往心靈之路,就是通往自由之路沟突。
宋代名僧克勤禪師書寫的“茶禪一味”真跡被日本茶道的鼻祖榮西法師帶回國后花颗,作為鎮(zhèn)寺之寶珍藏在奈良大德寺。他寫下四個字那會兒惠拭,喝茶已經(jīng)成為一件極為講究的事情捎稚。日本人的茶道就是受兩宋文明之影響而創(chuàng)立的。這當然與禪宗關(guān)系密切求橄〗褚埃可以說,茶禪本是同根生罐农。
實際上唐代的茶也確實是吃的条霜,因為煎茶的時候還要放米、奶涵亏、鹽宰睡、姜、蔥和香料气筋,相當于現(xiàn)在的麥片粥拆内。佛家忌五葷,可能不放蔥宠默,但茶湯應(yīng)該還是稠乎乎的麸恍,類似于可可。像今天這樣用開水沖泡散條形茶葉搀矫,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抹沪。
宋代喝茶,又是另一番風味瓤球。那時上流社會的飲茶極其講究融欧,一般先要用紙將茶餅包好捶碎,再用碾子磨成細末卦羡,然后用茶羅去篩噪馏。篩出來的茶末放進茶盅麦到,加沸水少許便調(diào)成茶膏。茶膏調(diào)勻欠肾,再用沸水沖成茶湯瓶颠。這時,要用茶筅(讀如顯)輕輕敲擊董济,直到產(chǎn)生泡沫。泡沫叫湯花要门,也叫云腳虏肾,要求鮮亮雪白,達到“湯發(fā)云腴釅白欢搜,盞浮花乳輕圓”的效果封豪。
于是,茶香飄逸炒瘟,湯花輕濺吹埠,水霧朦朧。
請問這是什么境界疮装?
禪境缘琅。
事實上,宋代的茶和禪是同一種味道廓推,那就是清新淡雅刷袍。這甚至同時也是宋詩的味道。與唐詩的濃烈如酒不同樊展,宋詩總是有著淡淡的茶香呻纹。
比如: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专缠。
此身合是詩人未雷酪,細雨騎驢入劍門。
——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
晝出耘田夜績麻涝婉,村莊兒女各當家哥力。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墩弯。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八
這實在是再尋常不過的場景省骂。雞鳴狗吠里,男耕女織時最住,稚氣未脫的農(nóng)家孩子在桑樹下做著種瓜種豆的游戲钞澳。羊腸小道上,斜風細雨中涨缚,行吟詩人騎著毛驢緩緩而行轧粟。沒有排場策治,也沒有冒險。一切都那么平淡兰吟,又那么自然通惫,還那么入詩入畫。
如此味道混蔼,當然是茶履腋。
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禪惭嚣。
的確遵湖,所謂禪心,就是隨所住處恒安樂晚吞;所謂禪意延旧,則是一丘一壑也風流。
事實上槽地,自從百丈懷海進行了宗教改革迁沫,禪院的僧侶都要參加勞動自食其力,參禪與農(nóng)耕就難解難分捌蚊。再加上趙州和尚的吃茶洗碗悟道法集畅,修行學佛更是越來越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甚至就是生活本身缅糟,哪怕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悟得般若智慧牡整,哪怕農(nóng)作不過做做樣子。
這是一種人間佛法溺拱。
人間佛法是符合中華傳統(tǒng)的逃贝,因為先秦諸子的思想就是人間哲學,儒家倫理則更是如此迫摔,只不過禪宗披上了一件袈裟沐扳。脫掉那袈裟,同樣也是春花秋月句占,同樣也是家長里短沪摄,同樣也是人間煙火。
不信纱烘,請看南宋禪師慧開的偈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杨拐,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擂啥,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哄陶。
——慧開《無門關(guān)》
在《論語故事》和《莊子故事》里講過,孔子最喜歡的哺壶,就是在暮春三月跟朋友和孩子們一起踏青屋吨,在河里洗過澡吹干了頭發(fā)蜒谤,然后唱著歌兒回家去。莊子最愜意的至扰,則是在曠野之中的大樹下睡大覺鳍徽,轉(zhuǎn)圈圈「铱危慧開跟他們阶祭,有什么不同呢?
也就是手上多了杯茶直秆。
成佛,不過如此切厘。
德誠是希遷的法孫萨咳。希遷結(jié)庵石頭懊缺,叫石頭和尚疫稿;德誠住在船上,叫船子和尚鹃两。這看起來有點“仁者樂山遗座,智者樂水”的意思,其實不然俊扳。希遷的石頭是宅基地途蒋,德誠的船卻是謀生手段,他是靠擺渡載客過日子的馋记。船錢大約是隨喜号坡,客人更是有一搭沒一搭,所以有時還要打漁梯醒。
這就更不靠譜宽堆。半條魚都沒釣著的事,恐怕也時常發(fā)生茸习,然而船子和尚卻是滿心歡喜畜隶。
且看他的偈: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号胚。
夜靜水寒魚不食籽慢,滿船空載月明歸。
——《五燈會元》卷五
很好猫胁!一無所獲箱亿,滿載而歸。
其實這正是禪宗的思維方式:是即不是弃秆,不是即是极景,否定是比肯定更有力量的思想武器察净。
比如慧輪禪師與學生的對話:
問:寶劍未出匣時怎么樣?
答:不在外面盼樟。
又問:出匣以后怎么樣氢卡?
答:不在里面。
這是典型的禪機晨缴。
奧秘何在呢译秦?在里面和在外面,是肯定击碗;不在外面和不在里面筑悴,是否定。否定才能破執(zhí)稍途,包括執(zhí)著于破執(zhí)阁吝。唯其如此,希遷才要說:我更不會械拍。
不會突勇,就是會。
沒有坷虑,就是有甲馋。
一無所獲,就是滿載而歸迄损。
結(jié)論是:
無所求定躏,才有所得。
那么芹敌,船子和尚得到了什么痊远?
佛心、禪意氏捞,還有詩和美碧聪。
實際上,由于禪宗的主張幌衣,是不著佛求矾削,不著法求,不著僧求豁护,就只能面向生活實踐哼凯,尤其是面向大自然。因為自然界最不刻意楚里,最無煩惱断部,因此最有佛性,也最接近無上正等正覺班缎,正所謂:
青青翠竹蝴光,總是法身她渴;
郁郁黃花,無非般若蔑祟。
——《大珠禪師語錄》卷下
前面說過趁耗,法身就是佛的真相,般若則是最高智慧疆虚。這在一般人看來苛败,是遙不可及,甚至是琢磨不透的径簿。然而禪宗卻說罢屈,你想看見法身嗎?春風里那青青翠竹就是篇亭。你想把握佛性嗎缠捌?陽光下那郁郁黃花就是。般若智慧并不神秘译蒂,它就在你身邊曼月。
而且,它就是美蹂随。
盡日尋春不見春十嘿,芒鞋踏遍隴頭云因惭。
歸來笑拈梅花嗅岳锁,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代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
偈子是一位不知法號的尼姑所作蹦魔,字面的意思也不難理解:為了尋找春天的足跡激率,不惜走遍千山看盡萬水。等我們疲憊不堪回到家里時勿决,卻發(fā)現(xiàn)它就在自家院里那滿樹梅花的枝頭乒躺。
這可真叫回頭是岸。
那就讓我們把窗戶打開低缩,吹一吹涼爽的風嘉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