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小魚媽一起接孩子,她攔住我拇厢,一臉苦惱:“你說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爱谁,老師說小魚今天打了很多小朋友,都是打臉孝偎》玫校”
老師知道我們兩人比較要好,也拉著我說小魚的問題:“今天小魚打了好幾個小朋友衣盾,其中就有桐兒寺旺,她自己沒吭聲爷抓,是其他小朋友告的狀。你也幫忙跟小魚媽溝通下阻塑,孩子有段時間經常爆粗口蓝撇,問她媽媽說是他們夫妻吵架小魚都在場,現(xiàn)在問題是小魚手上動作太多陈莽,不懂怎么跟孩子們玩渤昌,她還真不是出于惡意,只是覺得好玩走搁。要是這種情況繼續(xù)的話独柑,我擔心孩子們會孤立她∷街玻”
小魚媽想坐下來跟我聊這件事忌栅,當著我和桐兒的面,臉色嚴肅的教育小魚不許動手打人兵琳,打人是不對的狂秘。可是小魚根本沒有理會臉色嚴肅的媽媽躯肌,更沒有在意媽媽說什么者春,嬉皮笑臉的拽拽媽媽的衣服,撓她癢癢清女,看沒管用就直接跑開了钱烟。小魚媽對我擺了個無奈臉。
因為是好朋友嫡丙,也就毫無情面的跟她說如果是我會怎么做:
1.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拴袭,打人臉不是個好玩好笑的事,小朋友們都不喜歡這種行為曙博。
2. 家長要鄭重的跟她來談這件事拥刻,讓孩子知道她這次是做錯了,以后不再這樣做父泳。
其實還有一招更管用般哼,我還沒來得及說,朋友就被小魚拖走了惠窄。
這一招就是感同身受蒸眠。媽媽也給小魚臉上來一巴掌(注意一定要掌握力度,不能太疼杆融,否則傷了孩子楞卡,一點都不疼,不起作用),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怎樣難過蒋腮、委屈的感受淘捡,媽媽再因勢利導:“這種感覺好嗎?你希望小朋友們這么對你嗎池摧?那你也不要這樣待別人案淋!”
直接感受,比萬般訓教都來得真切险绘,來得有說服力!
然而這個動作誉碴,也只能由媽媽來做宦棺,老師不能,別人更不能黔帕。
其實三歲半的小魚打人是老毛病了代咸,剛入園時,她就暴露出這個問題成黄,一年的時間沒有改進呐芥,老師才會擔憂,長此以往奋岁,她會遭到孤立思瘟。
孩子為什么會打人?
根據(jù)心理學家的分析,可能有一下三個原因:
1. 對他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對別的孩子心存戒備闻伶,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滨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蓝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與親子依戀有關光绕。如果親子關系良好,孩子便能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畜份。
2. 沒有學會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
很多小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打人”行為是對他人身體的一種侵犯诞帐,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而是把這種行為當作自己的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爆雹。孩子并不是故意去打人的停蕉,他只不過是還沒有掌握與其他孩子溝通的方式,用手與其他孩子直接接觸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顶别。我們可以把孩子這種行為理解為未控制好的“打招呼”方式谷徙。
3. 模仿家人的不良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往往來自對身邊親人的模仿驯绎。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完慧,很多脾氣暴躁的孩子其父母或身邊的人中往往有脾氣不好的人存在。小孩子喜歡打人剩失,有可能是家人中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屈尼。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會這些行為册着,并把這些行為反加到別人身上。
我了解她的家庭狀況脾歧,小魚媽積極熱情甲捏,與女兒感情極好,不可能是第一種情況鞭执,我跟老師都初步判斷她屬于第二種情況司顿,原因可能跟第三條有關。
有一次小魚和姐姐來我家玩兄纺,我切好了小塊兒的西瓜招待孩子們大溜,我剛把盤子端到桌子上,轉身招呼孩子們放下手上的玩具先來吃估脆,結果轉身就看到每一塊西瓜都被咬了一口钦奋,小魚已經咬完擦擦嘴繼續(xù)玩去了。
我驚訝的問姐姐疙赠,她在家也這樣嗎付材?姐姐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她在家就這樣!”一件小事就看出小魚在家有多嬌寵圃阳。
然而正因為父母無底線的嬌慣縱容厌衔,孩子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屢犯不改限佩。
怎樣科學的解決這樣的問題葵诈?
1.做好孩子的榜樣
夫妻之間難免有爭吵,盡量避免孩子在場的時候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和委屈祟同,甚至無顧忌的將最難聽的話拋給對方作喘。最受傷的莫過于孩子,讓她學到憤怒晕城、不理智的表達泞坦。
2.不讓孩子在攻擊中得到任何好處
有時候孩子通過搶奪或者毆打獲得一件不屬于他的玩具,那么發(fā)現(xiàn)后砖顷,堅決不讓他的愿望得逞贰锁,讓孩子明白這種方式來獲得是不對的,大家都不喜歡這樣的他滤蝠。
3多稱贊孩子好的行為
當孩子沒有依靠攻擊而解決問題時豌熄,你應該多多鼓勵他的這些行為,讓他能意識到這才是對的物咳。比如你可以表揚他的行為“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锣险,你是個好孩子。”
然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芯肤,即使同樣問題的孩子巷折,解決起來也不是每一項都有效,根據(jù)孩子的特性一點點摸索著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崖咨,他將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少走彎路锻拘。
不要應了網(wǎng)上流傳的那句話: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狠狠替你教訓他击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