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和牟平的天]
我不喜歡“講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梧躺。作報告也好,聽報告也好哼蛆,都不甚喜歡。
人的學習與表達都必然是具有個性化色彩的霞赫。
從表達與交流的角度說腮介,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般,邏輯性比較差端衰,語速飛快叠洗,卻經常遠遠落后于思維,以致于經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旅东。比較起來灭抑,反而是書面表達略好一些,面對面針對具體某事的交換意見更靠譜一些抵代。這是我不太喜歡作報告的原因之一腾节。(當然,雖說書面表達略好荤牍,但也多限于即時的碎片化思考記錄案腺,科班要求的正規(guī)論文寫作也并不擅長。)
高屋建瓴作報告要求要么很高的理論素養(yǎng)康吵,要么厚實的實踐經驗劈榨。這兩點我都不具備,自以為只能做兩者之間的橋梁晦嵌,常以“替老師讀點書”“幫老師了解點兒理論”的角色自居同辣。從這個意義上說拷姿,我善于和老師校長們面對面,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最好是具體任務)邑闺,一起碰撞交流跌前,做些謀劃。這是我給基層教育科研工作做的定位陡舅,也一直是我努力扮演好的角色抵乓。因此,沒太有必要作報告——許多時候靶衍,感覺作報告就是把自己置于教育群體之外了灾炭,有一種生份感,遠不如共同謀事來得親切颅眶。
所以我知道我自己不是作報告的蜈出。
人的學習尤其具有強烈的個人特點。
有的人善于從做中學涛酗,有的人擅長書本學習铡原,有的人喜歡在他人介紹中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這是可喜的商叹。但可惜的是燕刻,在教師的學習策劃中,卻經常出現(xiàn)“學情”被無視的現(xiàn)象剖笙,行政命令式的安排多了卵洗,被摁住聽報告、被要求讀書做筆記弥咪、被派出聽課學習的次數(shù)多了过蹂,校本培訓乃至“師本培訓”本義中的“基于成長需求”這一點,多數(shù)情況下是被忽略的聚至。
我的學習是以書本學習為主的酷勺。一個專家南腔北調嘮嘮叨叨半天帶來的收獲,不如自己尋到文字資料(文章也好扳躬,著作也罷)鸥印,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報告人的相關思想。我一直以為這是自己最擅長的學習提高的方式坦报。
所以我經常帶著其它讀物走進報告會場。不期待狂鞋,便不失望片择。
不過工作畢竟不可能事事由心。所以這些年來骚揍,斷斷續(xù)續(xù)地也做過一些“報告”字管,更聽過大量的專家報告啰挪。講得多了,聽得多了嘲叔,慢慢就有了一些深一些體會亡呵。
我是很珍惜被邀請“作報告”的機會的——因為,每一次“報告”硫戈,都是一次時間锰什、地點、對象丁逝、目標明確的任務(而任務是最具有驅動力的)汁胆,都是對自己相關角度知識經驗的一次強制梳理。
我也慢慢開始能在專家報告現(xiàn)場坐得住了——因為霜幼,既然我不必關心任何人所“報告”內容的完整體系嫩码,不必自始至終關注任何專家說了些什么,那么我聽啥罪既?
在跟老師們交流聽課相關問題的時候铸题,我曾提出“為自己聽課”的建議——一堂課上得好孬,那是上課者自己的事琢感,“我”坐在課堂上丢间,尋找的始終應當是“能讓我眼前一亮”的東西,那是能打動我的猩谊,能啟發(fā)我的——最最重要的千劈,那一定是能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的。
所以在報告現(xiàn)場牌捷,我的狀態(tài)很少全程被專家們拽著走(因為也沒什么人來檢查我的聽講筆記)——我只是在報告會場中尋找自己墙牌,而已。
這個暑假暗甥,接受過兩次邀請喜滨。一次是針對一個聯(lián)盟的各分校中層及新入職教師,另一次是某縣所有中小學的教科室主任撤防。主題都是學校及教師的教育科研虽风,區(qū)別在于前者較多需要的是一般意義上科研常識,后者則較多偏重學屑脑拢科研工作管理者與指導者的身份辜膝。
相關的話題,很久以前是在不同場合聊過的漾肮。但近年來懈怠一些厂抖,實際工作中的實例也少了很多,所以接任務后是為難克懊、然后分析了很久的忱辅。
首先七蜘,與教師聊科研,尤其是諸多新入職教師墙懂,我不想做什么“嚴肅”面孔的介紹橡卤,這些年,一方面對科研尤其是課題研究不以為然的人很多损搬,另一方面實質上歪曲了科研面孔的人更多碧库。與老師交流科研這個話題,太嚴肅刻板的知識介紹场躯,只會讓大家對此疏離更遠谈为。
所以我引用并介紹了朋星副局長的著作《大明湖的橋與亭》,用序言中對自己探索挖掘踢关、拍攝整理相關資料的過程伞鲫,一對一地引申出科研(課題)所需注意的要點。這是我以前嘗試過的做法签舞,還算能夠被接受秕脓。大家比較感興趣。
其次儒搭,科研的方法吠架、科研的過程,都可以輕易查找到海量資料搂鲫,無需宣之于我口傍药。那么我能做啥?長期從事課題管理工作魂仍,對學校及教師科研工作的印象中拐辽,最深刻的就是我們的科研(課題)中普遍缺乏問題意識、對相關文獻資料普遍不夠尊重擦酌,于是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努力把樹立科研過程中的問題意識以及對相關文獻的起碼尊重作為交流重點俱诸。
所以我查找了相關資料,購買了好幾本書參考做了準備赊舶。
再其次睁搭,現(xiàn)在的科研,對“成果”的認識比較單一笼平,其結果园骆,就是許多的“成果”是“為了報告”而拼湊。那么什么是成果寓调?什么是可以引領我們行動的成果遇伞?于是我扒拉了手頭的各種書籍,從已經物化呈現(xiàn)的眾多“科研成果”中捶牢,回溯我們的科研“可以”追求什么鸠珠!這花費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把自己手頭的書挑選了一番秋麸,一一拍照渐排。
再再其次,離開主題灸蟆,回到方法驯耻,也就是日常說的比較多的“元認知”,我們到底可以怎樣“講”炒考?講座報告有很多種可缚,可以自顧自地講,也可以因“事(人)”制宜地講斋枢,更可以邊交流邊講帘靡。我的理解是,高水平的專家可以自顧自地講瓤帚,高水平的“報告人”可以邊交流邊講描姚。我不能,所以只能就事論事地介紹戈次。
所以我只能以“我比較擅長‘講授法’”自詡轩勘。
最后,回顧我所聽過的報告怯邪,經我自己驗證過的誤區(qū)有如下幾點:
其一绊寻,我沒做到“報告”時間的精確控制,違背了馬克吐溫的“超限效應”——自己以為很有價值的東東悬秉,結果“灌輸”過多澄步,適得其反,有不如無搂捧。
其二驮俗,“報告”人有兩類,一是基于理論思維列舉實例允跑,一是基于實例闡釋理論王凑。有的人耽于理論,于是過于抽象很難被接受聋丝,有的人囿于實例索烹,始終在淺層次打轉轉繞圈圈,實在實現(xiàn)不了“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弱睦,實現(xiàn)不了“醍醐灌頂”百姓。有很多報告人,舉了自己的實例之后况木,再也走不出來垒拢。
其三旬迹,不能一味告誡一線教師們要做好“學情分析”,任何報告人都需要“學情分析”求类,規(guī)范的語言似乎是“學習者分析”奔垦。所有的報告都有其對象適切性,所以尸疆,有的報告的“自顧自”便顯得不負責任了椿猎。也可能是能力水平不足。
其四寿弱,“報告”里應該舉例犯眠,但所有的“例舉”一定要能夠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來”症革,自己不熟悉的例子一定不要涉及筐咧,那樣只會拉低自己的層次。從實例切入地沮,跳脫出實例嗜浮,方可“庖丁解牛”摩疑。
其五危融,拉低自己是一種姿態(tài),要適度雷袋。一味地拉低自己吉殃,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慢慢讓聽眾不再期待。
下午基本沒聽報告楷怒,一直在反思自己蛋勺,一個字——
任重道遠。
我會努力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