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電影院看了《尋夢環(huán)游記》斥杜。我覺得這是近幾年皮克斯最好的動畫電影,怪不得豆瓣打了9.2高分沥匈。去之前朋友叮囑我讓我備好紙巾(雖然我沒哭)蔗喂,特別感動,適合冬天看高帖,暖煦煦的缰儿。
在墨西哥這個充滿音樂的城市,唯獨有一家人十分憎惡音樂散址,而家里的小男孩米格卻天生熱愛音樂乖阵,一心想成為未來歌神宣赔,遭到了全家人的打擊和反對。為什么這個家庭如此“奇葩”瞪浸?原來儒将,米格的曾曾祖父年輕時為了追尋音樂夢想拋棄了家人,從此懷恨在心的曾曾祖母便定下了一個“詛咒”:這個家族的后代不準碰音樂对蒲。但叛逆的小男孩怎會就此收手钩蚊?在墨西哥亡靈節(jié)(類似“鬼節(jié)”“萬圣節(jié)”),他無意間穿越到了死后的世界蹈矮,見到了逝去的家人們砰逻,包括那個神秘的“曾曾祖父”……不再劇透,就此打住泛鸟。
一開始寫這篇觀后感蝠咆,我想到的話題是“家人不支持的夢想,該不該繼續(xù)谈况?”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是我媽反對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勺美,天天嘮叨讓我留在家里考公務員的場景。但是仔細想想碑韵,電影其實并沒有明顯的價值傾向告訴我們應該選擇家人或是夢想赡茸,只是把這兩種方向的利弊擺在你眼前。當然祝闻,最好的結果是擁有被家人支持的夢想占卧,這也是電影最后圓滿的結局。
雖然是“尋夢環(huán)游記”(講真联喘,覺得這個譯名很爛华蜒,可能為了呼應“飛屋環(huán)游記”吧),除了“夢想”豁遭,最戳中我的部分是對“死亡”的描述叭喜。影片里的“亡靈節(jié)”,是現(xiàn)實里真實存在的:每年亡靈節(jié)蓖谢,墨西哥人都會祭奠逝去的親友捂蕴。我們誰都不知道死后的世界怎樣。從一些宗教的描述里闪幽,聽說過天堂的美好和地獄的殘忍啥辨。影片里的“亡靈世界”,燈光酒色紅綠相映盯腌,令人目眩神迷溉知,它其實與活人世界毫無二致,有家庭、朋友级乍、寵物舌劳,有警察、服務人員卡者,有上流社會和底層人民的階級區(qū)分蒿囤。
妙就妙在客们,影片有一個有趣的設定:在亡靈節(jié)那一天崇决,只要在活人世界有人供奉逝者照片,逝者就可以通過一座橋從亡靈世界來到現(xiàn)實世界去和親人團聚(雖然親人看不到他們)底挫。米格的曾曾祖父因為年輕時的“錯誤”惹怒了家人恒傻,沒人供奉他的照片,沒法過橋建邓。他一次次喬裝打扮“處心積慮”盈厘,就是為了前往活人世界見到心心念念的小女兒COCO(米格的曾祖母)。這種血濃于水的牽絆官边,從來不會因為生死的界限分割沸手。
為什么米格的曾曾祖父這么著急看到他的小女兒呢?在亡靈世界注簿,如果被生前的親人遺忘契吉,你就會永遠消失,灰飛煙滅诡渴,這就是終極死亡捐晶,比肉身的死亡還要恐怖。想起以前看過的一段話: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妄辩。第一次是生物學的死亡惑灵;第二次是社會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這個世界眼耀。真正的死亡英支,是世界上再也沒人記得你。COCO年事已高哮伟,記憶力逐漸衰退干花,如果她忘記了自己的爸爸,那么米格的曾曾祖父將永遠消失澈吨,無論生死把敢,再也無法見面。努力回到活人世界與親人團聚谅辣,這促成了影片的一大淚點修赞。
我們總是忌諱談論死亡,老一輩人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不吉利”的話題柏副。但無論你是什么身份勾邦,總會有死亡的一天,誰都逃脫不了割择。我很喜歡一本兒童小說《天藍色的彼岸》眷篇,講的是死后的小孩子在前往天堂前要求回到人間,彌補過往的錯誤荔泳。它教會我們珍惜太陽下山前的每一天蕉饼,不要帶著遺憾離開。米格的曾曾祖父離開人世時是有遺憾的玛歌,他死前沒有見到自己的家人昧港,但亦有死后世界里與愛人的重逢,亡靈節(jié)當天前往活人世界探親的權利支子。電影里的設定是這樣创肥,活在現(xiàn)實世界的我們呢?是否存在一個死后的世界值朋,讓我們再見到自己牽掛的人呢叹侄?這一點誰都不清楚。
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昨登,無論是甜蜜或是悲傷趾代,都構成我們活著的意義。我現(xiàn)在還做不到開悟篙骡,做不到不執(zhí)著于外物的灑脫稽坤,仍然會因為分離而難過,因為失去而痛苦糯俗。面對親人的死亡尿褪,像莊子“鼓盆而歌”的境地,估計也只有少許人能做到得湘。我相信前世來生杖玲,相信生命的輪回,所以我并不怕死淘正。自己經歷過幾次“瀕死體驗”摆马,看過《挑戰(zhàn)通靈者》,知道死后親人的靈魂一直在我們身邊庇佑鸿吆,就覺得很溫暖囤采。當死亡將親人帶走,我們能做的是讓他們活在記憶里惩淳,這便是永生蕉毯。故人雖不在乓搬,但總有美好回憶是穿越生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