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反烏托邦文學的另一部巔峰之作——與它并駕齊驅(qū)的《一九八四》,于是便買來一讀倦挂。合上書,起初并沒有感覺像《一九八四》那樣的“仿佛明天就會發(fā)生”的真實感漩怎。但多讀了幾遍挫剑,才發(fā)覺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苦掘。
與《一九八四》不同畸写,《美麗新世界》并沒有描繪一個充滿了壓迫贴铜、狂熱與衰敗的極權(quán)主義世界——這個“美麗新世界”繁榮而穩(wěn)定:物質(zhì)極大豐富以至于人們相信 “越縫越窮肤频,扔掉比修補好”叹括;科技極大進步以至于人類都可以像機器一樣大量生產(chǎn)無需胎生繁衍;文化極大繁盛以至于人們有近乎無窮無盡的娛樂可供享受宵荒;人們健康漂亮青春常駐甚至還有任意的性滿足······最美妙的是汁雷,如果你感覺到煩惱,有一種名叫唆麻的神奇藥物报咳,可以讓你沉沉睡去侠讯,在夢里獲得假日般的滿足;醒來以后暑刃,煩惱已經(jīng)過去了厢漩。還有什么比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里更加愜意的呢?
但要知道岩臣,在這里溜嗜,人人都被設(shè)定了條件:逆來順受宵膨、熱衷消費和娛樂、愛好自己非干不可的事情——事實上書中甚至還有一個叫做命運設(shè)定局的機構(gòu)粱胜;在這里柄驻,人人不平等:高種姓的人們尋歡作樂主宰世界,低種姓的人們又笨又矮只能做苦力焙压;在這里鸿脓,沒有書籍也沒有思考,人們業(yè)余只是娛樂······而這一切的目的涯曲,不過是為了讓人們堅守本分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野哭。想到這一層,你還會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嗎幻件?
看豆瓣書評拨黔,對這本書的正面評價幾乎一邊倒地說“從根本上指出了極權(quán)主義者們借娛樂之手扼殺自由思想以鞏固自己權(quán)力的真面目”;負面評價則幾乎一邊倒地說“沒有《一九八四》等作品的殘酷真實绰沥,想象脫離實際”篱蝇。由于沒有其他類型的社會可供對比——事實上我連自己身處的社會都知之甚少——我這里無法涉及集權(quán)主義這一主旨性問題;不過我倒想聊一聊書中談到的娛樂對閱讀(攝取別人的思維成果的過程)與思考(自己創(chuàng)造思維成果的過程)的影響——當面對美麗新世界時徽曲,我們真的會娛樂至死嗎零截?
以書中堪稱潑墨寫意般著重描寫的感官電影為例,盡管現(xiàn)在還無法做到將電影主角的感受直接傳遞到觀眾身上秃臣,但是近幾年VR(虛擬現(xiàn)實涧衙,這一技術(shù)在游戲與心理干預(yù)行業(yè)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AR(增強現(xiàn)實奥此,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的使用和最近很火的一個APP“Pokemon? Go”讓這一技術(shù)名聲大噪)弧哎、腦-機接口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使用都讓這一天看上去觸手可及了。聯(lián)想如今國內(nèi)廉價電影稚虎、“神劇”撤嫩、廉價網(wǎng)絡(luò)小說、垃圾娛樂新聞和推送的高產(chǎn)和人們欣賞的盛況祥绞,似乎人們已經(jīng)在娛樂面前投降了非洲。
且慢,大多數(shù)并不代表全部蜕径。以我華南埋土大學為例,雖然同學們也“沉迷”各類游戲败京、熱衷于玩微博兜喻、刷朋友圈,但是單看大家的讀后感——從《邊城》赡麦、《平凡的世界》到《穆斯林的葬禮》朴皆、《三杯茶》(后面三篇讀后感的作者都表示文章實在壓縮不到兩千字以內(nèi))——就可知帕识,大家始終在讀書并且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思考。實際上遂铡,就在半個月前我的母校由于來演講的“嘉賓”大放厥詞就引得在校學生與畢業(yè)校友集體撰文抨擊肮疗,有的論證“嘉賓”觀點錯誤,有的指出“嘉賓”方法言辭不當扒接,還有的借批 “嘉賓”矛頭直指中國式教育過程中不尊重學生個人思想與尊嚴的弊端伪货。可見钾怔,思考從來沒有消失碱呼。說娛樂泯滅了閱讀與思考那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這個時候應(yīng)該會有“引導青年的前輩”跳出來了:“中國人均閱讀量是逐年走低的宗侦。你所調(diào)查的人群都是本來就讀書多的人坝尥巍!如果你看整個國家的趨勢還是人們熱衷于娛樂而不是閱讀與思考胺姑裂!”首先,我并不知道那個世界各國人均閱讀量數(shù)據(jù)是怎么統(tǒng)計出來的——至少我和我身邊被各種問卷刷屏的人都沒有收到過這方面的調(diào)查問卷男旗;其次舶斧,閱讀量的定義多種多樣,人們閱讀的效率也是各不相同剑肯,一年讀十幾本書的人有可能只是訂了一年的月刊隨手翻翻而一年讀一兩本書的人有可能是啃了兩本大部頭的著作捧毛;最后,我也可以認為這項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本身就是那些沒什么時間和精力去讀書的人让网,所以沒辦法單從一個中國人均閱讀量的變化趨勢就看出人們是熱衷于娛樂還是思考呀忧。何況,從全世界范圍來看溃睹,閱讀量走低而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占用的時間大量增加的確也是個不可否認的趨勢:筆者在法國而账、美國、加拿大因篇、澳大利亞留學的朋友都打了《讀書的外國人與玩手機的中國人》之類的推文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耳光——即便在以熱愛閱讀和欣賞高雅藝術(shù)著稱的法國泞辐,地鐵公交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低頭玩也是常態(tài)。這只能說竞滓,由于科技進步和生產(chǎn)力發(fā)展導致的娛樂多樣化及其占用人們的時間大量增加咐吼,這本身就是一個必然趨勢。在這樣一個大趨勢之下商佑,要想判斷人們究竟是熱衷于娛樂還是閱讀思考锯茄,愚以為看看人們是否像《美麗新世界》中的那樣深陷于唆麻和感官電影、色唆風所創(chuàng)造虛擬時空中似乎更能說明問題。
顯然不是肌幽,很多網(wǎng)癮少年其實是被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和像“磁暴步兵”楊永信之流扣上的帽子(這里插一句題外話:其實國際醫(yī)學界和心理學界對“成癮”二字的使用非常謹慎晚碾。通俗一點說,一個人只有到了即便沒有不適也要強制性給予某種藥物或刺激時才有可能會被判定為“成癮”喂急;國內(nèi)的“不打嗎啡我會疼”“不玩魔獸我不開心”的判定標準撐死了可以算“依賴”)格嘁,他們依然好好地活在現(xiàn)實世界;我也曾經(jīng)整天追《龍族》吸《守望先鋒》肝《地下城與勇士》但我依然可以靜下心來剪輯一個不長的視頻或者重新拾起一本讀過很久的書來寫讀后感并且我一直在堅持啃《國富論》和《資本論》(雖然差點啃壞了一口好牙)廊移;也許人們讀紙質(zhì)書刊的熱情減退了糕簿,但知乎、果殼画机、豆瓣冶伞、LOFTER、簡書等網(wǎng)站依舊提供了在線閱讀步氏、思考與交流分享思維成果的平臺响禽。可見荚醒,思考沒有消失芋类,也永遠不會消失。
是的界阁,尼爾·波茨曼三十年前就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過“我們會死于我們所鐘愛的東西”侯繁。但人所不同于別的生物的特點就在與我們會思考一樣事物的意義,能動地改造環(huán)境而不是被動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泡躯。正因為如此贮竟,即便娛樂的大潮鋪天蓋地,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靜下心來看看書较剃、談?wù)勅松皇浅撩酝鏄贰?/p>
一九八四已成往事咕别,移動迷宮中的動物農(nóng)場與饑餓游戲從未開始,如今置身這完美的白銀時代的美麗新世界中的起點分歧者——我們写穴,從來不會也永遠不會惰拱,娛樂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