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影片的主人公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是“弗吉尼亞人”號上的一個棄嬰,他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好心的煤炭工丹尼發(fā)現(xiàn)并收養(yǎng),因而被取名為1900秉颗。他無師自通,僅憑聽到的鋼琴曲便學會了彈鋼琴送矩,并從此與之為伴蚕甥,沉浸于鋼琴和音樂創(chuàng)作,成為了廣受歡迎栋荸、才華矚目的海上鋼琴師菇怀。然而他一生卻從未下過船夷家,走上陸地,開始常人的生活敏释,最終與船一起爆炸沉海库快,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 ? ? ?首先我想來說說鋼琴钥顽。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义屏,鋼琴同樣如此。一架安靜而典雅的鋼琴一旦在演奏家手上便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樣蜂大,鋼琴師靈動的手指在琴鍵上翩翩起舞闽铐,躍動的音符在空氣中自由飄蕩,構成一組組或舒緩或急促奶浦,或低沉或高亢兄墅,或陰郁或熱烈的華麗樂章。而1900的鋼琴演奏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至高境界澳叉。他從來不需要在頭腦中刻意遵循某個曲調和樂譜隙咸,每次演奏都是一次發(fā)自心底的、隨性的情感體驗成洗。有時五督,他在神游,去到各種他向往的想象中的地方瓶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充包;有時,他會仔細觀察舞會上的每一個人遥椿,猜測并體會人們細微的內心活動基矮、性格特點甚至生活經歷,人們的每一個憂慮冠场、發(fā)呆家浇、不安的動作他都看在眼里,轉化為他指尖流淌的充滿生命力的音符慈鸠。1900在彈鋼琴時幾乎處在一種忘我的狀態(tài)蓝谨,他完全沉浸在屬于自己的世界當中,或許也只有在彈鋼琴時青团,他才是快樂的,他才能夠暫時忘卻那深深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咖楣。
? ? ? ?再來談談孤獨感督笆。作為一個棄嬰,1900人生的開始就是一個悲劇诱贿。他幸運地被丹尼發(fā)現(xiàn)并收養(yǎng)娃肿,丹尼對他十分疼愛咕缎,因為害怕失去他而不讓1900離開船一步,這種對外部世界的恐懼感從此注入他的心靈料扰。丹尼去世后凭豪,1900逐漸展現(xiàn)出自己卓越的音樂才華,甚至讓前來挑戰(zhàn)對決的爵士樂鼻祖心服口服晒杈。很多船員嫂伞,包括他唯一的朋友小號手康也曾多次勸說他下船來到陸地,定能功成名就拯钻,獲得屬于自己的榮譽帖努。出現(xiàn)在舷窗外的女孩給予他靈感,使他創(chuàng)作出無法復制的經典之作粪般。女孩令他魂牽夢縈拼余,他終因不善表達和羞怯而沒能送出那張CD,不過卻對外面的世界多了一分向往和期待亩歹。當做出下船來到城市的決定時匙监,他的命運似乎即將被改變。然而小作,當他停在梯子的中央舅柜,望向遠處的工廠煙囪、繁華街道躲惰,他終究選擇了回頭致份,回到船上,并更加堅定了永遠不下船的決心础拨。他說陸地上的生活是沒有盡頭的氮块,可怕的不是他所看到的,而是他看不到的诡宗,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他無法創(chuàng)作音樂滔蝉、無法彈鋼琴。1900的一生都在“弗吉尼亞人”號上度過塔沃,他的生命始于此蝠引,也終于此。這艘船是他生活的“世外桃源”蛀柴,而陸地則是他眼中“猛虎遍地的國度”螃概。他的人生是孤獨的、是殘缺的鸽疾、是悲情的吊洼,也是美麗的,只是這種美麗是一種常人看不到更無法理解的美麗制肮,是一種畸形的美麗冒窍。導致1900命運悲劇的根本因素就是“恐懼感”递沪,而這種恐懼感又根源于一種“孤獨感”。1900的孤獨感是由于從小與外界環(huán)境的隔絕產生的综液,而當今現(xiàn)代化社會中的人們款慨,工作繁忙、人際關系復雜谬莹,明明正身處熱鬧的商業(yè)區(qū)和擁擠的人群中檩奠,內心卻被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包圍著。這種孤獨感是一種心靈的空虛届良、精神的失重笆凌。在如今這個弱肉強食、競爭激烈士葫、節(jié)奏飛快的時代乞而,種種欲望的破滅、高強度工作后的身心疲憊慢显、家人溝通的減少爪模、信任感的高度危機、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荚藻,這些無不使現(xiàn)代人產生了想要關閉感受社會情感大門的愿望屋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弗吉尼亞人”號,不僅有应狱,而且或許都愿意像1900那樣把它視作自己永恒的家共郭,自己精神的寄托,從而享受這種“孤獨感”疾呻。但是除嘹,這種“孤獨感”畢竟是消極的,如果沉溺于其中岸蜗,就永遠都不愿意從自己的“弗吉尼亞人”號中走出尉咕,孤獨感也就成了人們悲觀情緒的墓志銘。人畢竟是社會的一份子璃岳,而不是與社會對立的年缎,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終究要走向社會铃慷,學會適應社會单芜,融入社會∶度撸縱然有這樣那樣的恐懼感缓溅、孤獨感,生活還是要繼續(xù)的赁温,人還是要好好活著的坛怪。
? ? ? ?我想,1900確是幸福的股囊,他的愛袜匿、他的智慧乃至整個人生都獻給了那架鋼琴,獻給了音樂創(chuàng)作稚疹。他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另類的美好人生:“一架鋼琴居灯。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内狗。你彈奏著自己的幸福怪嫌,在那并非無盡的鍵盤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