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相當蹩腳剥槐,來自于“不會做飯的老師不是好司機”唱歧。
之所以用這樣的標題,說明我的內(nèi)心也是很糾結的粒竖,只能意會吧颅崩。
這篇文章注定不會投送到官方的專題中,已經(jīng)習慣了温圆。
其實簡書比起半年前挨摸,現(xiàn)在變化已經(jīng)很明顯了,我剛到簡書的時候是約半年前岁歉。那時候就相當婆婆媽媽地給簡書以書面形式列出了一些意見得运,比如膝蜈,給設置優(yōu)秀作者標簽。如今簡書也真的有這樣積極的意識了熔掺,除了簽約作者以外現(xiàn)在又有了優(yōu)秀作者之類的標簽饱搏,這樣讀者很容易找到一些相對能力較高的一些作者,提供了閱讀方便置逻。
雖然簡書很多方面還不盡善盡美推沸,比如,不夠包容券坞,對稍微涉及政治的文章過度敏感鬓催;比如,首頁仍然以雞湯文趟路恨锚,邏輯混亂的文章混跡首頁宇驾。
但是,我的感覺大家已經(jīng)相當容忍了猴伶,誰讓簡書的主要閱讀群體是90后呢课舍,記得十年前我們都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那個時候給人的感覺他挎,是80后面對飛速變化的社會筝尾,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办桨,但是現(xiàn)在80后經(jīng)過生活磨煉筹淫,已經(jīng)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有了清晰的是非價值觀崔挖。
如今90后同樣重蹈80后的后塵贸街,再次進入浮躁自利的狀態(tài)中,這不得不說是被民眾廣泛認可的社會價值觀難以重塑的深刻影響狸相。因為如果廣泛認可的社會價值觀得到重塑薛匪,價值觀的核心就會在教育行業(yè)扎根,就會在青少年群體中深入人心脓鹃,這樣年輕人混亂浮躁自私的人比例就會很少逸尖,然鵝現(xiàn)實卻相反。
遍觀現(xiàn)在的專題中瘸右,邏輯清晰娇跟、推理嚴瑾的文章鳳毛菱角,情緒宣泄太颤、攻擊謾罵的文章鋪天蓋地苞俘。比如遠處說榆林醫(yī)院孕婦跳樓事件,近處說江歌案龄章。遍觀這些大量的熱點文章吃谣,都有相似的特點乞封,比如,在事實不清楚的情況下岗憋,被少數(shù)深諳讀者情緒的營銷自媒體引導向道德批判肃晚、情緒鼓噪的道路。
于是那些在生活中不善情緒表達仔戈,工作壓力大关串,又無處宣泄情緒的人們被點燃了情緒火箭。他們的情緒如沸油潑水监徘,這時候事實是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晋修,喧囂的人們高舉道德大棒,進行著近似于瘋狂的道德綁架耐量、人身攻擊飞蚓、排除異己滤港、鼓噪謾罵廊蜒。
我們看到的是觸碰G點,如瘋似魔溅漾,一瀉千里山叮,遍地狼嚎。
看看現(xiàn)在專題中的江歌案文章閱讀評論點贊量最高的就是這種文章添履,而如此一類的離譜的標題黨文章屁倔,更是刷屏了專題頁面。仿佛看到了專題中貼滿了大字報暮胧,也看到了許多怒極锐借、怨恨、嘲笑往衷,甚至得意偷笑的臉譜钞翔。
我并沒有關注江歌案,因為在輿論靠不住席舍、有關部門靠不住布轿、甚至在廣大群眾都靠不住的今天,對一個個別案例的過度解讀来颤,顯得多么愚蠢可笑汰扭,難道你把這一個個案的道德掰扯清楚了,就能解決整個道德淪喪的問題福铅?況且在我看來道德問題從來不是道德批判可以解決的萝毛,不從根兒上找問題,越是瘋狂的道德批判越能培養(yǎng)出表面上道貌岸然滑黔,轉身齷蹉猥瑣的偽君子笆包。
只看表面現(xiàn)象的人們鲁冯,只在乎自我G點高潮的人們,叫囂鼓噪的越狂熱色查,越顯出自己的無知可悲薯演,怕魯迅先生今天從棺材板里跳出來,又要罵“中國人的劣根性”了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