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概覽】
《公共輿論》是一本政治心理學研究的書籍粘招,是約翰·R·扎勒(John R. Zaller)的成名作。
本書研究內(nèi)容看英文原版書名可能更容易理解途茫,即The nature and origins of mass opinion,直譯過來是“公共輿論的本質和來源”啡省。
《公共輿論》約翰·扎勒
【作者其人】
扎勒是一位政治學家朱沃,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攻公共輿論的教授,同時也是《美國政治評論》的主編嗜傅。
【研究現(xiàn)象】
個人如何把政治信息和爭論轉化成政治觀點
【研究對象】
探討信息金句、既有傾向和輿論之間的關系
(作者隱含的假設:每個意見都是信息和既有傾向結合的產(chǎn)物)
【研究方法】
建立數(shù)理模型(RAS模型),并通過案例研究來佐證模型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吕嘀。其中违寞,用到了計量經(jīng)濟學和概率論與統(tǒng)計的知識。
【結論】
民眾的政治意見形成是基于其已有的政治意識和傾向偶房,并或多或少地接受了精英話語所攜帶的政治信息趁曼,而后形成個人的政治態(tài)度報告。
v信息:源自精英話語中攜帶的政治信息棕洋,以及其通過大眾媒體向民眾傳播的信息
v既有傾向:民眾已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政治傾向和價值觀
【RAS模型介紹】
RAS模型挡闰,即接收—接受—抽取(Received-Accept-Sample)模型掰盘。
該模型是由4個基本原理尿这,以及28個推論組成。關系類似于數(shù)學中的公理與定理/推論的關系庆杜。
4個基本原理:
原理1——接收原理:一個人對某議題的認知參與水平越高射众,TA越可能接觸和理解——接收——關于那個議題的政治訊息。
原理2——抵制原理:人們常常抵制那些與他們的政治既有傾向不一致的主張晃财,但是叨橱,僅僅在他們擁有對感知信息和他們的既有傾向之間的關系所必需的脈絡背景信息的范圍內(nèi),他們才這樣做断盛。
原理3——可達性原理:在頭腦中能回想到的考慮事項越是最近的罗洗,人們從記憶里搜索到這些考慮事項或者有關的考慮事項,并把它們放置到“頭頂上”來使用的時間也就越少钢猛。
原理4——回答原理:個人通過平衡對他們而言最凸顯的或者他們可以立馬獲取到的各個考慮事項來回答調(diào)查問題伙菜。
【知識點:民眾政治態(tài)度穩(wěn)定性規(guī)律】
作者按照政治意識水平將民眾劃分為高中低三類,即高政治意識水平命迈、中等政治意識水平和低政治意識水平贩绕。
一般而言火的,高意識水平和低意識水平民眾的政治態(tài)度使比較穩(wěn)定的,而中等政治意識水平的民眾較容易被“策反”淑倾。
原因分析:
v高政治意識水平的民眾在日常接觸到最多的政治訊息馏鹤。他們面對各類訊息,是通過大浪淘沙后娇哆,最終篩選出來的“堅定分子”湃累。
v低政治意識水平的民眾對政治訊息的敏感度極低,并且很少關注和接觸相關信息碍讨,也就意味著一旦一種政治觀念在其腦海中生根發(fā)芽治力,以后很少會發(fā)生改變。
v中等政治意識水平的民眾勃黍,他們接觸了較多的主導性信息宵统,但是當出現(xiàn)了較強的競爭性信息,也就是說他們接觸到的信息從原來主導性的單方面信息溉躲,變成了有抗衡性抵制信息存在的雙邊信息傳播時榜田,在此種情形下他們會重新思考,從而很容易改變原有立場锻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