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學《論語》
Missli愛吃糖
2017-10-19 21:54 · 字數(shù) 1224 · 閱讀 0 ·? 日記本
子曰:“加我數(shù)年示括,五十以學易抑淫,可以無大過矣”
加:增加
易:指《周易》
過:過錯
譯文:假如我能多活幾年劳坑,到五十歲時學習《周易》那么我就沒有什么大的過錯了岩齿。
當然這句話還是在說孔子的好學入篮,他在讀《周易》的時候還有一個小姑事叫《韋編三絕》是說他在專心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翻斷了三次用來穿竹簡的牛皮繩子谨垃,別人都認為他學習太用功了,而他卻還嫌自己能用來學習《周易》的時間太短了墓拜,說:“倘若加我數(shù)年港柜,我會把《周易》研究的更透徹的】劝瘢”
這句話一直以來爭論都是比較大的夏醉,因為說得通,但理解上總覺得有些問題涌韩,五十這個數(shù)當不當正不正的畔柔,為什么要說五十呢?這里有幾個比較主流的思想大家參考一下臣樱,也可以一起討論一下靶擦。
1、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雇毫,所有的標點都是我們后來加上的玄捕,所以有人認為,五十以學易棚放,太晚了枚粘,斷句應該是這樣的,五席吴、十以學《易》;
2捞蛋、在《群經(jīng)平議》中認為原文疑為“加我數(shù)年孝冒,五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五應該是吾的誤寫拟杉,而“十”后人感覺讀不通又加上去的庄涡。
3、還有人認為五十為誤搬设,欲從《史記》九十以學《易》之語穴店,九十歲學習《周易》就可以了解自己一生所犯的過錯了撕捍。
每種說法肯定都有他的歷史背景和發(fā)表這個觀點的個人思路,而大多數(shù)學者們還是認可“五十歲開始學習周易”的說法泣洞,因為在那個年代忧风,沒有打印機,也沒有印刷機球凰,一些好書都在官府收藏狮腿,民間是拿不到的,從孔子的生平可以看到孔子在五十一歲做的官才可以接觸到《周易》之前就養(yǎng)養(yǎng)馬什么的呕诉,所以說五十以學《易》缘厢,以前也想學,但是沒有八Υ臁贴硫!既然學的時間晚了,那自然想要“加我數(shù)年”了伊者。
不過對這句話的解釋我也有一個自己的小小看法英遭,我認為,既然是學的《易經(jīng)》那么五十是否就是《易經(jīng)》中的“大衍之數(shù)五十”中的五十呢删壮?那么可不可以這樣理解贪绘,“再加我數(shù)年,我用五十年的時間來學習《周易》這樣就可以沒有什么大的過錯了”呢央碟?其實大衍之數(shù)五十税灌,五十這個數(shù)到底是怎么來的,這是千古之謎亿虽,現(xiàn)在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而在孔子的年代應該是有解釋的菱涤,很可能是孔子引用了這里的“五十”所以孔子這句話我們也無法解釋!
《周易》洛勉, “易”有變易(變粘秆、化)簡易(執(zhí)簡馭繁)不易(相對永恒不變)三義,易經(jīng)分兩部分收毫,一為“經(jīng)”為伏羲氏和周文王攻走,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此再,384爻昔搂,依據(jù)卦象推測吉兇;二是“傳”输拇,原意是為易經(jīng)做注釋的摘符,稱為“十翼”,為孔子及其后學的合作結(jié)果,可以說逛裤,《易經(jīng)》是伏羲氏瘩绒,周文王,以及孔夫子三位古代的圣人合作的結(jié)果带族。中國儒家锁荔、道家共同經(jīng)典,分《經(jīng)》、《傳》兩部分炉菲《檎剑“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被商紂拘捕在羑里這個地方牢獄時拍霜,把伏羲的八卦延展為六十四卦嘱丢。
孔子自己說,“五十而知天命”,可見他把學《易》和“知天命”聯(lián)系在一起。他主張認真研究《易》蚣抗,是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号裕《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讀《易》勺鸦,韋編三絕”并巍。他非常喜歡讀《周易》,曾把穿竹簡的皮條翻斷了很多次换途。這表明孔子活到老懊渡、學到老的刻苦鉆研精神,值得后人學習军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