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23:38
《禪的行囊》
作 者 簡 介
[美]比爾·波特
美國當(dāng)代著名的作家虐沥、翻譯家雁刷、漢學(xué)家。1970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xué)攻讀人類學(xué)博士缘厢,機緣巧合之下學(xué)習(xí)中文吃度,從此愛上中國文化。1972年赴臺灣一所寺廟修行贴硫,在那里過起了暮鼓晨鐘的隱居生活椿每。1991年輾轉(zhuǎn)至香港某廣播電臺工作伊者,并開始長期在中國大陸旅行,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風(fēng)土人情的書籍和游記间护,同時翻譯多部佛學(xué)經(jīng)典和詩集亦渗,在歐美各國掀起了一股學(xué)習(x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
目 錄
第一章? 不立文字
第二章? 不見如來
第三章? 無山
第四章? 無家
第五章? 無始
第六章? 無相
第七章? 無心
第八章? 不作汁尺,不食
第九章? 無鏡亦無塵
第十章? 不得閑
第十一章? 不見桃源
第十二章? 不辨東西
第十三章? 不分南北
第十四章? 不死
第十五章? 無終
第十六章? 不歸路
正 文
禪是佛教的修行方式法精。2006年春天,比爾·波特循著六位禪宗祖師的足跡痴突,波特從北京出發(fā)一路南下搂蜓,經(jīng)過山西省、河北省辽装、河南省帮碰、湖北省、江西省拾积、廣東省殉挽,最后抵達香港。緊隨著禪宗六世祖師南傳法脈的步伐拓巧,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朝圣此再。
通過本書如同追隨作者一起一路共同進行了一場朝圣之旅,穿越時空玲销、穿透心靈。
達摩祖師摘符,中國禪宗的始祖贤斜,經(jīng)二祖慧可,三祖僧璨逛裤、四祖道信瘩绒、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带族,終于一花五葉锁荔,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蝙砌,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阳堕,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比爾·波特的行程
(一)不立文字——北京
大鐘寺:永樂大鐘择克。
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北京人化石恬总。
早期的人類處身于聲音之海,很久很久以后肚邢,才有語言和音樂將我們帶離那片海洋壹堰,在那之后拭卿,我們就只有借助宗教才能重新回到它的岸邊。我喜歡老子的說法:“大道廢贱纠,有仁義峻厚。”(《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我還想在后面補充兩句:絕地天通谆焊,乃有書惠桃、樂。
賈公祠:賈島懊渡。
云居寺刽射、石經(jīng)山藏經(jīng)洞:靜琬、慧思剃执、法藏誓禁。
從北京朝圣開始的緣起:
這將是一次朝圣之旅。我的目的地是禪在中國的發(fā)源地肾档,其中最重要者摹恰,包括了禪宗六位祖師——初祖達摩、二祖慧可怒见、三祖僧璨俗慈、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開創(chuàng)的道場遣耍。禪的歷史地位由這六位高僧所建立闺阱,他們都沒來過北京,不過舵变,在向古代大師們致敬之前酣溃,我還有些基本問題需要解決,語言是其中之一纪隙。從北京開始是必要的赊豌。
什么是禪?
禪是佛心绵咱,學(xué)佛的人早晚都會走向禪修這條路碘饼。
大鐘寺:永樂大鐘。永樂大鐘的鑄造悲伶,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艾恼。它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鐘身刻滿的一百零八種佛經(jīng)經(jīng)文拢切,包含了超過二十三萬個漢字蒂萎,每個字大約有三厘米高。
佛家敲鐘淮椰,每次一百零八下五慈。通常的次序纳寂,先是快七慢八,然后輕敲二十下泻拦,如是者重復(fù)三遍毙芜,最后以三下重擊作為結(jié)束。一百零八之?dāng)?shù)一般被解釋為人生所受的一百零八種苦:每一響鐘聲代表了四方(東争拐、南腋粥、西、北)三界(欲界架曹、色界和無色界)之中分別在過去隘冲、現(xiàn)在和未來所受的三毒(貪、嗔绑雄、癡)之苦——四乘以三乘以三乘以三展辞,得一百零八。它們是眾生沉迷的苦海之中敲響的解脫之音万牺,是每天早晚各一次的一百零八聲提醒罗珍。永樂大鐘上刻著的一百零八種佛經(jīng),和柏林寺佛堂里的一百零八張桌子脚粟,也暗含著同樣的寓意覆旱。
鐘聲敲響之時,滿覆于大鐘表面的佛經(jīng)便經(jīng)由振動引起的共鳴核无,將佛法播撒到方圓百里之內(nèi)的每一個人心中扣唱,甚至更遠。
這種共鳴团南,當(dāng)是最純潔的語言形式画舌。
云居寺、石經(jīng)山藏經(jīng)洞:靜琬已慢、慧思、法藏霹购。
因為武帝滅佛之前的446年也曾發(fā)生過另一次滅佛運動——佛教徒們于是紛紛大量印制佛經(jīng)佑惠,以免可能再次出現(xiàn)的宗教迫害讓佛法徹底消亡。靜琬大概也是這么想的齐疙,而且他看中了太行山的石頭膜楷,把佛經(jīng)刻在這種極為耐久的材料上簡直是個完美的主意。
靜琬把包括《華嚴(yán)經(jīng)》在內(nèi)的當(dāng)時最為流行的十四種佛經(jīng)刻在石板上贞奋,又在山中開鑿洞穴赌厅,將石經(jīng)藏于其中。與此同時轿塔,華北各地的僧侶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特愿。不同的是仲墨,靜琬開創(chuàng)的工程一直持續(xù)了五百年之久。
云居寺刻經(jīng)的數(shù)量之多和持續(xù)時間之長揍障,與華嚴(yán)宗的四祖法藏法師有重要關(guān)系目养。697年,法藏應(yīng)武則天之請來到云居寺毒嫡,擺下道場,以法力打擊契丹人的叛亂。法事做完刨仑,契丹人旋即被擊潰拷泽,皇室認(rèn)為法藏法師居功至偉。712年咬摇,法藏圓寂伐蒂,朝廷為紀(jì)念大師在此立下的功勛,特別賜給云居寺一部《開元大藏經(jīng)》菲嘴。大藏經(jīng)于740年正式運來饿自,并成為云居寺刻經(jīng)的底本×淦海刻經(jīng)活動一直持續(xù)到十二世紀(jì)初洞穴被封起來的那一刻昭雌。
(二)不見如來——大同
云岡石窟。
在公元386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漢王朝——北魏健田。其故都是大同烛卧。
452年太武帝去世之后,他的孫子妓局,即位的文成帝立刻掉頭開始修復(fù)那些被他祖父毀掉的寺院总放。他還在都城西面的砂巖峭壁上啟動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佛教藝術(shù)工程。這片名叫云岡的山崖被當(dāng)?shù)厝艘暈槭サ睾门溃怨乓詠砭褪侨藗儗ふ疑褊E的地方局雄。文成皇帝則在這里用石頭雕刻出了自己心中的神跡。
華嚴(yán)寺存炮。
契丹人建立了遼王朝(907-1125)炬搭,當(dāng)時它最大的都城“南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而陪都之一“西京”則是今天的大同穆桂。大約與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蘭同時宫盔,契丹人在大同城里興建了氣勢恢弘的華嚴(yán)寺,將其作為舉行皇家儀式的場所享完。華嚴(yán)寺及寺中的佛像都保存到了今天灼芭。
華嚴(yán)寺坐落于大同老城的市中心,它的規(guī)模如此巨大般又,因此被分成了上下兩院:上華嚴(yán)和下華嚴(yán)彼绷。華嚴(yán)是一部佛經(jīng)的名字巍佑,它譯自梵語“avatamsaka”一詞,原意為“花環(huán)”苛预。漢傳佛教的重要流派華嚴(yán)宗正是以《華嚴(yán)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句狼,在大同南面的五臺山上發(fā)揚光大∪饶常《華嚴(yán)經(jīng)》是一部內(nèi)容深邃而絢爛的大乘佛典腻菇,記錄了佛祖成道后第一次說法的內(nèi)容。
九龍壁:朱桂昔馋。大同九龍壁是為朱桂(1374-1446)建造的筹吐,他是明朝開國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契丹人占據(jù)中國北方之后秘遏,這片土地在游牧民族中間不斷易手:取代遼王朝的是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丘薛,接下來則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當(dāng)朱元璋帶領(lǐng)漢人重新回到北方的時候邦危,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五百年洋侨。明太祖發(fā)誓要永遠守住這片土地。1392年倦蚪,他把朱桂派往大同希坚,專司鎮(zhèn)守與游牧民族接壤的北方邊疆,大同九龍壁就在這一年開始修建陵且。
二百塊的房間相當(dāng)超值裁僧,連地毯都是干凈的,一個煙疤也沒有慕购。飲水設(shè)備已經(jīng)和中國的大多數(shù)旅館一樣聊疲,不再是從前的暖瓶,換成了電熱水壺沪悲。恭喜過自己之后获洲,我用水壺?zé)它c開水,一邊等水開殿如,一邊打開行李昌妹,拿出茶具:一只橘子大小的陶壺,兩只小瓷杯——一只給我自己握截,一只留給客人,或者兩只都給我自己烂叔。茶葉是一包臺灣烏龍谨胞。除此之外,還有我從西雅圖對面的班布里基島上一家兩元店里淘來的圓形手工木托盤蒜鸡。盤底上刻著一座山胯努,山上立著一間俯瞰瀑布的小亭子牢裳,還有一首到現(xiàn)在我也沒看明白的日文詩。做這只托盤的人大概和我一樣叶沛,總在幻想另一個世界蒲讯。這是我在旅館度過的第一個晚上,我盡情享受著眼前的奢華灰署。
(三)無山——五臺山
鹿野苑石窟判帮。
北臺:憨山德清。
顯通寺:攝魔騰溉箕、竺法蘭晦墙、大孚靈鷲寺。
最后肴茄,我尾隨游客們來到了顯通寺北面靈鷲峰上的菩薩頂晌畅,在文殊殿里頂禮過文殊菩薩像,然后走出大殿寡痰,在庭院里供了三炷香:第一炷給我的老師壽冶和尚抗楔,第二炷給憨山德清,第三炷給虛云和尚拦坠。
虛云是中國近現(xiàn)代最著名的禪師连躏,也是我心目中的另一位禪宗英雄。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德清贪婉,與憨山德清一樣反粥。有人說虛云和尚的前生就是憨山德清大師。
1882年疲迂,在朝禮過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之后才顿,虛云發(fā)愿北上五臺山朝圣,希望以此舉為其父母的來生積累福報尤蒿。他從普陀山啟程郑气,花了兩年時間,用三步一拜的方式走完了兩千公里的全程腰池。走進河南境內(nèi)時尾组,已是第二年冬天,由于天降大雪示弓,饑寒交迫讳侨,他身染重病,幾乎死在了路上奏属,是文殊師利菩薩以化身示現(xiàn)跨跨,兩次將他救活過來,甚至還幫他擔(dān)負了一陣行李。多年后勇婴,虛云和尚回顧往事時說忱嘹,這次朝臺他歷盡艱難,然而令得心生歡喜耕渴,并終于了悟文殊師利菩薩所說之法拘悦。
文殊師利菩薩講解般若波羅蜜多法門的經(jīng)典有不下十部之多,但是禪宗早期大師們參研和引用最多的當(dāng)屬《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jīng)》橱脸。在這部經(jīng)里础米,文殊菩薩對佛陀說: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羅蜜慰技,則不舍凡夫法椭盏,亦不取圣賢法。何以故吻商?般若波羅蜜不見有法可取可舍掏颊。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涅槃可樂艾帐,生死可厭乌叶。何以故?不見生死柒爸,況復(fù)厭離准浴,不見涅槃,何況樂著捎稚。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乐横,不見垢惱可舍,亦不見功德可取今野,于一切法葡公,心不增減。何以故条霜?不見法界有增減故催什。世尊,若能如是宰睡,是名修般若波羅蜜蒲凶。
文殊師利的教法正是壽冶、憨山德清和虛云追尋的道路拆内。禪即由此中來旋圆。那也是我追尋的道路。
我坐在文殊殿外的陽光下麸恍,看著三炷香慢慢變短灵巧,變成青煙消散在寒冷的空氣中。這時,耳邊傳來另一群游客上臺階的喧嘩聲孩等。幸好這不是夏季,而我已經(jīng)幸運地和我的禪宗英雄們獨處了半炷香的時間采够,可以離開了肄方。
碧山寺。
讀到這一段蹬癌,忍不住淚濕眼眶权她,特別感動,師父與弟子恩情是超越語言時空的逝薪,無比的珍貴隅要。
根據(jù)碧山寺的記錄,壽冶的血書《華嚴(yán)經(jīng)》已毀董济,另外三份墨書抄經(jīng)也同時遭劫步清。然而,在紐約郊外的那次禪七期間虏肾,壽冶卻從佛壇背后的一個小柜子里拿出了他的血書《華嚴(yán)經(jīng)》給我看廓啊。我完全被驚呆了。他是我平生遇見的第一個和尚封豪,其風(fēng)度令我深深折服谴轮。第二天,我就決定在壽冶門下皈依三寶吹埠。
我在壽冶的墓塔前坐著第步,直到日影西斜。墓塔周圍的山林開始變暗缘琅,提醒我該回寺里去了粘都。我點了幾炷香,向我的老師頂禮胯杭。西瓜上市的季節(jié)還沒到驯杜,我只能在塔前給他留下幾塊餅干。我一直后悔沒能面謝師父的教誨做个,他指點我的不僅是經(jīng)書里的佛法鸽心,更是身體力行的佛法,這足以令我受用終生居暖。
竹林寺顽频。
(四)無家——趙縣
柏林寺:趙州從諗。
中國的第一所禪宗寺院要到七世紀(jì)初才由禪宗的第四代祖師道信和尚開創(chuàng)出來太闺。而一直到了八世紀(jì)末糯景,百丈懷海禪師才將禪寺的生活方式最終確立為系統(tǒng)化的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
百丈禪師創(chuàng)立的制度被稱為“清規(guī)”最住。與別處的和早先時代的寺院不同策治,《百丈清規(guī)》明確規(guī)定僧人必須集體生活,并參加集體勞動以實現(xiàn)自給府树。清規(guī)甚至規(guī)定僧人必須和普通農(nóng)民一樣為自己的收成納稅卓箫。有人將其總結(jié)為“一日不作旅急,一日不食”的信條逃贝。盡管柏林寺與中國所有其他寺院一樣沪摄,現(xiàn)在都失去了可供耕種的土地擂啥,但在其他方面,它仍然遵循著百丈禪師建立的集體生活與修行的禪林制度渊胸。要想一窺禪宗寺院的生活方式切厘,柏林寺是當(dāng)然之選舀凛。
柏林寺就在這鐘鼓聲中有條不紊地運行著:起床猛遍、坐香、誦經(jīng)号坡、用齋懊烤、勞作、就寢筋帖,一切依鐘板號令而行奸晴。如果愿意,你可以在這里走完一生日麸,不必說一個字寄啼。這是一個存在于語言之外的世界
(五)無始——邯鄲逮光、洛陽
匡教寺:二祖慧可墩划、二祖舍利塔涕刚。
把車停在匡教寺的山門外。
我的目的地到了:這里就是禪的第一位中國傳人駐錫弘法的地方乙帮。中國佛協(xié)的前任會長趙樸初說過:“沒有慧可杜漠,就沒有中國禪宗〔炀唬”一千五百年前驾茴,印度僧人菩提達摩把禪帶到中國,慧可正是他的衣缽傳人氢卡。
為了證明誠意和決心锈至,慧可將自己的左臂砍了下來,獻給達摩译秦。祖師見此壯舉峡捡,便問慧可所來為何≈玻慧可說们拙,他無法做到息心止念,需要祖師的幫助阁吝。達摩說:把你的心拿來砚婆,我?guī)湍阆⑿闹鼓睢突勇;劭摄蹲×松涔担卮鹫f:我找來找去,都沒找到我那顆心与境。達摩于是說道:既然如此验夯,便是你已經(jīng)安心了∷さ螅慧可聞言挥转,幡然有所悟,從此成為達摩的弟子共屈。
慧可跟隨達摩學(xué)法六年绑谣,到了公元534年,得傳達摩衣缽拗引,就此成為中國禪宗二代祖師借宵。達摩還傳給他一部天竺僧人求那跋陀羅所譯的四卷本《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并囑咐他將所學(xué)禪法發(fā)揚光大矾削,然后便遣他下山自去了壤玫。
白馬寺:攝魔騰豁护、竺法蘭、《四十二章經(jīng)》欲间。
我對攝摩騰楚里、竺法蘭的敬意不光是因為他們?yōu)橹袊鴰砹朔鸾?jīng)。更重要的是猎贴,他們還把佛經(jīng)譯成了中文班缎。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是同行——我自己也是佛經(jīng)的譯者她渴。被后世認(rèn)定為攝达址、竺二僧所譯的佛經(jīng)中,有一本佛教的基本經(jīng)典——《四十二章經(jīng)》趁耗∷招“四十二”之?dāng)?shù),來源于被稱為“四十二字門”的一組特殊的梵文字对粪。佛教徒認(rèn)為,這四十二個字是一切文字的根本装蓬,如果正確使用著拭,將具有神奇的力量‰怪悖《四十二章經(jīng)》之名儡遮,意味著它包含了佛陀的根本教誨。
永寧寺:《洛陽伽藍記》暗赶。
空相寺:菩提達摩鄙币。公元536年達摩入寂于洛陽后,遺骨被葬在河南省陜縣的空相寺中蹂随,
少林寺:達摩洞十嘿。
白居易墓園。
香山寺岳锁。
行入者绩衷,所謂四行。其余諸行激率,悉入此行中咳燕。何等為四?一者報怨行乒躺,二者隨緣行招盲,三者無所求行,四者稱法行嘉冒。
解釋了前三種行之后曹货,達摩在結(jié)尾處說道:“為除妄想咆繁,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控乾,是為稱法行么介。”
達摩所說兩種入道的途徑——通過直覺領(lǐng)悟入道蜕衡,以及通過實踐修行入道——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壤短。它們相輔相成,如同祖師的兩只鞋——他在中國留下了其中一只慨仿,穿著剩下的一只回印度去了久脯。
發(fā)生變化的只是外部的環(huán)境,延慈說镰吆,但外部環(huán)境并不重要帘撰。禪的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的修煉,佛心并不隨外境變化万皿,所以修行之道也不會發(fā)生變化摧找。菩提達摩初來中土之時,佛教已經(jīng)在此流傳了四百多年牢硅,但那時的佛教徒注意力都在經(jīng)典的學(xué)習(xí)和翻譯蹬耘,以及如何獲得精神力量上面。僧人們大多住在城市里减余,住山修行者很少综苔。因此,當(dāng)禪在中國出現(xiàn)之時位岔,并沒有吸引太多的關(guān)注如筛。直到兩百年后,禪宗才真正開始走向繁榮抒抬,并從此占據(jù)了漢傳佛教的核心地位杨刨。禪對內(nèi)心修煉的關(guān)注使它成為所有佛教流派的基礎(chǔ),無論密宗還是凈土宗擦剑。禪不是領(lǐng)悟的對象拭嫁,而是領(lǐng)悟的方法。你不可能從經(jīng)卷中找到它抓于,因為它就在你的心里做粤。這一點從未發(fā)生過改變。
(六)無相——合肥捉撮、岳西
司空山:無相寺怕品、慧可、三祖僧璨巾遭、李白肉康。
(七)無心——安慶
天柱山:三祖寺闯估,寶志和尚,僧璨吼和,道信涨薪,覺寂塔
《信心銘》的第一句很好地概括了僧璨的教法:“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炫乓「斩幔”它提示了禪從北地南來后,發(fā)生的一個重要變化末捣。佛教入華以來侠姑,一直被中國人視為一種艱深的宗教,證得涅槃被認(rèn)為是極其困難的箩做,而佛教徒在修行過程中掌握的各種神通也都來之不易莽红。只有極少數(shù)具備慧根的人可以通過苦修一窺佛教的高深境界,而大多數(shù)人只能望佛興嘆邦邦。僧璨的兩位前輩也給人以同樣的印象:達摩祖師在山洞里面對石壁一坐九年安吁;慧可在雪地里一站好幾天,最后還砍下了自己的胳膊——這才是大師風(fēng)范燃辖,一般人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兒鬼店。
然而自從禪宗來到了南方,便再也沒有面壁苦修郭赐,沒有斷臂自殘。三祖僧璨所開示的修行法門确沸,適合于每一個普通人:你只需要放下分別之心捌锭,見到自己的本心,即能成佛罗捎。分別之心是人與佛的唯一差別观谦。這種教導(dǎo)人們放棄選擇,放棄對立桨菜,放棄差別的教法達摩與慧可也都分別向自己的多位弟子教授過豁状,
(八)不作,不食——黃梅
雙峰山:四祖寺倒得,四祖道信泻红,毗盧塔。
之后的公元624年霞掺,道信偶然來到黃梅谊路,一見到雙峰山的形勢,他立刻意識到這里才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弘法道場菩彬。四祖寺由此誕生缠劝,互助的勞作方式也由此進入禪宗的基因潮梯。
在此之前的禪宗祖師——初祖達摩、二祖慧可和三祖僧璨——都過著居無定所的修行生活惨恭,從一處云游至另一處秉馏,間中偶爾開壇說法。若是在某處長期定居脱羡,他們要么與弟子一起結(jié)廬隱修萝究,要么就在寺院里依靠他人的施舍生活。道信改變了這一切轻黑。他開創(chuàng)了第一座自給自足的寺院糊肤,令僧侶可以完全圍繞禪修和勞作生活而不受他擾——不過還要再過一百五十年,才有百丈懷海禪師為這種互助修行的生活方式制定出詳細的規(guī)則氓鄙。道信開創(chuàng)的方式從一開始就吸引了眾多追隨者馆揉,到他圓寂時,四祖寺里居住的僧人超過了五百名抖拦。
毗盧塔所在的位置升酣,據(jù)說就是當(dāng)年道信將衣缽傳給五祖弘忍之處。我來到塔前态罪,向這包含著諸多事件與記憶的勝跡躬身行禮噩茄。正是這些將過去與現(xiàn)在聯(lián)結(jié)一處、融為一體的地點复颈,使我的朝圣之旅成為可能绩聘。
對四祖道信的論述從《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展開。道信在這本書里說耗啦,他的教法是以《楞伽經(jīng)》和《文殊說般若經(jīng)》為基礎(chǔ)的凿菩。《楞伽經(jīng)》教導(dǎo)心的重要性高于一切(“諸佛心第一”)帜讲;而《文殊說般若經(jīng)》則說心應(yīng)當(dāng)專于一行而修習(xí)(“一行三昧”)衅谷。禪的理論和實踐就來源于此。
為了闡釋他的法門似将,道信引用《大品經(jīng)》說:
“無所念者获黔,是名念佛”箱玷。何等名無所念真屯?即念佛心衷蜓,名無所念颜阐。離心無別有佛纫骑,離佛無別有心塔嬉。念佛即是念心隔显,求心即是求佛项鬼。
(九)無鏡亦無塵——黃梅
五祖寺: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耻陕。
與禪宗五祖有關(guān)的遺跡在寺院附近的山中俯拾皆是拙徽。弘忍終其一生都生活在這一帶,其中的五十年就居住在雙峰山和馮茂山诗宣。公元601年膘怕,他出生于黃梅城外。624年召庞,當(dāng)?shù)佬旁陔p峰山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所禪修中心時岛心,弘忍成為這座寺院最早的僧侶。他在那里一直生活到651年道信圓寂篮灼。
在他之前忘古,承繼衣缽的禪宗大師全都遵循另立門戶的傳統(tǒng)。菩提達摩诅诱、慧可髓堪、僧璨和道信都在得傳法嗣之后便離開祖庭。弘忍則一直守在道信的身邊直到他圓寂娘荡,這再一次說明干旁,禪宗的傳統(tǒng)正在從個人修行向互助修行轉(zhuǎn)變。禪逐漸變成一種駐留式的修行方式炮沐,并且因此廣為流行争群。道信圓寂時,居住在四祖寺的僧侶達到五百人以上大年,而弘忍圓寂時换薄,五祖寺的常住僧侶超過了千人。
惠能是另一名追隨弘忍的外地人翔试。他來自遙遠的嶺南轻要,此時剛剛進入禪定寺不到九個月《舨停惠能聽說了神秀的大作伦腐,于是也作了一首來回應(yīng)他:
菩提本無樹赢底,
明鏡亦非臺失都。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幸冻。
這名皮膚黝黑的新來者真正理解了弘忍所說的“本來清凈”粹庞,而神秀卻沒有。于是洽损,弘忍將法嗣傳給了來自嶺南庞溜、目不識丁的“獦獠”惠能。
(十)不得閑——九江
廬山。
(十一)不見桃源——臨川
大金山寺流码。
(十二)不辨東西——武漢
古琴臺:俞伯牙又官,鐘子期。
鐘期墓:鐘子期漫试。
(十三)不分南北——當(dāng)陽
玉泉寺:智顗六敬。
度門寺:神秀。
(十四)不死——韶關(guān)
大鑒禪寺:慧能驾荣。
云門寺:云門文偃外构。
南華寺:智藥,慧能播掷,虛云审编。
月華寺:智藥,六祖避難石歧匈。
我繞過前院的諸進大殿垒酬,徑直朝六祖殿走去。六祖殿正中供奉著六祖惠能的不壞肉身眯亦,兩旁分別是丹田和尚(1614年滅度)和憨山德清(1623年滅度)兩位高僧的不壞肉身伤溉。我對丹田和尚一無所知,但憨山德清大師則是我一向敬仰的妻率。兩位明代高僧都曾做過南華寺的住持乱顾。
公元677年,惠能在廣州受具足戒后來到寶林寺宫静。和智藥一樣走净,惠能也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地方。在他駐寺弘法的四十年間孤里,從全國各地趕來學(xué)禪的僧尼居士數(shù)以千計伏伯。說起對中國禪宗的貢獻,惠能在各代祖師中堪稱居功至偉捌袜。如果沒有惠能说搅,禪宗也許仍然能夠在中國興盛起來,但那將會是另外一種禪虏等。我猜它將會是一種更為避世的弄唧,形式感更強而且體系更嚴(yán)密的禪法』羯溃惠能則把禪帶進了俗世候引,破除了它的體系和形式感,直達其“性體空寂”的本質(zhì)敦跌。
入寂之前澄干,惠能給弟子留下的最后遺言是:
汝等好住,今共汝別。吾去已后麸俘,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吊問辩稽、錢帛,著孝衣从媚,即非圣法搂誉,非我弟子。如吾在日一種静檬。一時端坐炭懊,但無動無靜,無生無滅拂檩,無去無來侮腹,無是無非,無住無往稻励,坦然寂靜父阻,即是大道。吾去已后望抽,但依法修行加矛,共吾在日一種。吾若在世煤篙,汝違教法斟览,吾住無益。(引自楊曾文校寫《敦煌新本六祖壇經(jīng)》)
惠能的教法是什么辑奈?直指人心苛茂,見性成佛。菩提達摩入華時傳來的禪法就是這般鸠窗。字面的意義并不重要妓羊,重要的是它們所傳達出的那種直截了當(dāng)?shù)娘L(fēng)格和旨趣。
(十五)無終——廣州
華林寺:達摩稍计。華林寺躁绸。那是達摩祖師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光孝寺:法性寺臣嚣,慧能净刮。
達摩祖師離開廣州北上之后又過了兩百年,惠能來了茧球。公元676年的一天庭瑰,他走進了華林寺北邊不遠處的法性寺星持。那天抢埋,正逢方丈印宗法師開示《涅槃經(jīng)》,可能是在講課的間歇時分,忽有陣風(fēng)吹過揪垄,堂前旗幡招展穷吮,兩名僧人因而爭論起來:一個說是風(fēng)在動,另一個說是幡在動饥努〖裼悖惠能聽見了他們的爭論,插話說:“不是風(fēng)動酷愧,不是幡動驾诈,仁者心動∪茉。”(見宗寶本《壇經(jīng)·自序品第一》)
法性寺到了明代改名為光孝寺乍迄,并一直沿用至今。
國恩寺:慧能士败,藏佛坑闯两。
南海神廟。
意昭再次站起身來谅将,進了一個房間漾狼,出來時手里拿著一張照片。他在照片背面寫下一首傳法偈:
赤松仁者
心無所住饥臂,
染法不生逊躁。
對境無著,
苦樂無根隅熙。
一念動時志衣,
成生滅因。
了悟無常猛们,
得自在身念脯。
在末尾處,他題上自己的名字弯淘,然后寫下日期:三月廿三绿店。按西歷,今天是四月二十五日庐橙。在這張攝于六十年前的照片上假勿,年輕的意昭與須眉皆白的虛云老和尚并肩而立。意昭說态鳖,那一年他十四歲转培。
意昭把照片遞給我,繼續(xù)說道:“自我并不存在浆竭。由于無明的遮蔽浸须,我們總是因眼前所見而生起分別之心惨寿。無明使我們陷入無盡的生死輪回,而解脫之道就在于領(lǐng)悟世界的本質(zhì)——自我并不存在删窒。你我從未出生裂垦,也永遠不會死亡。無明導(dǎo)致的分別之心使我們貪戀物欲肌索,進而貪生怕死蕉拢。釋迦牟尼的證悟之道便是從領(lǐng)悟‘無我’,進而解脫生死開始的诚亚。這是一切眾生都能做到的事晕换。”
我站起身站宗,向法師深施一禮届巩,互道珍重,然后告辭下山而去份乒。我在香港和臺灣繼續(xù)游蕩了十來天恕汇,見了些朋友,買了更多的書和茶葉或辖,再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寄回美國瘾英。但回想起來,就在意昭法師把照片遞給我的那一刻颂暇,在我回到十四歲之前的群山和荒野之中的那一刻缺谴,這次旅行已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十六)不歸路
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生命的起點一路跋涉而來耳鸯,途中難免患得患失湿蛔,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們無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县爬。在這場漫長的旅行之中阳啥,有些包袱一念之間便可放下,有些則或許背負經(jīng)年财喳,更有些竟至令人終其一生無法割舍察迟。但所有這些,都不過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幻象罷了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