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點歷史方面的話題。
一客年、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霞幅,是漢代政府里的最高行政官位。三公是指宰相搀罢、太尉蝗岖、御史,三公里太尉只管武職榔至,御史大夫掌管監(jiān)察輔佐宰相,本來丞相是皇帝的副現(xiàn)在由于化家為國欺劳,需要掌管皇帝以外的事務唧取,所以自然在御史的下級有個御史中丞形成皇權跟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铅鲤。
漢代在官員的選拔上初期采取兩種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定期有兩種一種是郡縣推薦還有一種是察舉孝廉枫弟,在漢武帝之后的十幾年每個郡縣所推舉的孝廉達到了二千多人邢享,這個時候宮廷中的侍衛(wèi)的身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這些人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郎官一部分是補吏),朝廷的職位漸漸開始成為知識分子所擔任淡诗,政府也成為了延續(xù)到清代的士人政府骇塘,更為可貴的是無論是宰相還是九卿都不是貴族的世襲或是皇室成員,到最后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塞滿了整個太學韩容,漸漸政府開始取消別的入仕方法款违,就剩下一種:進入太學學習,然后分配到地方進行工作群凶,幾年之后由長官薦舉到朝廷插爹,通過考試的篩選,開始任命這些人官職请梢。過程大致是教育——行政實習——薦舉——考試赠尾,至此漢代的選舉制度開始定形。
二毅弧、關于漢代的經(jīng)濟制度
在中國朝代中土地一直是國家財政的經(jīng)濟支柱气嫁,所以土地制度就是漢代的主要經(jīng)濟制度。漢代土地政策實行的是耕地私有够坐,且可以自由買賣杉编,田賦征收的僅有三十分之一以田畝數(shù)為征收標準。漢代以前土地一直是以一種封建制的田畝制度為準咆霜,在所有權的歸屬上是地主貴族邓馒,牽扯到政治的成分。在漢代這種情況已經(jīng)消失了或是很少見了蛾坯,大多地主都是通過正當?shù)慕灰撰@得土地光酣,然后貧農(nóng)就淪為佃農(nóng),所以后來就出現(xiàn)了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xiàn)象脉课;對于非耕地的所屬權在秦代是收歸國有的救军,所以在漢代延續(xù)這種制度,收歸國有的延續(xù)變?yōu)槭諝w王室倘零,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期后收歸國有的這些資源被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偷偷進行開采唱遭,皇室在這種情況下從這些人的獲得中抽取一部分實物作為租金的一種方式,民間也開始了像是一種承包制的經(jīng)營方式呈驶。到漢武帝由于連年征戰(zhàn)拷泽,國庫消耗過大,政府的田賦已經(jīng)不足以支撐國家的運行,令人意外的是皇室的那些非耕地資源的收入開始超過了田賦收入司致,這個時候漢武帝做出了一項決定拆吆,將皇室的各種經(jīng)營權全部收歸政府所有,自此漢代開始有了在除了土地之外脂矫,鹽鐵酒的經(jīng)濟制度枣耀,鹽鐵酒也漸漸成為日后工商業(yè)發(fā)展的雛形。一項制度并非憑空而起庭再,中間必定經(jīng)歷一系列的演變和改進捞奕,而且想要從優(yōu)劣的角度來看這些制度必將是回歸到當時代的各種情勢。
三拄轻、制度政策的弊端
漢代的政府組織颅围,皇權與相權的分離,皇室與政府的區(qū)別可以說體現(xiàn)了朝代創(chuàng)立者對于權利分離重要性的良好初衷哺眯,可是中國人在設立的制度上無名文法只有各自的默認執(zhí)行谷浅,這樣做也是好處的,處理政事不會太僵化流程不會復雜奶卓,便于伸縮一疯,可是遇到像漢武帝這種以一頂百的能力這種沒有的規(guī)定倒還不會讓國家出些事情,一人獨攬相權和皇權夺姑,到最后就發(fā)生了架空相權而且皇帝的秘書處開始由內(nèi)轉外墩邀,外事內(nèi)事都皇室來解決,出現(xiàn)獨裁以及受一些低能之輩掌權盏浙,到西漢的時候為了平衡這種權力結構設立了大司馬眉睹、大司空等行使相權的權利,可是沒有明文的規(guī)定始終無法真正奏效废膘;選舉和考試制度竹海,選拔人才從最初的選舉孝子和廉吏,最后演變成只有一種入仕方式丐黄,導致的問題就是變味斋配,有資格舉薦大都是名門望族,形成一種族弟行式灌闺,這是因為如果有一個人擔任郡守舉薦了一些人艰争,后來調(diào)離職責去別的地方任郡守,又會舉薦這些人桂对,這些人受了恩惠的人的人在之后就會有所感恩甩卓,只要有人在恩師所在地任郡守那這些人就會在舉薦的時候給予恩師的家人機會,如此循環(huán)就會有任職里形成望族名門的天下蕉斜,時間越久情況越嚴重逾柿,有一點是肯定的選舉的時候政府總會在各個地方以一定的比例選舉人才缀棍,保證了政府的公民性統(tǒng)治;兵役制度鹿寻,漢代采取全名皆兵制睦柴,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年的苦役诽凌,三個月的兵役制度毡熏,軍隊有三種類型南北中央軍、疆邊戍卒侣诵、地方兵痢法,漢代的中央軍總共七八萬,全國疆域過大一旦發(fā)生些什么事情調(diào)度的靈活度受阻杜顺,路途遠時間長财搁!所以全民皆兵制其實無法發(fā)揮作用的,一句話:“兵到用時方恨少”躬络,可是相比后面的明清這個問題還不是那么突出尖奔。
這一章漢代的消化只在這里,指出一些總結的漏點穷当,在考試和選舉的制度中缺少了一個歷史演變過程的簡要表述提茁,第二在政府的組織和兵役制度的總結上是有漏洞的,只能表述大概馁菜,在細微處是有很多硬傷的茴扁,只是因為讀書太少觀點較薄無法提供詳盡的史實,所以這些都是制度上的一些濃縮汪疮。
三峭火、總結
研究中國的政治必將是從兩方面人事和制度,因為人事的變動較制度來說比較大智嚷,所以談制度可以更為穩(wěn)定的看待中國的政治演化卖丸,制度嘛都是由人來設定,所以會涉及很小一部分人事盏道。歷史懷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稍浆,丟掉現(xiàn)在對過去的看法,從當時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條件來看待當時的制度摇天,認為原來極度不合理的地方其實是非常合理的粹湃,這讓我明白了如果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唯一而且一直堅守這種看待方式,一旦遇到不符合自己的認知程度就認為是不合理而且常常會懷有貶低他人的意識泉坐,以為自己看到的是整個世界为鳄!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讀歷史是一個束縛偏見的過程腕让。有些人看了看一些人事的歷史部分就會覺得當時的缺點鑄就了這個人的錯孤钦,可是你有想過在你看來的缺點在人物發(fā)揮巨大能量的時候是一種決定性的優(yōu)點歧斟,所以評價歷史人物的缺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綁定他所列出的制度的出發(fā)點的漸進演變偏形;還有人從事件的結果中再去一步步對人物進行缺點推論總結静袖,放你進去你會怎么做,在一個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你覺得突出這個人的缺點是真實的俊扭?環(huán)境因素队橙、各種人際關系以及政策的走向,非要從眾多因素中突出一個點大致是所有人看史讀史的心態(tài)萨惑,怎么破捐康?意識這東西是最難改變和說服,破其實要看機遇和悟性庸蔼,更重要的是讀書和交流解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