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者:鄧蓓
讀的什么書?——《刑法格言的展開》
閱讀的有效時間——1小時
閱讀中遇到什么困難桦他?——1蔫巩、難以專心閱讀,十幾分鐘是極限快压,需要不斷調整狀態(tài)圆仔,2、讀得很慢蔫劣, 才讀了50頁坪郭。
正在了解學習理論并努力實踐。
閱讀的收獲——
1拦宣、復習:(1)《法律不是嘲笑的對象》法律至上原則截粗,《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法律有沒有刑罰》罪刑法定原則鸵隧,《任何權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平等原則绸罗,《罪責越重,刑罰越重》罪刑相適應原則豆瘫,《任何人不因他人的不法行為受處罰》堅持個人責任珊蟀,反對團體責任或集體責任的原則。《法律在懲戒前應予以警示》成文法原則育灸,《有利益的地方就要犯人》刑法的本質和犯罪的本質
2腻窒、新學《沒有刑罰就沒有犯罪》——就立法而言(就司法而言,沒有犯罪就沒有刑罰)(1)將刑罰視為犯罪的唯一法律后果——報應論
(2)實現(xiàn)社會防衛(wèi)目的——保安處分——未被規(guī)定為犯罪的獨立的法律后果
(3)我國——刑罰磅崭、非刑罰的制裁措施和單純宣告有罪
(4)沒有刑罰就沒有犯罪儿子,提供給我們的認識論的標準:
a)對中國古代法律性質的認識,尤其是在刑事法與民事法的區(qū)分上砸喻,應以法律所規(guī)定的后果性質為標準
a)不管條文本身處于何種法律文件中柔逼,只要他對違法行為規(guī)定了刑罰后果,那么割岛,這個條文便屬于刑法內容愉适。——刑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癣漆,憲法是制定依據(jù)维咸;除刑法憲法外,其他法律只調整和保護某一類社會關系惠爽;刑法不是其他實體法同層次的部門法癌蓖;刑法是保障法
b)對于法律沒有規(guī)定刑罰后果的,不得認定為犯罪: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的婚肆,即使法律后果不是刑罰费坊,也是犯罪;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的旬痹,其法律后果也不是刑罰的,不屬于犯罪讨越。
3两残、新學《任何人不因思想受處罰》
(1)合法性與道德性的歷史論述
a)托馬休斯,道德——內部平和把跨,法律——給共同生活秩序提供基礎
b)康德:合法性——與動機無關而符合法則人弓,關注行為的外部,道德性——服從法則的義務理念同時也是行為的動機着逐,關注人的內心
c)貝卡利亞:宗教的內在性與法律的外在性
d)費爾巴哈:刑事審判中的法治國思想
i.罪刑法定原則
ii.保障法的安定性崔赌,保障個人的自由
e)拉的布魯贊:
i.法律關心方向的外在性,道德只關注內心本身
ii.法律判斷方法的外在性耸别,道德——動機健芭、良心、義務感
iii.法律目的主體的外在性
iv.法律效力淵源的外在性
(2)法律與道德的區(qū)分
a)法律不禁止思想秀姐,思想不是法律的規(guī)制對象慈迈,行為才是法律的規(guī)制對象,法律是行為規(guī)范不是思想規(guī)范
b)與其他法律制裁一樣省有,刑罰事實上具有教育人的作用痒留,可以教育人們不實施侵犯法益的行為谴麦。但是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從而保護法益伸头,而不是為了教育人彬彬有禮匾效,舉止端莊。
c)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恤磷,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面哼,二侵犯法益的職能是行為。
(3)如何區(qū)分思想與行為
a)通過外部舉動實現(xiàn)思想時碗殷,當然已經(jīng)超出了思想的范疇而成為行為精绎;通過發(fā)表言論表現(xiàn)思想時,也可為一般意義的行為锌妻,但是否屬于刑法意義上的行為代乃,則需要進一步研究。
b)由于發(fā)表言論本身可能是將思想內容霍尊變?yōu)橥獠楷F(xiàn)實的行為仿粹,故發(fā)表言論的行為可能導致犯罪搁吓。
c)言語只有在準備犯罪行為,伴隨犯罪行為或追從犯罪行為時吭历,才構成犯罪堕仔。
(4)如何認識和確立客觀行為與主觀責任的地位
a)定罪量刑以存在符合構成要件的客觀違法行為和主觀責任為前提
b)客觀主義:刑事責任的基礎是便現(xiàn)在外部的犯罪行為及其實害
c)主觀主義:刑事責任的基礎是犯罪人的危險性格即反復實施犯罪行為的危險性。晌区,行為只具有表征危險性格的作用摩骨。
(5)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a)原因,客觀行為與主觀責任在各自理論中的地位不同
b)客觀行為: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
c)主觀責任:責任能力朗若、故意恼五、過失、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哭懈、期待可能性
(6)堅持客觀主義的原因灾馒;
a)有利于實現(xiàn)刑罰的正義、合目的性遣总、法的安定性的理念
b)有利于合理保護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
c)有利于合理對待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d)有利于合理區(qū)分刑法與道德
e)有利于合理處理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的關系
(7)將客觀要素置于更重要的地位睬罗,需要做到:
a)認定犯罪時,要堅持從客觀到主觀的路徑
b)行為的性質由客觀要素決定旭斥,而不是由主觀責任決定
c)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容达,應當根據(jù)客觀要素判斷
d)客觀違法與主觀責任呢不是相加的關系,責任是對違法的責任
(8)總結:
a)觀念
i.堅持客觀主義刑法立場
ii.只有當行為在客觀上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險是垂券,行為人主觀上又有犯罪故意時董饰,才能認定為犯罪(未遂)
iii.行為在客觀上沒有侵害法益的危險是,不管行為人主觀上有沒有犯罪故意,才都應宣告無罪
b)認定(未遂)犯罪的步驟
i.首先考察行為在客觀上有沒有侵害法醫(yī)的危險
ii.然后考察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沒有犯罪故意
iii.即卒暂,由結果推測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