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不管教的勇氣》第一章败京,感覺很有收獲兜喻,對自己的育兒理念有很多啟發(fā)。
以前赡麦,我認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yīng)該要“該批評的時候批評朴皆,該表揚的時候表揚”,可是泛粹,作者卻給出了不同的觀點遂铡。他認為,批評和表揚都不是好的育兒方法晶姊。批評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扒接,比如:當(dāng)孩子正確做事得不到回應(yīng)時就會故意做一些被批評的事,以獲得關(guān)注们衙,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被關(guān)注的需要钾怔;批評的效果只是暫時的,孩子是因為害怕而停止問題行為蒙挑,而不是因為被批評宗侦,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消極懦弱的性格脆荷。同樣凝垛,表揚會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長期因為表揚而做正確事情的孩子蜓谋,一旦沒有了表揚梦皮,他就失去了好好做事的動力。無論批評還是表揚桃焕,我們都沒有把孩子和我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剑肯,而是一種不對等的,以上對下的姿態(tài)观堂。
那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让网?正確的做法是既不批評也不表揚。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师痕,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溃睹,由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zé)。不要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胰坟。就拿孩子在公交車上保持安靜這件事情來說因篇,如果孩子在公交車上吵鬧,我們可以提醒他:“你的聲音聽起來很響,我擔(dān)心會吵到其他的乘客竞滓,你覺得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咐吼?”而不是直接進行憤怒的批評。同樣商佑,如果孩子做到了保持安靜锯茄,你可以跟他說:“謝謝你在公交車上保持安靜,讓我們有一個很好的乘車環(huán)境茶没!”這樣能讓孩子獲得對他人的貢獻感肌幽。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孩子的某些不正確行為采用體罰的方法。事實上,體罰是沒有意義的璃弄,他只是一種報復(fù)行為畔濒,而且常常伴隨著憤怒。我們只需要教會孩子好好表達,告訴孩子,只有在他用語言好好表達訴求的時候才能答應(yīng)他們,而不是用哭鬧画机、耍賴等方式。在這一點上新症,我有深刻的體會步氏。我兒子以前半夜上廁所是不說話的,只是會發(fā)出“嗯嗯啊啊”的聲音徒爹,當(dāng)我問他怎么了荚醒?是不是想上廁所?想喝水隆嗅?他也不說話界阁,只是繼續(xù)“嗯嗯啊啊”。后來胖喳,我跟他做了約定泡躯,需要我的幫助時一定要明確說出來,我才能幫助他丽焊,后來他就慢慢開始說話较剃。幾次以后,他就變成主動說要上廁所技健,沒有了中間“嗯嗯啊啊”的過程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