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受益的思維方式很多,今天說說“批評”這件小事俗扇。
以前箕别,我對批評的定義是,別人對自己的不滿和指責串稀。從這個角度來看除抛,批評會讓人難堪到忽,難受清寇,不愉快。
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受到批評后的第一反應翩迈。
直到我看到《非暴力溝通》中的這個解釋。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负饲。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喂链。
仔細咀嚼這句話,你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吧慢。
媽媽批評你不思進取涛漂,不是她嫌棄你检诗,而是她期待你在事業(yè)上能達成更大成就; 老婆說你不理解我吐葵,事實上她希望獲得更多的理解支持间狂。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鉴象。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纺弊,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大多數(shù)人習慣通過批評來表達自己的期待傍睹,但人們面對批評第一反應常常是抗拒或爭辯犹菱,誰也不喜歡挨批受罵。
當我們熟知這點后访得,在想批評別人,和受到批評之后震鹉,都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法捆姜。
受到批評,與其生氣難過浆兰,不妨想一想珊豹,到底對方的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才會用批評來為自己發(fā)聲呢店茶?如果你想緩和彼此的矛盾贩幻,讓問題得到解決两嘴,這是一個最好的思路憔辫。
想要批評別人時,不妨想一想贰您,我是因為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而想要通過批評提醒別人呢拢操?與其生氣,不妨心平氣和把需求提出來孽亲,對方會更容易接受展父。
從需求的角度思考"批評"這件小事,一旦想通了篮绿,受益無窮。
上一篇:分寸感
365天亲配,每天堅持寫作之65/365惶凝,每一天都是限量版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