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你的開頭, 我也覺的 是這樣, 美好的旋律 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音樂里最重要的是承上啟下的過程, 美好的旋律就如山頂 , 但是你要上山和下山呀. 你開的了頭,收不住尾, 真的聽起來非常難受; 聽古典音樂就是要有一個(gè)完整的過程, 我就非常不喜歡聽那種“串燒類”的音樂會; 不僅僅是馬勒,施特勞斯,還有普契尼呀, 你聽聽圖蘭朵里面突然冒出來的經(jīng)典唱段 ,我真的不覺得有什么好聽的, 相對于普契尼我就很喜歡威爾第, 他真的把每個(gè)過渡都寫的好棒, 縱使情感再激烈, 他做的鋪墊也不會讓你覺得突兀.
能夠把音樂寫的流暢真的會讓人入迷的, 像貝多芬的艾格蒙特 通向高潮前的雙簧管那一小片段, 雖然他不是最高潮, 但是正因?yàn)樗某薪硬抛屛倚某迸炫妊? 如果這一個(gè)起承的地方?jīng)]做好, 后面的高潮再熱烈也無濟(jì)于事.
像威爾第的歌劇, 里面的沖突鋪墊真的聽的讓人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 場景很多就比如游吟詩人中 那一段 游吟詩人和伯爵兩軍對峙的時(shí)候, 他并沒有把高潮這個(gè)極值點(diǎn)描述出來, 而是將前面的鋪墊一步步緊張地都寫出來了,后面他什么都沒寫, 讓我這些聽眾自己在腦海里按著想象的慣性 讓這個(gè)美好的音樂無限延伸; 同樣的場景也在貝多芬的第三鋼琴協(xié)奏的第一樂章的最后也有體現(xiàn)
像莫扎特的第20號鋼協(xié)并沒有使用說明特殊的表達(dá), 層層變化 ;第21鋼協(xié)的神來之筆, 但是毫不突兀. 第十七首嬉游曲 里面的變化很妙, 反差很大,但是很和諧悅耳 聽的讓人都愛不釋”耳“!
還有海頓, 維瓦爾弟; (額 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又是另外一個(gè)話題了哈哈哈,)
像樓主這樣, 古典主義和巴洛克主義時(shí)期才是你的菜吧??
我為什么不喜歡馬勒和施特勞斯馬勒和施特勞斯士嚎,都是非常知名的19世紀(jì)作曲家呜魄,作品也深受大眾喜愛。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更是廣為傳唱莱衩,人人耳熟能詳爵嗅。我身邊絕大多數(shù)人都非常愛馬勒和施特勞斯,所以很多時(shí)候我都會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