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無聲無息地折磨著你蹈集,它是你長期失落和悔恨的根源,它讓你感覺自己是生活的旁觀者雇初。
它讓你感到沮喪的不是“沒有實現(xiàn)夢想”拢肆,而是你“根本還沒有開始追逐夢想”。
最近在讀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靖诗。楊絳96歲的時候?qū)懥诉@本書郭怪,去年5月離世。只這一點刊橘,我就無法不對作者充滿敬仰之情移盆。九十多歲于很多一般人而言恐怕已無心思做什么或者還有精力做什么。只有具備極高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伤为,才能幾十年如一日,才能做常人所不能据途。有這樣的心態(tài)和修為绞愚,也難怪她能有105歲的長壽。
書看過半颖医,我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就是肉與靈的斗爭位衩。他們的邏輯辯證關系我不用多說大家也自然明白。我只是想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貼心體會熔萧。
我得承認我有拖延癥糖驴,但并未病到骨髓。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一頑疾佛致。其實說到底就是懶惰贮缕。也許是有的人不愿意承認自己懶,所以美名曰其為“拖延癥”俺榆,就貌似有的人不愿意承認自己胖的根源感昼,給自己按了個“萌萌噠”的理由為“吃貨”一樣,“拖延癥”也是這樣應運而生罐脊。
懶惰定嗓,就是那個帶有劣根性的肉體“本我”打敗了具有自制力的靈“大我”。如果我們能將浪費掉的三分之一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的話萍桌,也許我們的現(xiàn)狀就大不一樣了宵溅。
一個完整的人都有肉靈兩部分。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控制好肉與靈之間的關系呢上炎?自以為自己是個很有定力的人恃逻,難道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自欺欺人嗎?楊絳說:“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辛块,沒有看透自己”畔派。
對自己而言,做老師這個職業(yè)雖然繁瑣润绵,有永遠上不完的課线椰,備不完的案,改不完的作業(yè)尘盼,開不完的會憨愉,但老實說,閑暇時間卿捎,邊角時間擠一擠還是很可觀的配紫。只有一部分的時間我拿來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剩下的一大半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的那樣“從我手中溜去午阵,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躺孝,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底桂。待到一年過半或一年結(jié)束植袍,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那個自己,沒有多少的進步籽懦,沒有特別的收獲于个,徒增兩斤肉而已!
如此的“悲劇”一年年重復上演暮顺,我于是懷疑厅篓,難道那個叫“本我”的就真的降服不了嗎?我在書中苦苦尋找答案捶码,可惜的是羽氮,作者并未明確告知。我想惫恼,作者肯定不是有意不寫乏苦,而是大千世界,人生百態(tài)尤筐,人與人不能一概而論汇荐,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一念之內(nèi)盆繁,一念之外掀淘,這場肉與靈的斗爭需要我們自己這個將軍來把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