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嗎脉漏,一個孩子說五嫂,日出時涼而日中時暖颗品,遠者涼而近者暖,所以太陽是早晨遠中午近沃缘,另一個孩子說躯枢,日出時大而日中時小,近者大而遠者小槐臀,所以太陽早晨近中午遠〕澹現在我們都知道,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在一天之中幾乎是沒啥變化的水慨,所以不存在遠近的問題得糜。太陽和地球的物理距離,是科學的事實晰洒,兩個孩子對太陽的感知朝抖,是感覺的真實。如果非要評判個是非對錯谍珊,那先要問明白治宣,評判的標準是什么。假設以“指導人們穿衣”為標準砌滞,日出涼而日中暖才是正確答案炼七。
在網絡如此便捷的時代,我們缺少事實嗎布持?網絡上有造謠的也有辟謠的豌拙,上午頒發(fā)諾貝爾獎下午就有文章科普最新諾獎內容。但我們缺少“真實”题暖,因為真實來源于你自己的生活按傅,很可能只對你自己有意義捉超,如果自己不打開內心去感受,生活中沒人能提供真實給你唯绍。
在設計《大學》精讀課的時候拼岳,我有一個原則就是打通“事實”和“真實”的隔閡。
比如上節(jié)課講到“君子”這個概念况芒,君子是儒家?guī)浊陙淼牡赖驴P蜗笙е剑右弦徽讎栏竦男袨橐?guī)范,古往今來的學者們研究“君子”的書籍文章能獨立建設一座圖書館……這些都是有關君子的事實绝骚,如果不追求學術上的高度耐版,僅僅憑著一個中國人的生活經驗,我們自己對“君子”相關的事實儲備是足夠的压汪,因為大家心里都有一個“君子”的朦朧形象粪牲。試想一下,某天有老外請你跟他解釋一下什么是“君子”止剖,你會怎么回答他呢腺阳?多少都能說出一兩句對吧。這就是我們呼吸與共的文化共同體穿香,每個人都了解一點的事實亭引。
但是大家對“君子”的真實了解多少?也許我們還不夠資格去評價某個人是否是君子皮获,退而求其次我們是否能評價某些言行符合君子的道德標準呢焙蚓?當我們能夠截取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經歷片段,感受它魔市,分析它,并得出結論說赵哲,某某的某言某行符合了自己對君子的認知待德,這是有關君子的真實,這時一個抽象概念“君子”和一個具象的言行相匹配枫夺,君子的“事實”和“真實”終于融為一體将宪。
《大學》精讀課的真正價值,正在于傳遞一種感受而并非事實橡庞。如果想在課堂中獲得事實较坛,有教授有書籍想有多少有多少,何必來參加一個線下活動扒最?
何況丑勤,幾千年來,儒家并沒有人出版過《君子量化評估手冊》這種東西吧趣,怎知君子不是多樣化的法竞,怎知君子沒有從猶豫到純熟的過程耙厚。之于我們每一個愿意對儒家文化多一點了解的人,你更關注的是關君子的事實還是真實呢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