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自負)
很早就知道北京有個坐輪椅的作家叫史鐵生,學生時期我在雜志上看過他的文章土全,但沒有留下什么印象,也許那時我理解力不行会涎。
那個年代他滿腔熱血裹匙,響應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來到陜北農(nóng)村跟大自然作斗爭末秃,由于氣候冷生活條件差概页,三年后他身體病重不得不回家治療,但命運最后還是對他露出猙獰面目:治不好练慕,落下個雙腿癱瘓必須在輪椅上度過余生的結果惰匙。
二十多歲開始不能站立步行,盡管人生遭遇毀滅性打擊铃将,盡管他多次在腦海里想過“要不要去死项鬼?”這樣輕生念頭;然而劲阎,幸好家附近有一個寧靜的地壇給他思考绘盟,幸好有一位忍辱負重地關愛他的偉大母親,撫慰他失去雙腿的煩躁悯仙,重新點燃他生活的希望龄毡。
前兩年有一次齊老師推薦大家看他的散文《我與地壇》,看了之后我的內(nèi)心確實被震撼到了锡垄,我看見了他被生活苦難壓迫下面有一顆倔強沦零、思想豐富的心靈。最近又看了他的小說《命若琴弦》(被搬上戲劇舞臺熱演)货岭,說的是身為瞎子的師徒倆走江湖到處給人彈琴拉二胡賣唱的故事路操。老瞎子多次跟徒弟說:我的師傅放了一張紙條在琴里面序攘,等我們彈斷第一千根弦時才能打開來看,上面有一副藥方拿去撿藥吃了我們的眼睛就可以看見東西了寻拂。等到他彈斷一千根弦后拿著藥方去藥房,掌柜的說這是一張白紙丈牢,老瞎子問了很多人都這樣說祭钉,他反復尋思師傅說的話,終于明白了——咱的命就在這琴弦上己沛。老瞎子跟徒弟說:我記錯了慌核,應該是彈斷一千二百根弦才能看到眼睛復明的藥方。于是師徒倆又充滿熱情和期待地四處賣唱……
老瞎子在臨終時對徒弟說:“記住申尼,人的命就像這琴弦垮卓,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就夠了”师幕∷诎矗《命若琴弦》揭示了極其深刻的生命哲理,即人應始終充滿希望霹粥,并不斷努力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灭将,要勇敢與命運抗爭,并在這一過程中后控,實現(xiàn)個人存在的價值庙曙。這何嘗不是史鐵生自己人生的真實寫照呢?
他從一位活潑好動的首都青年到陜北農(nóng)民浩淘、然后又變成癱瘓的病人捌朴,再由一名普通街道工廠的工人成長為一名思想深刻的作家,他的人生經(jīng)歷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巨大張力张抄。他用睿智的語言寫成的作品砂蔽,鼓舞滋潤了我們健康外表下日益貧瘠軟弱的內(nèi)心。
最近幾天又知道了史鐵生居然是作家余華的好朋友欣鳖,也是莫言敬佩的人察皇。可能是我對文學界的事孤陋寡聞泽台,閱讀量太少所致什荣。余華說在他的腦海里,關于史鐵生的記憶一直存在怀酷〉九溃《尋夢環(huán)游記》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蜕依。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桅锄×瘀ǎ”所以,從這點來說友瘤,史鐵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翠肘,鋼鐵一樣堅強的生命,是永生的辫秧,他的作品一直會流傳下去束倍。我們對于一個作家的認知和記憶,只能從他的作品里體現(xiàn)出來盟戏,例如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绪妹、《合歡樹》、《我與地壇》柿究、《病隙碎筆》邮旷、《秋天的懷念》、《插隊的故事》和《務虛筆記》等蝇摸。而余華老師作為他的好朋友婶肩,對他一定有著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加深厚的情感。
關于史鐵生貌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這樣一段話:“我對史鐵生滿懷敬仰之情狡孔,因為他不但是一個杰出的作家,更是一個偉大的人蜂嗽。如果中國作協(xié)只需養(yǎng)一個人苗膝,那人就應該是史鐵生≈簿桑”可見史鐵生在莫言心中的份量辱揭。
同時期的韓少功這樣談論他: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在漫長的輪椅生涯里至強至尊病附,一座文學的高峰问窃,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完沪,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恒域庇。
看完史鐵生的《命若琴弦》和《我與地壇》之后,我更加佩服和了解這個青年時代就雙腿癱瘓的男人覆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听皿,勇敢地拿起筆來寫作,反而活成了照亮別人人生路上的一道溫暖而耀眼的光宽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