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雜志記者陳靜的一篇《驚惶龐麥郎》再次引發(fā)了公眾對龐麥郎的關注狂潮种呐。坦白說可缚,這是一篇好文章,筆力不凡讀來又能給人以感觸惶室,但我不喜歡温自。文章的字里行間仿佛游走著一種疏離感,記者正襟危坐俯瞰著她筆下的采訪對象皇钞。從新聞專業(yè)性角度來說悼泌,《驚惶龐麥郎》也算不上是一篇好通訊,新聞要的就是真實客觀夹界,雖然這篇人物通訊中記者并沒有直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馆里,但她切入的角度以及鋪陳的事實材料都經過了有意的選擇,只展現(xiàn)出人物單一的一面掉盅。難怪人們讀過之后紛紛質疑這是否是一個真實的龐麥郎也拜。
與此同時以舒,另一種風潮被悄然引爆趾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站出來為龐麥郎說話,并表達自己對他作品的喜愛蔓钟。許多人發(fā)言說龐麥郎的歌曲自有一種獨特的美感永票,有人對其不屑一顧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欣賞。更有甚者說自己已經把《我的滑板鞋》單循了十幾遍滥沫,“不知不覺都聽哭了”侣集。連賈樟柯導演都在微博上替龐麥郎打抱不平,“時間兰绣,時間世分,會給我答案。多準確的孤獨”缀辩。他的話語間一片真誠臭埋,讓人很難相信是在明褒暗貶地諷刺踪央。一篇片面的新聞竟助長了一次刻奇的群體感動,真是叫人哭笑不得瓢阴。
我有一條對網絡潮流鈍感的神經畅蹂。直到去年底,當人們已經把“摩擦摩擦”這句經典歌詞引用了上萬遍之后荣恐,我才充滿好奇地點開了《我的滑板鞋》這首歌液斜。聽完以后我大失所望,原以為這是一首如忐忑和小蘋果一樣的神曲叠穆,沒什么格調卻能讓人在聽過一遍之后歡脫地跟著唱起來少漆,結果卻只聽到一個口音極重的男聲在廉價感十足的電子伴奏下不著節(jié)拍地念叨。
令我吃驚的是硼被,豆瓣音樂的7000+評價打出了8.5的高分检疫,樂評長評中更是叫好聲一片,他們說祷嘶,這是鄉(xiāng)愁屎媳,這是童年回憶,這是一種彷徨孤獨的莫名悲傷论巍。于是烛谊,我開始彷徨孤獨莫名悲傷了,因為當一個人和你意見相左時嘉汰,你可以據理力爭丹禀,但是當全世界都和你唱反調時,你不得不去懷疑自己鞋怀。雖然那些人看起來并不像是雇來的水軍双泪,但我卻更加迷惑,這明明不是一首好聽的歌密似,為什么他們會這樣評價焙矛?
我無法確定膜拜的眾人究竟是真心喜歡還是蹚渾水的高級黑,抑或兩者皆有残腌,唯一確定的是村斟,他們都是有著頭腦情感的個體,自愿參與到這場亞文化的狂歡抛猫。在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蟆盹,人們有了更豐富的信息渠道和資源,理應擁有更挑剔的眼光闺金,更廣闊的視野逾滥,更高端的審美,但總有人樂于制造反智現(xiàn)象一而再再而三地拉低大眾的接受下限败匹。他們消極地妥協(xié)于本能對低俗的偏愛寨昙,還美其名曰:要保護別人的夢想面哥。
龐麥郎無罪,龐麥郎的夢想也無罪毅待,但我不想保護他的夢想尚卫。
去年幾乎與龐麥郎成名同時,一部叫作《歌曲改變人生》(Begin Again)的音樂電影在美國上映尸红。電影講述了一個關于夢想的美好故事:失去愛情的女孩格蕾塔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在陌生的紐約生活吱涉,她遇到了潦倒的音樂制作人丹。格蕾塔的音樂天賦被丹欣賞卻遭到唱片公司的不公平對待外里。無奈之中他們決定自錄音樂怎爵。在好友的幫助下,格蕾塔盅蝗、丹和其他樂手在天臺鳖链、在街道、在樓頂墩莫、在廣場開始了他們的音樂錄制芙委。盡管過程曲折艱辛,但唱錄的曲子每首都深情動聽狂秦,格蕾塔也因此得到了歌迷的認可灌侣。
與格蕾塔一樣,太多的年輕人懷揣夢想永不言棄裂问,并為此付出了真切的行動侧啼。他們中的大多數缺少機會難以展現(xiàn)才華,被茫茫人潮吞沒下日復一日的努力堪簿。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的夢想時痊乾,他的夢想才值得被別人尊重。龐麥郎憑什么隨隨便便成功椭更?那些被唱片公司淘汰的無數Demo小樣哪审,任意抽出一張都不會比《我的滑板鞋》更糟,他的那些被人稱道的歌詞甜孤,隨意去一個詩歌論壇看幾首都不止這個水平协饲。而我們聽到的最終成品,又是經過了多少人的剪接加工缴川。龐麥郎式歌曲的風行,只會讓真正熱愛音樂想做好音樂的年輕人寒心描馅。龐麥郎自己也成為受害者把夸,他已經分不清來自四面八方的贊美是出于善意還是惡意,他驚惶無措铭污,被哄擁者置于一個尷尬的境地恋日。
這世上的夢想無數膀篮,能夠安放夢想的地方又太少太少。人們捧起一個“龐麥郎”的夢想岂膳,就會使另一個兼具天賦和努力的年輕人失去夢想誓竿。或許他們會迷惑谈截,是否只有“審丑”筷屡、炒作才能成功?我忍不住去想簸喂,如果所有人都開始為滑板鞋叫好毙死,那以后我們能聽到的,恐怕也只剩下這樣的歌了喻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