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一件產品需要許多成本樟结,其中之一就是時間
↓
A國生產的一切產品都優(yōu)于B國,但如果要獲得最高利潤,A國就必須集中精力生產最擅長的產品以節(jié)省時間
↓
這樣B國就有機會生產A國相對不擅長的產品(即使該產品仍優(yōu)于B國)
↓
兩國都能通過比較優(yōu)勢獲得好處抛猫,它們的時間和資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
生產出來的產品總量變多饵沧,消費者就能獲得更低的價格
↓
貿易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18世紀大衛(wèi)?李嘉圖拓展了亞當斯密的思想,認為當一個國家在兩個產品上都擁有優(yōu)勢時潦俺,專門生產自己更擅長的某一產品并進行貿易能獲得最大的利潤拒课。
舉例,當工人A比工人B更擅長生產帽子和鞋子時事示,工人A將如何分配時間呢早像?是兩種產品一起生產,還是專注于生產一種產品肖爵,然后與工人B進行貿易呢卢鹦?
例如工人A生產帽子的效率比工人B高20%,生產鞋子的效率比工人B高50%劝堪,那么工人A應該專心生產鞋子冀自,并通過貿易從工人B處獲得帽子揉稚,這樣能獲得最大的利潤。
雖然工人B生產什么都比不上工人A熬粗,但由于比較優(yōu)勢的存在搀玖,工人B仍舊獲得了生產帽子的機會,并用帽子交換工人A的鞋子驻呐。最終兩者都將獲益巷怜。
比較優(yōu)勢的背后邏輯是產品的相對成本,即生產該產品所花費的時間和浪費的機會成本暴氏。比較優(yōu)勢解決了亞當斯密強調的一個悖論延塑,即盡管一個國家不擅長生產某種產品,但它仍舊可以生產該產品并通過出口獲利答渔。
比較優(yōu)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关带,典型的如iphone。美國只專注于研發(fā)沼撕,設計宋雏,物流,定價务豺。而將配件生產磨总,裝配等低端工序外包全世界。
以美國的工人素質和自動化程度笼沥,配件生產和裝配的質量是不會低于任何國家的蚪燕。但正因為有了比較優(yōu)勢的存在,富士康才能拿到裝配iPhone的訂單奔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