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去世,是我印象中第一次體會生離死別沪羔。那一次饥伊,我真的哭了。爾后常常思考人生的別離蔫饰,可每一次總還是百般惆悵琅豆。陶淵明在《閑情賦》中感嘆“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篓吁,同一盡于百年茫因,何歡寡而愁殷”。人生似乎就是充滿痛苦和不幸杖剪,生命的別離又在所難免冻押。如果,有人提醒你盛嘿,美好的事物終會消亡洛巢,我們將是一樣的結(jié)局,你為什么要為之傷感次兆?為什么要哭泣稿茉?“樂而忘憂”不是很好嗎?傷感芥炭,難道不是“徒然自苦狈邑,復有何益”?你蚤认,會怎么辦?
一糕伐、在秋天想起春天的痛苦
我們先來說說傷感砰琢。
哲學家說人是非理性的存在物,換句話說人經(jīng)常被情緒所主宰。我們無端端地哭陪汽,無端端地笑训唱,詩人看到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會發(fā)一番感慨挚冤,平常人面對情感的失敗會痛哭流涕况增,這是人感性的存在,誰都難免那最初的一陣痛训挡。你明知道破鏡難圓依然傷感澳骤,明知道覆水難收依然難過,明知道花開花謝是常態(tài)澜薄,可想起“那些花兒”還是悲傷为肮。你明知道結(jié)局,但還是哭了肤京,情感的激動在那一剎那戰(zhàn)勝了所有理智颊艳,你頭腦一片空白,你在不停地流眼淚忘分。人之為人棋枕,就在于我們無法切斷塵世的七情六欲,人的自然屬性總會在某刻凌駕于理性邏輯之上妒峦,我們會在秋天想起春天的痛苦重斑。
這情緒的源頭,傷感的由來舟山,都在于對消亡的美好事物的愛绸狐,而愛又是無法從根本拋棄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甜蜜又凄涼的往事累盗,在某個時刻寒矿,也許是聽到一陣悠揚的笛聲,也許是見到一個熟悉的場景若债,它就會突然撞進你的腦海符相,掀起記憶的波濤。忽然之間蠢琳,歷史的所有面貌都在你面前重現(xiàn)了啊终。這就是傷感,你無處逃避傲须。過去的愛在以回憶的方式重新點燃蓝牲,你充滿感情,哭的有情有義泰讽,雖然一切都已消亡例衍。這是我們揮之不去的情緒昔期,是人之為人的屬性。
韓寒在一首歌里寫到“美麗故事的開始佛玄,悲劇就在倒計時” 硼一,為什么?因為有愛就有傷害梦抢,美好的事物都暗藏著悲傷般贼,這本身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美好是你最初看到的一面奥吩,它終會消亡哼蛆,等你將它反過來,你就看到了悲傷圈驼。
《飛狐外傳》里圓性對胡斐說“你何必管我人芽?此后便如一年之前,你不知世上有我绩脆,我不知世上有你萤厅,豈不干凈?”可是這又何嘗不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話呢靴迫?佛家說“一切恩愛會惕味,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玉锌,命危于晨露名挥。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主守。若離于愛者禀倔,無憂亦無怖〔我”但我們只是常人救湖,還無法超然物外,無法割舍心中的愛涎才,所以怎能不悲傷鞋既?
二、見一面耍铜,少一日
夕陽是一點一點地消失的邑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充分享受了它的美,同時在它消失的那一剎那也帶給我們更多的懷念棕兼。就是這一點一點的過程讓我們回憶起來分外憂傷陡舅。
當?shù)弥篮檬挛锝K會消亡的消息,你會是怎樣的反應伴挚?會因為得知了真理而高興嗎蹭沛?不臂寝,我們都必將陷入一片虛無的深淵,而在那一刻摊灭,我們爬不上來。
孔子云:“朝聞道败徊,夕死可矣帚呼。”我總覺得放在這里再合適不過皱蹦,你是得知了真相煤杀,但你改變不了,因而被虛無吞噬沪哺,留下傷感沈自。歷史上的哲人告訴我們生成和消逝都是藝術(shù)家和孩子的游戲,像孩子在海邊堆積沙堆又毀壞沙堆辜妓,再正常不過枯途。可我們知道籍滴,花謝花開酪夷,再開的花已不是從前那朵花,知道了悲劇的結(jié)尾孽惰,卻仍然活著晚岭,那個結(jié)果就在否定眼前的一切。青春的眸子被虛無的黑暗籠罩勋功,滿是憂傷坦报。
再來說說消亡,我聽過一個說法狂鞋,每個人都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生物學上的死亡片择,就是他停止了呼吸,沒有了意識要销。
第二次是在他下葬的時候构回,人們來參加葬禮,活著的世界不再有他的位置疏咐。
第三次纤掸,是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掉的時候,到這個時候浑塞,他真正的死去了借跪,而且是永遠的死去了。
在北京的時候一個同事開玩笑的說酌壕,對他而言掏愁,人死了最哀傷的是那個人的QQ頭像永遠都是灰色的歇由,再也看不到彩色的晃動的身影,我當時聽了觸動挺大果港。這里要探討的消亡也是在這個層面上的沦泌,因為實在論上的消亡是不值得討論的,消失了就是消失了辛掠,無論如何它已不在我們這個維度里谢谦。
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理解傷感的情緒,如何理解這種帶著傷感所作的回憶萝衩。詩人說“秋夜美麗/使我舊情難忘”回挽,正是通過回憶的傷感去否定消亡,證明結(jié)果并不能全然地否定過程猩谊。
詩人海子死了千劈,人們紛紛撰寫評論。我為什么大部分不喜歡牌捷,因為洽洽在里面看不到傷感墙牌,看到的都是評委式的分析,論文化的研究宜鸯。當然這些也都可以做憔古,可單單對我而言,對一個讀者而言淋袖,形而上的理解會排在很后面鸿市,我再也讀不到那樣富有質(zhì)地的語言,再也讀不到那樣讓我動容的詩句即碗,對我而言焰情,首先也最普通不過的,難道不是傷感嗎剥懒?
三内舟、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層層白云覆蓋著/我”,“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赋蹰伲”验游。幸福來自美好,那就讓我們再談談美好保檐。
美好是什么耕蝉?美好是人生的底色,是充滿了愛和自由的童年夜只,是年輕時結(jié)下的好友垒在,是聽過的故事,是看過的風景扔亥,是一切人生的寶藏场躯。倘若谈为,這些美好的事物終會消亡,我們卻不再為她傷感踢关,美好從何而來伞鲫?不傷感,就徹徹底底被消亡打敗签舞,不僅如此榔昔,還一并否定了美好。美好只有站在傷感的對立面才成立瘪菌。
我曾想,茫茫宇宙推演至今嘹朗,在漫漫的時間長河里师妙,如果真的是恒久的寂靜,沒有人哭泣屹培,沒有人歡笑默穴,沒有人傷感。一滴眼淚也沒有褪秀,該是多么的悲哀蓄诽。那些令人驚喜的創(chuàng)造又該是多么的孤獨,最后世界真的是一片混沌一片虛無和孤寂媒吗。如果世界最后真的變得這樣殘破不堪仑氛,如果那時還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一定是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在看到清晨的太陽升起的時候闸英,還會呼喊一句:“我就在這陽光下長大锯岖,我愛這太陽”。
可是甫何,傷感除了帶來心靈的慰安出吹,還有什么意義呢?
四辙喂、寫詩在黃昏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里說到“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jīng)做過許多夢捶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巍耗。所謂回憶者秋麸,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芍锦,使精神的思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竹勉,又有什么意味呢?”娄琉,很多人會以這條理由來否定傷感次乓。那么傷感除了是我們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吓歇,是虛無帶來的情緒,是印證美好的存在票腰,還是否擁有其他意義城看?
正如前面所說,物理時間與空間上的事物消亡我們無法否定杏慰,“死是實在論的”测柠。可是只要主體仍在感懷缘滥,仍在追思轰胁,它就存在于我的主觀世界之中,通過我的回憶再次顯現(xiàn)朝扼。我們無法把握永恒赃阀,無法到達無限,如何在有限中突破魔咒一直是歷代哲人苦苦冥思的問題擎颖。
劉小楓在《詩化哲學》一書中提到“詩化時間”的概念榛斯,就像眾多文學家一樣通過“追憶逝水年華”來打破外在時間,創(chuàng)造出一種內(nèi)在時間搂捧,“在一種迷離驮俗、恍惚、模糊的瞬間感受中去把握人生的價值和永恒的意義允跑⊥醮眨”
“德國浪漫派的出發(fā)點,就是要想拯救生活的詩吮蛹,要把整個世界浪漫化荤崇,為人在世界中的有限生存提供一個富有意義的環(huán)境〕闭耄”我想我們探討傷感的意義同時也是在討論這個世界是否需要美术荤,是否需要藝術(shù)和詩。如何在消亡所代表的有限性中有所突破每篷,甚至觸摸到無限彼岸的浪花瓣戚?
在文章的開篇說過,人是情緒的動物焦读。我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同孩子一樣是通過主體的體驗形成的子库,而藝術(shù)和詩就是要我們返回內(nèi)心,拋棄一切工具化的方式矗晃,通過自己的審美來認識這個世界仑嗅。在追溯本心的過程中,以回憶的方式反觀生命,在愛的記憶中重現(xiàn)美的剎那仓技,并在這個剎那到達永恒鸵贬。無論是在美的階段還是在消亡后的時間,通過審美我們否定和超越了消亡脖捻,在回憶的思當中重新建構(gòu)起新的美麗世界阔逼,而這美的世界同樣是具有實在性的。
在《娜拉走后怎樣》中魯迅寫到“假使尋不出路地沮,我們所要的倒是夢嗜浮。”這夢就是傷感的回憶摩疑,就是詩化的思危融,就是用我們所有的熱情去浸透生命,活個底朝天雷袋,最后才能面對人生中那數(shù)不盡的“美的消亡”专挪。
2017.7.5 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