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無常主雅志可相違
——蘇軾之《記承天寺夜游》《書臨皋亭》《八聲甘州》欣賞
志在書里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贡未。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蒙袍。懷民亦未寢俊卤,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害幅,水中藻荇交橫消恍,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以现,何處無竹柏狠怨,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結(jié)合《記承天寺夜游》全文邑遏,說說這里的“閑人”是什么意思佣赖?有了這兩個閑人,月與竹柏有什么不同记盒?
我們?yōu)榱死斫獾姆奖阍鞲颍仍囎g全文如下: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纪吮,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俩檬,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nèi),于是高興的我起床出門去散步碾盟。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棚辽,就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正好沒有睡巷疼,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晚胡。庭院中月光盈盈,像積水充滿院落嚼沿,清澈透明估盘,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骡尽,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遣妥。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一個地方?jīng)]有松柏樹呢攀细?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箫踩。2、這里的“閑人”是身閑心也閑谭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翔烁?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兼都。”——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套媚,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缚态。這一句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陷入那茫玫塘觯宦海而難以自拔玫芦,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本辐,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一點抱怨之情桥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慎皱、荇交橫环葵,蓋竹柏影也””γ幔“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张遭,“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前者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地梨,后者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菊卷,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宝剖,一正寫洁闰,一側(cè)寫,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万细,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扑眉、胸無塵俗的襟懷。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腰素、疏影搖曳聘裁、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有了這兩個“閑人”弓千,月與竹柏有了無限的生機衡便!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洋访,何處無竹柏镣陕,可是有此閑情雅致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蘇軾與張懷民之外姻政,恐怕就寥寥無幾呆抑,全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汁展,“不得簽書公事”理肺,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jīng)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善镰,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妹萨,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換一個角度來看炫欺,月光至美乎完,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品洛,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树姨,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桥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tài)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帽揪,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辅斟。當然转晰,蘇軾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用王水照先生的話來說:“百年人生要做萬古江山的主人豈不是夢話嗎士飒?因此查邢,若以世間得失為人生的唯一營求,忙碌一生也不過是這個世界的過客酵幕∪排海”蘇軾沒有成為一過客,而我們呢芳撒?難道甘心做一過客邓深,不能放下什么“優(yōu)秀”呀未桥、“模范”呀、“職稱”呀芥备,得不到千方百計想得到冬耿,得到了也就無所事事了。
如果說《記承天寺夜游》是精妙之作门躯,那么《書臨皋亭》則是橫放之極。風格如此迥然不同的兩篇小品文酷师,主旨卻別無二致:風月無常主讶凉,閑者即主人。
自古以來寫山清水秀者多矣山孔,常人于此情此景懂讯,至多生出溢美之詞或流連之意;蘇軾則異于是台颠,竟憑空生發(fā)出慚愧之情來褐望。知足而至于慚愧之情溢于言表,盡顯天真串前,令人大感意外瘫里、拍案叫絕。東坡所慚愧之事荡碾,或許是為著壯志難酬谨读,謫居他鄉(xiāng)之人,竟有如此福氣享用這般超然之境坛吁。其實劳殖,東坡大可不必慚愧,既然身為自然之主人拨脉,又何須謙讓哆姻,何必慚愧?
想蘇軾身為一個戴罪之人玫膀,竟可以拋卻塵世的紛爭矛缨、個人的不幸,在一種寓意于物而不受制于物的精神狀態(tài)下帖旨,領略大千世界的無窮之美劳景,此種心境實屬難能可貴。心境愈是自由碉就,愈能夠發(fā)現(xiàn)美之所在盟广,蘇軾每到一處,便可以“耳得之而為聲瓮钥,目遇之而成色”筋量,無往而不樂烹吵,以此得到常人難以企及的美的享受。東坡自稱為閑人桨武,既是無奈肋拔,更是曠達。
然而越是心境悠閑呀酸、自由放松之“閑人”凉蜂,越能享受大自然造化之美妙,因為他擺脫了塵世俗物的糾纏和思想上的一切雜念困擾性誉,從而擁有了時間上的空閑和心靈上的清凈窿吩。試問在這個浮躁、功利的年代里错览,心為形役纫雁,身為物困的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像蘇軾一般豁達自適倾哺、寵辱不驚轧邪?“受萬物之備”就是感受到“萬物皆備于我”,也就是成為萬物之主人羞海。感恩大自然:白云忌愚,清江,山峰却邓,樹林任作者指點菜循,何等瀟灑?不時陪我左右申尤,任我欣賞癌幕,何等愜意?
人在江湖昧穿,身不由己勺远;文人有情,僧人無情时鸵,本是常理胶逢,可是,有時并不是這樣饰潜。蘇軾既被新黨迫害初坠,又被舊黨排擠,在官場的起起落落中彭雾,走向了超然:他關心的是天下蒼生的痛癢而不是個人的得失碟刺!無論個人遭受怎樣的待遇不能放棄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感慨是有的薯酝,理想是有的半沽,情懷是高遠的爽柒。于是我們看看他的《白首忘機: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者填。問錢塘江上浩村,西興浦口,幾度斜暉占哟?不用思量今古心墅,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榨乎,白首忘機怎燥。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谬哀,空翠煙霏刺覆。算詩人相得严肪,如我與君稀史煎。約他年、東還海道驳糯,愿謝公雅志莫相違篇梭。西州路,不應回首酝枢,為我沾衣恬偷。
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詞面上是寫錢塘江潮水一漲一落帘睦,但一說“有情”袍患,一說“無情”,此“無情”竣付,即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诡延,卻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古胆。所以肆良,“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逸绎,這就突出了蘇軾抒寫離情的特定場景惹恃,而不是一般的詠潮之作。下面以“問”字領起棺牧。錢塘江與西興浦口巫糙,都是吳中絕色風景,想當年“幾度斜暉”的情景猶在眼前颊乘,我們二人曾經(jīng)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呵曲秉!而現(xiàn)在卻是要與友人分開了采蚀,于是,景無情承二,人無情榆鼠,天地萬物都無情!時間亥鸠、空間通體無情啊妆够,情何以堪?负蚊!“斜暉”神妹,一則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家妆,二則此景往往是與離情結(jié)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鸵荠。此句以發(fā)問的形式,寫出:地下潮水的無情而歸伤极,天上夕陽的無情而下蛹找,這是以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無情,反襯人之有情哨坪!
“不用”以下四句庸疾,意謂面對人生的無情,既不必替古人傷心当编,也不必為現(xiàn)實憂慮届慈,只須超凡脫俗,“白首忘機”忿偷,泯滅機心金顿,無意功名,達到達觀超曠鲤桥、淡泊寧靜揍拆。這幾句,帶有蘇軾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強烈的哲理色彩芜壁,讀來令人感慨礁凡。
從上片寫錢塘江景,到下片寫西湖湖景慧妄,南江北湖顷牌,都是記述他與參寥在杭的游賞活動∪停“春山”窟蓝,朱靖華先生的版本作“暮山”,或許別有所據(jù)饱普,但從詞境來看运挫,似不如“春山”為佳状共。前面寫錢塘江時已用“斜暉”,此處再用“暮山”谁帕,難免有犯重之嫌峡继;“空翠煙霏”正是春山風光,“暮山”匈挖,則要用“暝色暗淡”碾牌、“暮靄沉沉”之類的描寫;此詞作于元祐六年三月儡循,恰為春季舶吗,特別叮嚀“記取”當時春景,留作別后的追思择膝,于情理亦較吻合誓琼。
“算詩人”兩句,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肴捉。參寥詩名甚著腹侣,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每庆。他與蘇軾肝膽相照筐带,友誼甚篤今穿。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缤灵,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蓝晒,千里迢迢腮出,至黃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芝薇,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胚嘲;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洛二,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馋劈。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這樣親密無間晾嘶、榮辱不渝的至友妓雾,在世上恐怕是不多見的了。如此志趣相投垒迂,正是歸隱佳侶械姻,轉(zhuǎn)接下文。
結(jié)尾幾句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机断、歸隱山水的志趣楷拳,進一步抒寫二人的友情绣夺。據(jù)《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欢揖,時時不忘歸隱陶耍,但終究還是病逝于西州門。羊曇素為謝所重她混,謝死后物臂,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产上。詞人借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象謝安一樣雅志相違棵磷,使老友慟哭于西州門下。
此詞抒寫深厚的情意晋涣,氣勢雄放仪媒,意境渾然。詞人那超曠的心態(tài)谢鹊,那交織著人生矛盾的悲慨和發(fā)揚蹈厲的豪情算吩,給你我以強烈的震撼!曲盡心態(tài)佃扼,立志歸隱偎巢,然而蘇軾走到生命的完成,也沒有做到“雅志莫相違”兼耀,于參寥子而言是失言压昼,或者說是失約吧。一嘆瘤运!至情至性之人如蘇軾窍霞,其心中并不是僅僅有參寥子一人,而是黎民百姓啊拯坟,所以但金,蘇軾失約是自然,踐約是反常郁季。一贊冷溃!
2013年12月28日10: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