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学瘦金体两年多的张同学是一个动不动就爱骂人的“老铁”,虽然同学们都讨厌他这一点,但他的瘦金体写的还是很好的的,还很喜欢指教初学者,大家平常都很喜欢和他聊天。
最近不知道他怎么了,不仅不像往常一样每晚在群里打卡练字,我和他交流练字心得时他也总是爱答不理的,在我的追问下,他才扭扭捏捏的告诉我,一星期前他和女朋友分手了,因为女朋友嫌他不仅经常在大庭广众下对自己爆粗口,而且日常的交往中稍不顺心也会脏话连篇口无遮拦,在他又一次在众人面前对她爆粗口时,她平静的和他说分手了———— 接下来的一周,他不仅戒掉了说脏话,连说话顺带戒了,所以我们看不到他冒泡,他现在整日忙着借酒消愁呢。
听他说完,我毫不犹豫的说:“这确实是你不对啊,你这是罪有应得(在口无遮拦 这一方面我也强不到哪里去)
他向我发来一个崩溃的表情,然后用语音气若游丝的问我;大师,我想短期出家 炼化爱说脏话这个毛病,你能不能收了我?
我无奈的告诉他;第一;我现在还是小沙弥没资格给你剃度,,再说你脾气那么臭,就算有资格我也不会收你。
第二;如果仅仅是为了戒掉说脏话这个毛病,那么 我有更好的办法——持五戒。五戒是在家居士戒,也是一切戒律的总纲。持五戒的操作也很简单,受戒的仪式也不繁琐,你大可以一试。
持戒可以通过不一样的体验,获得关于佛法全新的视角和认知,当然,还有关于你自己的。
他犹犹豫豫的说过了一大堆的担忧,“我说出家只是开玩笑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样做的必要性,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确立一个共识;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空中都曾经不约而同的有过“持戒”的经历。
——戒烟、戒 酒、戒色、乃 至 戒反式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而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无论你想摆脱的是哪一种恶习,你最后的结果大概率都是失败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有三点;
1.你低估了戒掉“恶习”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
2.你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
3.基于以上两点,你对改掉恶习这件事需要付出的努力太乐观了
每个人都可以改掉恶习,你也可以,但没有人可以轻易改掉恶习,你也不行。如果你以为戒掉恶习很简单,那你终将会用行动证明简单的是''放弃戒掉恶习''
而“短期持戒”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究其根本只有一个问题:目标背后的假设和现实不符,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确保目标背后的假设正确,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
那么,在戒掉恶习这件事情上,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假设正确呢?
很简单;减损对自己“持戒能力”的预期————千万不要把自己想的太厉害。
为什么要减损对自己能力的预期呢?原因有二
1.人总是会下意识地“自视甚高”,有一米的能力,会夸大成一米五,减损一下预期,更贴合实际。
2.减损对自己“持戒能力”的预期这件事本身就可以增加自己的“持戒能力”,因为持戒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它不单单是我们以为的意志力。还有自我认知能力、预期修正能力、对戒律重要性的认识能力等等,而减损对自己能力的预期这件事就是“自我认知能力”强大的体现。
不论如何,减损对自己能力的预期只是一种优秀的“认识”,任何优秀的“认识”都必须通过行动来体现它的优秀,而减损预期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就是“短期持戒”。
之所以要先短期持戒而非直接长期持戒,原因大致有三
前者需要的心理建设更少,和真正的受戒不同,短期持戒是一种“对自己的承诺”,违约风险更低,与此同时体验也就更轻松。
前者的项目的可选性更大,所以调动的主观能动性就越多。
前者明确的时间限制代表更加精纯的注意力投入———长期令人绝望,短期令人信心满满,充满坚持的理由。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虽然短期持戒门槛更低,让人更有信心,但它“防非止恶”的效果会不会与此同时也大打折扣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要知道:无论你要戒掉什么恶习你的对手都不是恶习本身,而是恶习对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体验来“控制”你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你想要摆脱“控制”,还是要在体验上面下功夫。
生物学家发现,人的认知习惯不是怎么想怎么做,那是怎么做怎么想——来自身体的生理体验对大脑神经通路的形成是最直接、彻底的,这也是我强调“体验”二字的原因所在。
很多穷人一辈子不出山,结果穷了一辈子,有一些穷人觉额的说,这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走出了深山老林,进入了城市的钢铁森林。
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穷了一辈子,但还是有一些佼佼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我看来这些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出山与否,而在于“信息”二字——世界向穷人展示的信息太少了,少到他们根本不足以作出任何判断。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可以去哪里?因为贫穷阻断信息。而信息,是人类选择自我的依据。
只有出山,才能获取关于世界多样性的“直观体验”,只有“直观体验”,才能颠覆他们的世界观,重塑他们的认知。
这一过程越激烈,人获得的改变就越大。
如果眼里没有草原,你就会忘了自己是马——宋冬野
毕竟,只有当这些穷人见过真正的阔人以及阔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之后,(不是村头李员外那种),他才会有成为一个“阔人”的冲动。
毕竟,只有酒色之徒体验过清净的极乐之后,他才会有成为一个修道人的向往。
还是那句话,信息是人类选择的依据,而获得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行动——体验是最能改变人类行为的信息,而只有行动才能产生体验。
而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认知上去了行动跟不上,那么你的认知迟早也会反弹回来的——正所谓“做法不变,结果不变”。
从这个角度看,持戒多久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必须马上开始持戒。至于时间太短会不会有效的问题,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对一段经历的观感不在于全部体验,而在于其中的峰值和关键节点的那些瞬间。也就是说,想要改掉恶习,我们就需要改掉恶习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体验。
——就像张同学,他听了我的话,持不骂人戒一个月,结果人际关系逐渐好转,他感受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好感,现在他已经不用持戒了,因为他已经戒掉了骂人——人到岸的时候,也就是船失去价值的时候。
而且他现在就算真的一辈子持不妄语戒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他而言,这条路上已经没有障碍了。
他用这一个月的体验,造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而他行,你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