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阀参,月有陰晴圓缺
中華民族在對宇宙的認(rèn)識中比較重視月亮,早在《禮記》中瞻坝,就記載秋日的傍晚蛛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所刀,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衙荐。文人騷客,更是留下了千古傳唱的名句浮创。
“江畔何人初見月忧吟,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斩披,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
“今人不見古時月溜族,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垦沉,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煌抒,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厕倍,此事古難全寡壮。”月圓月缺讹弯,本是一種天象况既。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對月亮傾注了無限溫情组民。月亮棒仍,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故鄉(xiāng)、鄉(xiāng)思與相思邪乍,滿月則象征了圓滿降狠、團(tuán)圓。
不過庇楞,在心學(xué)宗師王陽明看來榜配,“月”卻別有內(nèi)涵。
若人有眼大如天吕晌,還見山高月更闊
王陽明一生寫過很多關(guān)于月亮的詩蛋褥,有兩首比較有意思。
第一首是十一歲寫的睛驳。有一次他的父親跟朋友喝酒吟詩烙心。有一個人吟著吟著膜廊,只吟成了兩句,旁邊這個十一歲的小孩接著把下兩句完成了淫茵。父親的朋友們很驚奇爪瓜,說“這個孩子會作詩啊匙瘪?”
王陽明說:“我隨便作作啦铆铆!”
大家說:“你會作詩,那好丹喻,我們出個題目薄货,你作作看“郏”抬頭看見月亮從山巔升起谅猾,說,你就作山月之詩吧鳍悠。王陽明隨口就作了一首詩:
山高月遠(yuǎn)覺月小税娜,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贼涩,
還見山高月更闊巧涧。
“山近月遠(yuǎn)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遥倦“”這句話說明了這樣的一個事實(shí):我們看問題,往往會被它的表面所欺騙袒哥。而且缩筛,我們的視覺,直覺堡称,聽覺等瞎抛,都會欺騙你。很難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却紧。
也就是說桐臊,只要你視野開闊了,思想開放了晓殊,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断凶,而不會被它的表面所欺騙了。因為從高處看低處是容易的巫俺,清楚的认烁。使用你的思想如果能在一切之上,你就可以輕易的看穿一切。
天上之月長缺却嗡,心中之月長圓
第二首詩是一年中秋節(jié)寫的舶沛。
去年中秋陰復(fù)晴,今年中秋陰復(fù)陰窗价。
百年好景不多遇如庭,況乃白發(fā)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tuán)圓永無缺舌镶。
山河大地?fù)砬檩x柱彻,賞心何必中秋節(jié)!
王陽明認(rèn)為豪娜,天上的月陰晴圓缺餐胀,沒有定數(shù)。去年八月十五天陰了又晴瘤载,今年中秋直接就一陰到底否灾。人的一生,能遇見多少次光明的滿月呢鸣奔?恐怕沒有幾次墨技。
而且,月圓月缺挎狸,都是我們看到的假象扣汪,真正的月亮卻從未有過圓缺。正如我們內(nèi)心的良知锨匆,所有人都擁有同樣的良知崭别,只是大多數(shù)人的良知被私欲、貪欲恐锣、名利茅主、嫉妒、妄念遮蔽了土榴,猶如被遮住的月亮诀姚。
退一步說,滿月也就持續(xù)一會玷禽,天上的月亮總是長缺的赫段。人生一世,不僅天上的月亮是常常有缺的矢赁,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也總是留有這樣糯笙、那樣的缺憾。魯迅曾說過坯台,中國人往往追求一種“圓”炬丸,幻想著生活都是十全十美的。其實(shí),人生何曾“圓”過稠炬?天災(zāi)人禍焕阿、意外事故、功名不就首启、事業(yè)無成暮屡、家庭矛盾、健康欠佳毅桃、愛恨情仇褒纲、生離死別,哪一項都可能遇到钥飞。人生就是一道道坎莺掠,你不得不面對。
從某種意義上講读宙,人生的“不圓”是絕對的,“圓”則是相對的彻秆。就像月亮有陰伏、晴出结闸、團(tuán)圓唇兑、缺損一樣,自古難以十全桦锄。
所以扎附,王陽明告訴我們,人生只有一種滿月结耀,那就是心中的滿月留夜。只有回到自己,讓自己的心光明饼记,才能擁有真正的滿月香伴!心里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具则,心里光明即纲,世界便清晰透亮。
內(nèi)心光明的人博肋,能夠燭照世界低斋。內(nèi)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匪凡,一片生機(jī)膊畴。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tuán)圓永無缺”只要養(yǎng)得一顆光明心病游,把握唇跨、尋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良知”稠通,就如同有了千年不滅的光明的月亮,任他花開花落买猖,任他陰晴圓缺改橘,我心中自有無限光明、圓滿與富足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