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篇報道愧旦,說有這樣一張照片世剖,曾獲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2011年全球攝影大賽自然類一等獎,照片頗有意蘊:一只青蛙靜坐在樹枝上笤虫,抱著樹葉仰望天空旁瘫,洋洋灑灑的雨絲從身旁飄落祖凫。這幅作品畫面唯美,生動有趣酬凳,精妙之處在于青蛙在雨中如人飲水惠况,冷暖自知。美的東西不需要解釋宁仔,毫無疑問這幅照片受到許多國際網站和報刊的賞識并紛紛轉載稠屠。
可是有位攝影專家指出,這張照片是擺拍的翎苫,根本不值一提权埠。因為青蛙動作敏捷,難以近人煎谍,怎么可能乖乖地配合拍照呢攘蔽?為了做到這一點,攝影師癱瘓了青蛙的脊椎粱快,剝奪其自由行動能力秩彤,再用粘膠將青蛙的四肢固定在樹枝和樹葉上。若是放大照片仔細端詳事哭,不難發(fā)現(xiàn)青蛙神態(tài)疲憊漫雷,腿上還有受傷的痕跡。拍完照片沒多久鳍咱,這只可憐的青蛙就被折磨致死降盹。
看到這篇報道,我不禁想起《浮生六記》中的與之類似的情節(jié)谤辜。倘若那外國友人看過蓄坏,只怕他會慚愧得覺得自己有抄襲之嫌。
原文:
余閑居丑念。案頭瓶花不絕涡戳。蕓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脯倚。而畫中有草蟲一法渔彰,盍仿而效之⊥普”余曰:“蟲躑躅不受制恍涂,焉能仿效?”蕓曰:“有一法,恐作俑罪過耳植榕≡俨祝”余日:“試言之∽鸩校”曰:“蟲死色不變炒瘸,覓螳螂蟬蝶之屬淤堵,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什燕,或抱梗粘勒,或踏葉,宛然如生屎即,不亦善乎?”余喜庙睡,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技俐。求之閨中乘陪,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張佳瑋譯文:
我閑居在家時雕擂,案頭桌上啡邑,瓶花換不完。蕓道:“您插花兼?zhèn)滹L情雨露多般妙處井赌,可謂是精妙入神了谤逼。只是畫畫里頭,有草蟲之法仇穗,何不仿效一下呢流部?”我說:“蟲子踟躕爬行,不受控制纹坐,怎么個效仿法呢枝冀?”蕓道:“有一個法子,就是怕罪過了耘子」”我道:“說說看呢?”蕓道:“蟲死了谷誓,樣子不變绒障。咱們找螳螂蟬蝶之類,用針刺死捍歪,用細絲扣著蟲脖子户辱,系在花草之間,整理一下蟲腳:或抱著花梗费封,或踩著葉子,栩栩如生蒋伦,不好么弓摘?”我聽了大喜,就按她的法子來辦痕届,看到的人無不叫絕∪拖祝現(xiàn)在怕是未必有如此會心的女子了末患。
從文中看,眾人對此事的價值取向很一致:“見者無不稱絕锤窑¤嫡耄”而作者沈復的價值取向也很是明確:“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渊啰√匠鳎”都是對這一做法的贊揚和驚嘆。好像絲毫不見對動物生命摧殘的內疚绘证,唯有陳蕓一句“恐作俑罪過耳”隧膏。讀過《浮生六記》的人都不會忘記陳蕓這個女子,林語堂先生評價陳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嚷那。她心路活潑胞枕,通文辭、善解語魏宽,憐愛生靈腐泻。沈復眾姐妹中王二姑喜折花,陳蕓很生氣队询,還懟她派桩。
王素憨,逢花必折娘摔,蕓叱曰:“既無瓶養(yǎng)窄坦,又不簪戴,多折何為凳寺?”
沈復特別喜歡盆栽插花之道鸭津,可是陳蕓憐愛花木,不讓剪肠缨。
次取牡丹逆趋,雖無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晒奕。以蕓惜枝憐葉闻书,不忍暢剪,故難成樹脑慧。
可就是這樣一個心腸柔軟魄眉、賦予生命靈性的人,卻提出“蟲死色不變”的奇思妙想闷袒,實在讓人瞠目坑律。且不論當時是否有敬畏生命之說,單就為了藝術而創(chuàng)造藝術這一點囊骤,真的值得褒揚嗎晃择?
比如攝影家為了拍攝出萬鳥齊飛的壯觀景象冀值,燃放炮仗驚飛鳥群,結果導致許多鳥窩被鳥媽媽放棄宫屠,里面的鳥蛋再也沒有孵化出來列疗。比如為了制作出精美而動人的蝴蝶標本,拿針從蝴蝶的胸部中央垂直插入浪蹂。
比起犧牲動物生命抵栈,有些藝術家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放過,他們?yōu)榱四軇?chuàng)造出更加卓越的作品乌逐,為了能感覺到某種一般人無法接觸的幻想竭讳,而大量吸食煙酒,甚至毒品浙踢。這種非常人能接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tài)绢慢,導致這一批藝術家為了追求作品無上魅力和美感,而犧牲了年輕的身體洛波。這種“等價”的交換胰舆,都是用血淋淋的肉身去換回那幾張傳世之作。
這些藝術“殉道者”用“自我摧殘”的方式成就藝術蹬挤,著實令人敬佩缚窿。可是這種精神和藝術價值取向焰扳,又是否真的值得推崇倦零?
某人說:萬物自有定律,美貴在天成吨悍,發(fā)自生氣和靈動扫茅。如果美非要以傷害作為代價,我寧愿生活在真實的丑陋中育瓜,與暴力炮制的美離得越遠越好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