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5 day 6
在巴黎游歷的最后一天。一早去Avis車行還車褂策,之后打車到了拉雪茲公墓是早上八點峭判,剛剛是開門的時間。
對于拉雪茲公墓的興趣源于2013年棍好,讀到臺灣作家彭怡平老師的一本書《安格爾的小提琴》仗岸。書中描繪了拉雪茲公墓并有配圖,并且當時在聽她的講座時也曾看到過照片聽她描述過借笙,才知巴黎的公墓如同公園一般竟然可以如此典雅優(yōu)美扒怖。那時就萌生了去巴黎旅游的話一定要去這里實地感受。
由于進入墓園時間太早业稼,似乎還沒什么人盗痒,九月底的巴黎天氣已經(jīng)轉涼了,尤其進入如此安靜的墓園更覺清冷低散。手里拿著之前在網(wǎng)上下載的地圖俯邓,進門又拍了一張導覽圖骡楼,一個人裹著衣服前行,邊走邊尋找?guī)孜幻说哪沟亍?br>
從大門一進來就知道今天不虛此行了看成,正對著大門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君编,兩旁便是一個個墓地,掩映在綠影婆娑的樹叢中川慌,有精美的雕像吃嘿,有如同小小教堂一樣的建筑搭建在墓碑前后,還鑲嵌有希臘柱式梦重,也有些彩繪的兑燥,非常華貴,確實被驚艷到了琴拧,稱作雕刻藝術博物館也一點不為過降瞳。
先從尋找波蘭音樂家肖邦的位置開始,此時有一個白頭發(fā)穿黑衣的老頭出現(xiàn)蚓胸,用手勢指著要讓我隨他過去挣饥,嘴里說著肖邦的名字,于是遠遠跟過去沛膳,老頭在肖邦的墓地前停下來扔枫,過去看果然是音樂家的墓碑,這下倒是省了尋找的力氣了锹安。老頭指著肖邦對面的墓碑說了一大堆短荐,大致意思和盧浮宮有關,于是用手機輸入墓碑上的名字搜出來才恍然大悟叹哭,原來是盧浮宮的第一任館長德農忍宋,盧浮宮有三個館,分別是黎塞留館风罩,敘利館糠排,另一個是德農館,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超升。陳列蒙娜麗莎的那個館就是在德農館入宦,難怪白發(fā)老頭提到了蒙娜麗莎,一開始還有些迷惑沒明白他的意思廓俭。
之后老頭介紹說他在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了云石,愿意給我做向導帶我參觀唉工。想了想整座墓園看著就我一個人研乒,跟隨著一個奇怪的老頭游覽也不確定他的真實身份,還是覺得有些不安全淋硝,于是婉拒了他雹熬,老頭見狀就急匆匆走開了宽菜。
墓園實在太大,劃分了大概有90多個區(qū)竿报,每個區(qū)標明了編號铅乡,每條道路也都有名稱。事前做攻略也記錄了一些名人所在的區(qū)域烈菌,按著地圖找編號阵幸。墓園應該是建在一個山坡上,上上下下走了很多路芽世,一路上風景優(yōu)美挚赊,完全沒有通常墓園的陰森氣息。偶爾有轟鳴的汽車在清掃滿地的落葉济瓢。路上看到了印象派畫家畢沙羅的墓地荠割,還看到有些華人家族也葬于此。
拿著地圖尋找巴爾扎克的墓碑旺矾,找了好多圈也沒找到他所在區(qū)域的編號蔑鹦。這時看到漸漸有三兩人進來,像是當?shù)鼐用窕妫闵先柭泛啃啵€是沒弄清楚,實在太大扒吁,而且誰沒事兒也不可能對這種地方了如指掌』鸨牵現(xiàn)在想想拿著地圖問詢行人墓碑的路線還是挺搞笑的。
繼續(xù)迂回曲折坡上坡下的穿行雕崩,總算找到巴爾扎克所在區(qū)域的編號了魁索,只是這一大片區(qū)域里一個個找起來屬實困難,然后聰明了一下盼铁,在網(wǎng)上查了攻略粗蔚,找到巴爾扎克墓碑上的頭像照片,結果遠遠地就看到了和照片一樣的一個綠色雕塑頭像饶火,走過去一看果然就是他了鹏控,墓碑就在路邊上,得虧沒進里邊大海撈針肤寝。拍了一張照片当辐,算是此行結束。
之前做了攻略鲤看,有哪些名人分別住在哪幾個區(qū)缘揪,比如劇作家莫里哀、畫家安格爾、雅克路易大衛(wèi) 找筝、愛爾蘭著名詩人劇作家王爾德等等蹈垢。實在走累了,找了幾個代表一下也算不虛此行了袖裕。
就這樣在幽靜的墓園里走走看看曹抬,不知不覺竟然逛了兩個半小時,快出來的時候急鳄,才有三三兩兩的游客或當?shù)厝岁懤m(xù)進入谤民。
在十年前的新浪微博和朋友圈里寫道:“我會選擇一座墓園比方拉雪茲,在鋪滿秋葉的墓地前在午后的暖陽下疾宏,伴著那些安息的幽靈安靜地讀完一本書赖临。”
這個愿望在10年后才終于達成灾锯,至于坐在墓園里讀一本書兢榨,這個嘛…落葉鋪滿了,暖陽快出來了顺饮,讀書還是別矯情了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