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知乎上的一個問題雕欺,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回答:
我家背景:我老婆在中科院心理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拿了兩個發(fā)展心理學博士,我本人在商學院隐圾,從事心理學相關的培訓邓夕、教學和科研也有20年以上的經(jīng)驗。兒子快五歲了顷链。
首先目代、不能迷信學過心理學的人。
心理學家和其他人一樣蕴潦,也工作繁忙像啼,不一定有時間關注孩子。心理學里專業(yè)很多潭苞,很多專業(yè)和育兒相去甚遠忽冻。
即使是教育或者發(fā)展心理學專業(yè)的,也不一定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恰當?shù)貞迷趯嵺`當中此疹。如同管理學教授不一定能做好總裁僧诚,好的總裁也不一定需要管理學博士學位。
總體來說學過心理學的人應該比沒學過的人更懂心理學蝗碎,但是差別沒有那么大湖笨。我見過很多心理學教授育兒方式大有問題,也見過很多沒學過心理學的人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心理學的原則蹦骑。
我家的育兒原則:
理論指導育兒慈省,詢證育兒(Theory-driven,Evidence-based)
給大家?guī)讉€例子:
1眠菇、不盲目攀比
因為熟悉孩子發(fā)展的階段边败,我們可以清楚全面地認識孩子的發(fā)展。比如:小海豚三個月的時候翻身捎废,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笑窜,和大部分孩子一樣;說話和走路都比一般孩子早(我們能量化到底有多早)登疗;有些能力發(fā)展不如大部分孩子(我們大體知道是哪些能力排截,也大體能量化差異有多大)。有了這些知識為依托辐益,就不會因為和別的孩子比較而妄自菲薄断傲。
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
注意我用的是發(fā)展智政,而不是教育艳悔。因為育兒更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所謂的“教育”女仰。家長可以“強迫”孩子打招呼猜年,但是不能迫使孩子有禮貌。
太多的父母過度教育疾忍,尤其是過份強調(diào)智力因素乔外。
孩子的發(fā)展有三個主要方面:身體、認知和情緒社交一罩。
身體健康我就不細講了杨幼。認知方面也毋需贅述,相關的內(nèi)容太多了聂渊。
太多的父母過于注重認知和行為差购,而忽視了情緒。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懂禮貌汉嗽,會分享欲逃。但是往往是通過強迫,威逼饼暑,利誘等手段迫使孩子就范稳析,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情緒進而引導。
再比如孩子在學校玩玩壓力已經(jīng)很大弓叛。父母在家還要“圍追堵截”彰居,和老師一起“壓迫”孩子學習。如果家都不能成為孩子的“避風港”撰筷,那孩子豈不是“走投無路”了陈惰。
3、擇校擇什么毕籽?
香港情況特殊抬闯,從本地名校到各種真假國際學校不一而足,家長往往在選學校的時候挑花了眼影钉。要想在擇校問題上不顧此失彼画髓,左右為難,最好的辦法就是“理論驅(qū)動”平委。
首先奈虾、明確對教育方式和目標的期待;
然后廉赔、對所有的學校進行調(diào)研肉微;
最后、選擇符合教育理念的學校申請蜡塌。
我們做出了很多努力碉纳,最終進入了我們的第一選擇。
這個策略也讓我們節(jié)省了時間和精力馏艾。一般的香港父母申請十幾家學校是常態(tài)劳曹,我們只申請了幾家就解決了問題奴愉。
即使您所在的地方選擇比較少,明白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能幫助和校方老師交流铁孵。
4锭硼、理論驅(qū)動和詢證育兒
我們幾乎每一個和孩子相關的決策都會拿相關的理論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來進行論證。
比如小朋友是否可以看iPad蜕劝,應該看多久檀头,看什么內(nèi)容?再比如孩子不愛打招呼怎么辦岖沛?不愛上學怎么辦暑始?
大家關心的問題大都有相關的研究,作為心理學家可以很自然地接觸和吸收這些研究成果婴削。這可能是學心理學的人在育兒方面的最大優(yōu)勢吧廊镜。
結語:
一、學心理學與否馆蠕,育兒必須尊重孩子發(fā)展的規(guī)律期升。
二、家長應該知道自己的育兒方式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互躬。
三播赁、不斷的反思,學習和改進是很有必要的吼渡。
(注:本文首發(fā)于愛貝睿學堂容为,本人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