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1 治理文化
1.1 公司治理有兩種文化
1.2 邏輯
1.2.1 股東文化搂蜓,經(jīng)營班子向股東的利益負責板熊,而且他們的眼里只有股東利益帘饶。通常美國公司是股東文化
1.2.2 利益相關著文化甜无,經(jīng)營班子不僅要向股東負責,還要向利益相關者負責喳张。歐洲和日本通常是利益相關者文化续镇。
1.2.3 經(jīng)營班子擔負“企業(yè)社會責任”等于違約
1.3 感悟
1.3.1 美國的公司治理倡導股東文化,如果有錢一定要投美國的公司
1.3.2 歐洲和日本公司是利益相關者文化销部,找工作盡量找這樣的公司摸航。
2 治理原則
2.1 公司治理有兩種原則
2.2 邏輯
2.2.1 信托原則,企業(yè)的經(jīng)營者要時刻把自己想象為企業(yè)的所有者
2.2.2 商業(yè)談判原則舅桩,用人不疑酱虎,疑人不用。
2.2.3 信息不對稱程度決定公司治理結構擂涛。例如:煉鋼廠的股東很多读串,制藥廠的股東很少。
2.3 感悟
2.3.1 中國企業(yè)尤其是國企通常都是信托原則。
3 范高科案例
3.1 信托原則和商業(yè)談判原則很難分清對錯
3.2 邏輯
3.2.1 范高科倉促簽署賣公司協(xié)議爹土,股東需提前納稅,因此集體訴訟
3.2.2 范高科應訴理由踩身,用人不疑胀茵,疑人不用。應該由專家作決策
3.2.3 但范高科仍然敗訴挟阻,美國的公司不得不去請第三方的機構去論證55大于38的事
3.3 感悟
3.3.1 在中國琼娘,真的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附鸽。只要有上級脱拼,就勤請示勤匯報。
4 公司并購
4.1 惡意收購其實并不是惡意
4.2 邏輯
4.2.1 美國不同的州設立不同的法律限制惡意收購坷备,限制比較松的熄浓,高管忠誠度比較高,公司更有活力省撑。
4.2.2 公司收購是兩家股東的事情赌蔑,最不高興地就是被收購公司的高管,但經(jīng)營不善也是因為他們
4.2.3 一般公司被收購后竟秫,兩家公司的股票都會上漲娃惯,藍領工資會上漲;因為大家相信被收購公司的資源沒有充分發(fā)揮肥败,新公司會帶來活力趾浅。
4.3 感悟
4.3.1 一般來講,公司收購帶來的多數(shù)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