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天命觀之二
立身處世三支點:命镣丑、禮、言
讀完《論語》二十篇娱两,當你掩卷合書之時莺匠,你會發(fā)現(xiàn)《論語》二十篇的結尾最后一章竟然是: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十兢;不知禮趣竣,無以立也;不知言旱物,無以知人也遥缕。”
意思是:孔老夫子說:“不知命宵呛,無法成為君子通砍;不知禮,無法自立;不知言語封孙,無法知人》碛”
《論語》一書虎忌,看似雜亂無章,沒有前后上下邏輯順序橱鹏,其實不然膜蠢。孔門弟子和再傳弟子在編纂《論語》之時莉兰,肯定是經過深入討論和反復琢磨的挑围,每篇的開篇之章和結尾之章都蘊含著深意,如不深入理解體會糖荒,很容易草草收場杉辙。這一章作為《論語》全書的總結, 且是壓軸之章,應該是“玉振”之章捶朵,必有深刻含義蜘矢,可以說非常重要。
孔門學說的依據是堯舜文武周公之道综看,其“郁郁乎文哉”的最切實的落腳處品腹,就在于命、禮红碑、言這三個支點上舞吭,說到底,《論語》就是立身處世的學說析珊。
關于“命”的問題羡鸥,前天在《孔子的天命觀》作了膚淺地認識。在《為政》篇里唾琼,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兄春;在《季氏》篇里,孔子說“君子有三畏”锡溯,其中第一畏便是“畏天命”赶舆,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孔子所說的“命”祭饭,按照我們的理解芜茵,應該是指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歷史的變遷規(guī)律和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倡蝙,還應該包括個人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和時代趨勢而造成的命運與歸宿九串。所以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砼ィ”如果你不知道這些品山,沒有自知之明,你怎么可以把握住自己呢烤低?話說回來肘交,孔老夫子自己不也是“五十而知天命”的嗎?到了半百之年扑馁,人生都走過了大半歷程才知道自己的歸宿的嗎涯呻?又何況我們這些人呢?
命的問題很復雜腻要,要“知命”談何容易复罐。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沒有專門的雄家、長期的對命的思考和體驗效诅,真的不知“命”為何物。
人有兩種“命”咳短,一是自然生命填帽,就是生老病死的過程;二是社會生命咙好,就是貴賤窮達的過程篡腌。若再加一條精神生命,就是三條生命勾效。這三條相互區(qū)別嘹悼,又渾然一體,共同構成了我們“命”的實質层宫。
人們總是向往著生杨伙,而回避老病死;向往著富貴喜樂萌腿,而回避哀怒窮賤限匣,但人生哪有這樣如意的事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毁菱∶姿溃《周易》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贮庞,命運就在這里分野了峦筒。所以,君子有君子的命運軌跡窗慎,小人有小人的命運軌跡物喷。作為君子會“坦蕩蕩”卤材,求仁得仁,求義得義峦失,而不會斤斤計較于貴賤貧達扇丛,這是知命者的境界。不知命的人則“常戚戚”宠进,整天惶惶然被動于命運的運行中晕拆,不論怎樣去鉆營去折騰,都處于一種可悲的地位中材蹬。
關于“禮”,孔子在《泰伯》篇里強調過“立于禮”吝镣,在《季氏》篇里教兒子孔鯉時又說“不學禮堤器,無以立”,所以末贾,其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闸溃,都是認為個人立身處世離不開禮。這里的禮拱撵,不僅僅是指什么具體的禮儀辉川、禮節(jié),甚至也不僅僅是指禮制拴测,而是包括所有這幾方面在內的傳統(tǒng)禮義乓旗,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傳統(tǒng)文化”概念。因此集索,一個人不懂得“禮”屿愚,怎么可能在這世界上立身呢?更不用說做一番事業(yè)和成就來了务荆。
關于“言”妆距,在《論語》里更是很多,如“巧言令色函匕,鮮矣仁”娱据;“巧言令色足恭,鮮矣仁”盅惜;“始吾于人也中剩,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酷窥,聽其言而觀其行”咽安;“不學詩,無以言”等等蓬推。都是說的一個人的言語和實際品德的關系問題妆棒。“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識別一個人的言語糕珊,多少還是可以識別一個人的动分。俗語說“聽話聽音”,“音”是什么红选?絕非“聲”澜公。《禮記·樂記》說“凡音之起喇肋,由人心生也坟乾。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蝶防。感于物而動甚侣,故形于聲。聲相應间学,故生變殷费;變成方,謂之音低葫∠晗郏”聲是外在的,音是內在的嘿悬。如果你不能識別一個人的言語实柠,那么你就不能真正認識這個人,而很可能被他所蠱惑鹊漠、所蒙騙主到。這就是孔子最后強調“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的道理所在躯概。
反觀自己登钥,年近六十仍迷惑于人迷惑于事,不知自己天命所在娶靡。好在經典醍醐灌頂牧牢,圣人耳提面命,于今立志于斯矣姿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