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心徑熟 不遣有窮途
“懷”字作為名詞有心意和抱負的含義刃滓,以此為題的詩一般都是比較直接表達作者的真實心境狂票。詩歌的創(chuàng)作,雖不似章回體小說那樣有必然的情節(jié)連續(xù)性蚊锹,但同一作者寝优、不同時期、相近題材的詩歌作品枫耳,卻也往往有可供稽考的內(nèi)在情境轉換。
(一)感懷言志
《感懷詩一首》(時滄州用兵)是杜牧現(xiàn)存詩作中創(chuàng)作時間可考的最早的一首孟抗,作于唐大和元年(827)迁杨,以“感懷”為名其言志的目的顯然非常明確∑嗯穑《樊川集》的編者裴延翰(杜牧的外甥)在樊川集序言中用“刺當代”三字定義了此詩的創(chuàng)作目的铅协。“刺”在這里是“斥責摊沉、指責”之意狐史,看來即將開啟仕途人生的杜牧,即使不是對當時很多現(xiàn)實狀況感到非常不滿说墨,也是有很多自己的抱負準備施展骏全。那么他到底“斥責”或“指責”的是當代的什么問題呢?詩中寫道:
1.如何七十年尼斧,汗赩含羞恥姜贡?韓彭不再生,英衛(wèi)皆為鬼棺棵。兇門爪牙輩楼咳,穰穰如兒戲。累圣但日吁烛恤,閫外將誰寄母怜?
2.茹鯁喉尚隘,負重力未壯缚柏。坐幄無奇兵苹熏,吞舟漏疏網(wǎng)。
3.一日五諸侯船惨,奔亡如鳥往柜裸。取之難梯天,失之易反掌粱锐。
以上這幾聯(lián)詩疙挺,一方面是在說唐王朝自“安史之亂”起,七十余年來面對藩鎮(zhèn)的囂張跋扈怜浅、時叛時附的情況铐然,一直沒有找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蔬崩,另一方面則是講唐王朝無兵可調(diào)、無將可任的窘境搀暑。這些都只是在陳述現(xiàn)象沥阳;
4.圣云繼之神,神仍用文治自点。德澤酌生靈桐罕,沉酣薰骨髓。旄頭騎箕尾桂敛,風塵薊門起功炮。胡兵殺漢兵,尸滿咸陽市术唬。
這四聯(lián)詩薪伏,前兩聯(lián)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采用魏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粗仓,中國既安嫁怀,遠人自服”(《貞觀政要》)的主張,成就了初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借浊。但李世民在正式實施魏徵的建議之前與群臣的討論中塘淑,時任宰相的封倫(字德彝)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魏)徵書生蚂斤,好虛論朴爬,徒亂國家,不可聽橡淆≌儇”,后來李世民還是堅持采用了魏徵的建議逸爵。結果天下大治具滴,此時封倫已卒,李世民不無遺憾地表示:“惜不令封德彝見之师倔」乖希”,這件事被杜牧寫進了另一首詩中“蟪蛄寧與雪霜期趋艘,賢哲難教俗士知疲恢。可憐貞觀太平后瓷胧,天且不留封德彝显拳。”(《過魏文貞公宅》)搓萧。杜牧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間在“安史之亂”之后七十余年杂数,此時才是真正的“貞觀太平后”宛畦。歷史用更長的時間,證明了封倫意見正確性的一面揍移,杜牧反用李世民的話次和,實在是感慨世上為何再也沒有出現(xiàn)封倫這樣有真知灼見的賢哲宰相。在更久遠的歷史上那伐,當尚為太子的漢元帝向漢宣帝建議重用儒學之士時踏施,漢宣帝曾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罕邀、王道雜之读规,奈何純?nèi)蔚陆蹋弥苷跞忌伲∏宜兹宀贿_時宜,好是古非今铃在,令人眩于名實阵具,不知所守,何足委任6ㄍ(《漢書.元帝紀》)”阳液。這些話與封倫批評魏徵的話何其神似!漢宣帝當時甚至頗有先見之明地嘆息道:“亂我家者揣炕,太子也帘皿。”畸陡,西漢王朝后自元帝始逐步衰落鹰溜。西漢終被王莽篡位,建立新政權丁恭,以儒家理論開啟了一場全面復古的烏托邦式的改革曹动。結果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牲览、經(jīng)濟崩潰墓陈、政權傾覆,本人身首異處第献,后來還被白居易吐槽“王莽謙恭未篡時”贡必。
唐初,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得以即位庸毫,迫切需要緩和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仔拟,并希望以優(yōu)異的政績贏得廣大民心,從而獲得普遍認可飒赃,來證明他取得政權的合理性理逊。所以橡伞,表面上采用魏徵的建議是唯一合理的選擇。但以唐王朝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晋被,并沒有全依魏徵之言“偃革興文”兑徘。不必細數(shù)唐初的眾多猛將名帥,李世民本人就是一位從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淬煉出來的優(yōu)秀戰(zhàn)將羡洛。他歷來喜歡輕騎突襲挂脑,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是他戎馬生涯最好的證明。雖然此時唐王朝已經(jīng)結束了對內(nèi)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欲侮,但還要面對突厥崭闲、吐蕃等外部勢力的軍事威脅。除了被動應對游牧民族的騷擾威蕉,還主動發(fā)起了對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侵略性戰(zhàn)爭刁俭。所以終其一生,李世民都沒有完全停止過在軍事上的主動作為韧涨,唐王朝皇帝的天可汗稱號牍戚,大半都是打出來的。至晚年李世民對魏徵態(tài)度的變化虑粥,很能說明問題的實質如孝。但“德澤酌生靈,沉酣薰骨髓娩贷〉谖”這般的文治之功,在唐王朝內(nèi)部日后的承平日久之中彬祖,終于演變成為“忘戰(zhàn)必危茁瘦、好戰(zhàn)必亡”的現(xiàn)實危機,這一危機的種子就是在此時埋下的储笑。這也正是《感懷詩》要“刺”的真正問題腹躁。
那么是從什么時候、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唐王朝后來變得無將可任南蓬、無兵可調(diào)了呢纺非?杜牧在《原十六衛(wèi)》(834)中明確寫道“...開元末,愚儒奏章曰:‘天下文勝矣,請罷府兵赘方∩沼保’詔曰:‘可≌福’武夫奏章曰:‘天下力強矣炕淮,請博四夷√玻’詔曰:‘可涂圆∶蔷担’于是府兵內(nèi)鏟,邊兵外作润歉,戎臣兵伍模狭,湍奔失往,內(nèi)無一人矣踩衩〗鲤模”。唐承隋制驱富,唐初的府兵制承襲于隋锚赤。隋唐的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特點是兵農(nóng)合一褐鸥。全國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沖府线脚,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nóng)民,農(nóng)隙訓練叫榕,戰(zhàn)時從軍打仗浑侥,參戰(zhàn)武器和馬匹自備。府兵制至唐初日趨完備翠霍,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高宗以后蠢莺,隨著土地兼并寒匙、人口增長,均田制被破壞躏将,府兵征點制失去了賴以實行的經(jīng)濟基礎锄弱。唐玄宗統(tǒng)治初期,府兵逃散的情況日漸增多祸憋,以致番上衛(wèi)士缺員会宪,征防更難調(diào)發(fā)。開元十年(722)宰相張說以宿衛(wèi)之數(shù)不給蚯窥,建議召募強壯掸鹅。開元十三年(725),改名“騎”拦赠,分隸十二衛(wèi)巍沙,基本上代行了府兵宿衛(wèi)的任務。開元二十五年(737)荷鼠,下詔命令諸鎮(zhèn)節(jié)度使按照防務需要制定定額句携,在諸色征行人和客戶中召募自愿長住鎮(zhèn)戍的健兒,便令常住允乐。開元二十六年(738)矮嫉,又下詔說諸軍召募的長征健兒業(yè)已足額削咆,以后不再從內(nèi)地調(diào)發(fā),原有兵士(包括募兵蠢笋、鍵兒等)非長征者一律放還拨齐。這就在法令上停止了調(diào)發(fā)府兵征防。天寶八載(749)鑒于軍府無兵可交挺尿,遂停折沖府上下魚書奏黑,府兵制正式廢止。
必須要指出的是府兵制的沒落编矾,一方面源于盛唐時期大量的土地兼并和人口增長熟史。府兵制的經(jīng)濟基礎是均田制,但均田制卻無法有效抑制土地兼并窄俏,至唐德宗時期政府被迫開始施行“兩稅法”替代“租傭調(diào)制”蹂匹,這一做法等于實際承認均田制作廢,無法恢復均田制也就無法恢復府兵制凹蜈;另一方面府兵制“兵農(nóng)合一”的特點限寞,也無法滿足藩鎮(zhèn)大規(guī)模、經(jīng)常性的對外用兵需求仰坦,于是失地農(nóng)民和無地人口就成為募兵的對象履植。府兵制廢止的過程,也是唐王朝國家軍隊逐步成為割據(jù)勢力和軍閥武裝的過程悄晃。杜牧進一步指出“內(nèi)罷府兵玫霎、外博四夷”,使得唐王朝軍事力量分布漸成“尾大中干”之勢妈橄,結果必然“居外則叛庶近,居內(nèi)則篡【祢荆”(《原十六衛(wèi)》834)鼻种。府兵制正式廢止六年后,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沙热,無兵可用的唐王朝只能雇傭回紇等外族勢力平叛叉钥,回紇則在唐朝皇帝的承諾下順便搶劫,天可汗之尊已經(jīng)名存實亡篙贸。前引后兩聯(lián)詩描述的正是這個事件的慘狀沼侣,唐王朝經(jīng)此之亂由盛轉衰。
5.關西賤男子歉秫,誓肉虜杯羹蛾洛。請數(shù)擊虜事,誰其為我聽。
6.叱起文武業(yè)轧膘,可以豁洪溟钞螟。安得封域內(nèi),長有扈苗征谎碍。
7.韜舌辱壯心鳞滨,叫閽無助聲。聊書感懷韻蟆淀,焚之遺賈生拯啦。
這是詩尾部分的六聯(lián)詩,杜牧在此表明了對抗外敵熔任、整肅藩鎮(zhèn)的決心和信心褒链,并明確指出需要以文武并重的政策,改變重文輕武的政策傾向疑苔,另外還提到自己的政治偶像是西漢的著名政治家賈誼甫匹。我們在此看到,杜牧此詩立意雖在“刺當代”,但并沒有一味指摘泄憤,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主張甜紫,希望自己能得到機會為國消除內(nèi)憂外患,這充分顯示了他作為世家精英分子的現(xiàn)實擔當恍箭。二十四年后,杜牧在另一首詩作中寫道“廣德者強朝萬國瞧省,用賢無敵是長城扯夭。君王若悟治安論(指賈誼所作《治安策》),安史何人敢弄兵臀突?”(《詠歌圣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長句四韻》(851))勉抓,證明了杜牧在《感懷詩一首》詩中的主張伴隨了他的整個仕途人生贾漏,從未沒有過改變候学,其中也包括他的政治偶像——賈誼。
(二)遣懷適情
? ? 唐大和七年(833)初杜牧第一次到揚州纵散,據(jù)其自己所言“奉沈公命北渡揚州梳码,聘丞相牛公∥橄疲”是尊沈傳師之命掰茶,事實上也是受牛僧孺之聘,按其心卻不無對祖父的緬懷蜜笤,畢竟杜佑曾在揚州任職十五年之久濒蒋,并在此最終完成了對《通典》的編纂。同年四月,杜牧正式入幕淮南任推官沪伙,開啟他為期兩年多的第一段揚州生活瓮顽。據(jù)《唐代揚州史考》(李廷先)載,唐大和七年(833)揚州正遭遇特大洪水围橡,翌年唐大和八年(834)又發(fā)生了滅頂火災暖混。顯然天公不作美,并沒有為杜牧享受愜意的揚州生活翁授,提供適宜的便利條件拣播。揚州這兩年中受災、救災的情況在杜牧本人現(xiàn)存的詩文中均無任何直接表述收擦,甚至在明確創(chuàng)作年份的詩作中贮配,大和七年(833)杜牧到揚州后也是個空白,被認定作于大和八年的《揚州三首》也尚存疑炬守。反之牧嫉,詩作的稀少多少能從側面證明,這一時期杜牧所處的環(huán)境肯定不大適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减途。唯一可能與災后重建有關的酣藻,是創(chuàng)作于唐大和八年(834)十月二十一日的《淮南監(jiān)軍使院廳壁記》。我們據(jù)此得知他的職務至少在這之前已經(jīng)從單純負責司法審判的推官鳍置,轉任類機要秘書性質的掌書記辽剧,此中原委顯然不只是因為杜牧擁有出眾的文采。
那么于本職公務之余税产,杜牧在揚州期間還做了哪些有據(jù)可考的事呢怕轿?主要是上疏朝廷談兵論政。杜牧這一時期現(xiàn)存的奏疏有:
1.《罪言》往年吊伐之道未甚得所辟拷,故作撞羽。(《上知己文章啟》);
2.《原十六衛(wèi)》自艱難來始衫冻,卒伍傭役輩诀紊,多據(jù)兵為天子諸侯,故作隅俘。(《上知己文章啟》)邻奠;
3.《戰(zhàn)論》兵非脆也,谷非殫也为居,而戰(zhàn)必挫北碌宴,是曰不循其道也。故作蒙畴。(《戰(zhàn)論序》834)贰镣;
4.《守論》往年兩河盜起,屠囚大臣,劫戮二千石碑隆,國家不議誅洗董朝,束兵自守,反修大歷干跛、貞元故事而行姑息之政子姜,是使逆輩益橫,終唱患禍楼入,故作哥捕。(《守論序》834)。
? ? 這些奏疏重點探討如何解決唐王朝當時最為棘手的藩鎮(zhèn)問題嘉熊,但也各有側重遥赚。《罪言》以上中下三策做了總體設計阐肤,是戰(zhàn)略問題凫佛;《原十六衛(wèi)》以兵制演變和治亂關系講備兵選將的標準,是最主要的戰(zhàn)備問題孕惜;《戰(zhàn)論》以“四支”“五敗”分析以往軍事行動的成敗得失愧薛,是戰(zhàn)術問題;《守論》以大歷衫画、貞元對藩鎮(zhèn)姑息政策的事實證明毫炉,只有立足戰(zhàn)才是唯一出路,是杜牧的決心書削罩,也是給決策者的定心丹瞄勾。后來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都大量轉載了這幾封奏疏的原文弥激。
? ? 杜牧在這個階段開始了《注孫子》的寫作进陡,這是杜牧平生最為得意的著作,在自撰的墓志銘之中重點提及微服,“上窮天時趾疚,下極人事,無以加也职辨,后當有知之者盗蟆「甓”(《自撰墓志銘》852)舒裤。杜牧一生讀書、求學觉吭、致仕的經(jīng)歷腾供,始終伴隨著晚唐的動蕩時局,逐步形成了他自己對歷代典籍的認識——“經(jīng)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伴鳖〗谥担”(《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840)。杜牧“幼讀《禮》榜聂,至于‘四郊多壘搞疗,卿大夫辱也’謂其書真實不虛說。年十六時须肆,見盜起圜二三千里匿乃,系戮將相,族誅刺史及其官屬豌汇,尸塞城郭幢炸,山東崩壞,殷殷焉聲震朝廷拒贱。當其時宛徊,使將兵行誅者,則必壯健善擊刺者逻澳。卿大夫行列進退闸天,一如常時,笑歌嬉游斜做,輒不為辱号枕。... ...某自此謂幼所讀《禮》,真妄人之言陨享,不足取信葱淳,不足為教∨坠茫”(《注孫子序》)赞厕。在歷代經(jīng)典和嚴峻現(xiàn)實的共同作用下,杜牧很早就意識到光靠恢復徒有形式的典章制度定硝,已經(jīng)難以挽回唐王朝日漸衰亡的命運皿桑。杜牧“及年二十始讀《尚書》、《毛詩》蔬啡、《左傳》诲侮、《國語》、十三代史書箱蟆,見其樹立其國沟绪,滅亡其國,未始不由兵也空猜。... ...然后信知為國者绽慈,兵最為大恨旱,非賢卿大夫不可勘任其事,茍有敗滅坝疼,真卿大夫之辱搜贤,信不虛也《坌祝”(《注孫子序》)仪芒。杜牧在《注孫子序》開篇即提出“兵者,刑也耕陷。刑者桌硫,政事也】姓ǎ”的論斷铆隘,這不但是他對當時儒家單純以“禮教”為手段的治國理政體系的重要補充,更是他基于自己的所見所聞南用,從歷史的角度審時度勢得到的真知灼見膀钠。這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杜牧為實現(xiàn)文武并重政治主張,所做的軍事理論準備裹虫。
另外杜牧還有一部很少被提及的《考工記注》肿嘲,應該也是作于這個階段。揚州自古就有發(fā)達的手工業(yè)筑公,為他發(fā)展并創(chuàng)新對《考工記》的某些見解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雳窟。《考工記》是春秋末年或戰(zhàn)國初年齊國人的著作匣屡,漢河間獻王以《周官》闕《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記》補入封救,使其成為《周禮》中的一篇〉纷鳎《考工記》是按照原材料將技術分工的誉结,它實際上包括了制車、兵械護甲券躁、禮樂器具惩坑、制陶、建筑與水利也拜、量器制造以舒、織染刺繡、農(nóng)業(yè)機械等技術慢哈。幾乎每一門類的技術都涉及設計規(guī)范蔓钟、制造工藝,并且闡述其中的科學原理。杜牧注釋這部書的目的一方面是規(guī)范繁榮手工制造業(yè)岸军,另一方面無疑與軍事后勤保障相關奋刽。在當時,這些手工業(yè)就是唐王朝的國家工業(yè)基礎艰赞,直接關系著軍隊裝備的質量佣谐、影響著軍隊的戰(zhàn)斗力。
我們從杜牧以上這些著作方妖、奏疏狭魂,可以看到杜牧在第一段兩年多的揚州生活中,以自己的學識和經(jīng)歷党觅、結合唐王朝的現(xiàn)實問題雌澄,基本形成了自己完備的軍政主張,并著手做理論準備杯瞻。接下來如果杜牧的這一系列主張镐牺、建議能獲得應有的重視,審時度勢地逐步采納實施魁莉,那么唐王朝衰亡的命運或許還能出現(xiàn)一絲絕轉機睬涧。這應該才是杜牧所鐘情的“揚州夢”,這是一個革除積弊旗唁、因勢施策的強軍之夢畦浓;一個利國富民、神州處處皆揚州的富強之夢检疫;一個試圖以他個人的努力讶请,幫助唐王朝恢復往日輝煌的復興之夢。
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假設屎媳,唐大和九年(835)杜牧雖被召回長安任真監(jiān)察御史夺溢,但他隨即以不能勝任為由避禍(時訓注用事)東都洛陽,在那里度過了兩年困頓生活烛谊。至唐開成二年(837)如前文所述企垦,為治療弟弟杜顗的眼病,再次來到揚州晒来,后因假滿百日而辭官钞诡,當年秋末又因生計所迫再入宣州幕。杜牧回思從十年前進士及第湃崩、制策登科步入仕途荧降,到追隨沈傳師先后入幕洪、宣攒读,后又入揚州淮南幕的江湖歲月朵诫;再到三年前回京拜真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薄扁,直至此時二次入幕宣州剪返;淪落江湖废累、生活困窘、壯志未酬脱盲、仕途重啟邑滨、物是人非,如此情境杜牧以一首《遣懷》賦之即合心情钱反、又屬實情掖看。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此詩創(chuàng)作于唐開成二年(837)秋末,杜牧一家準備離開揚州去往宣州的那個階段面哥,當確切無疑哎壳。
遣興
鏡弄白髭須,如何作老夫尚卫。
浮生長勿勿归榕,兒小且嗚嗚。
忍過事堪喜吱涉,泰來憂勝無蹲坷?
治平心徑熟,不遣有窮途邑飒。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