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蒿往,看完這集之后盛垦,我有點毛骨悚然。
“鼓掌是機械的瓤漏,為了自己和別人一樣腾夯〖瞻#”可我好像也在慢慢成為其中的一員。早起去食堂蝶俱,看著還是一片漆黑的窗外班利,然后認認真真上課,做好課后作業(yè)榨呆,夜晚看著自習室里的人慢慢變少罗标,好像覺得自己沒有在浪費時間』撸回到宿舍把該做的做了闯割,和舍友聊聊天,覺得這真是忙碌的一天竿拆。我確實感覺到了充實宙拉。可是有時候還是會想丙笋,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谢澈,還是沒有一個鮮明的目標。紀錄片中有一句話御板,“當一個人沒有理想锥忿、信仰,沒有目標的時候怠肋,他唯一驅(qū)動的就是利益敬鬓。”我大概能理解一些笙各。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熱愛喜歡的事情列林,也許只會去迎合按照家長的期許、社會默認的評判標準酪惭。然后有了工作,也許一開始會覺得很靠譜很安逸者甲,漸漸地只會日復(fù)一日做著重復(fù)的事春感,可是好像又很難抽身,因為那個時候的改變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氣虏缸。失去了年輕的成本鲫懒,又哪里來精力和熱情去改變呢?然后的然后刽辙,這一生就結(jié)束了窥岩。
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大學四年可能改變很多宰缤,我們可能就此定型颂翼。那我們只有在這四年里主動為自己尋找更多可能性晃洒,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有個教授說過朦乏,最初開設(shè)新生研討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學術(shù)水平相對較高的教授球及,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不缺師資,可是很多時候?qū)W生甚至都見不到這些教授呻疹,國家希望通過開設(shè)新生研討課讓這些學術(shù)研究路上的過來人為學生分享經(jīng)驗吃引,通過各種不同門類的課程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遺憾的是刽锤,好像這也變得有些形式主義镊尺,大家選課的時候似乎都在關(guān)注“水不水”、給分高不高并思,“大學之殤”在這里表露無遺庐氮。
我不知道“教育行政化”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老師在這種模式下失去授課的熱情纺荧,學生們也沒了興趣旭愧,大家好像都在按部就班地走著,卻分明少了點生氣宙暇、少了點活力输枯。我也不知道這種局面什么時候會改變,我只希望以后談到“努力的意義”的時候占贫,回答不一定只有“就業(yè)桃熄、工作、薪資”等詞匯型奥,而是我真心喜歡做這些瞳收,我也能靠這些養(yǎng)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