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個朋友圈幾乎被世外那個惡性殺人事件籠蓋蛋哭,痛惜,痛恨涮母,痛心之情彌蓋谆趾。身為一個上海人,一個小學生的媽媽叛本,我的心情是一樣的沪蓬,為無辜的傷害,為隕落的星星而扎心来候,但是我似乎仿佛隱隱中還一直期待著另一種聲音......
自從有了朋友圈跷叉,大家的互動模式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吃喝,曬娃性芬,求贊峡眶,買賣剧防,分享植锉,育兒等等。這是一種很積極很生活的溝通模式峭拘,網(wǎng)絡讓大家拉近了距離俊庇。大家都習慣了這種最安全的互動模式,因此也鮮有某種不帶勸誘或引導鸡挠,純私人觀點的分享辉饱,要不也只是轉發(fā)幾個公眾號的文章然后含沙射影地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往往這些也就被人當作雞湯給翻篇了拣展。大部分刷完朋友圈留下的幾乎是一大堆圖和一大堆贊彭沼,我們以這種安全的互動模式一直持續(xù)著~
因此,這次事件也被幾乎千篇一律的方式在朋友圈活躍著备埃,成為那幾百萬祈福者中的一個姓惑,或者表達幾乎一樣的情緒和觀點,這確實讓我們安全按脚,同時也定格了我們的善良于毙、關愛和共情。當然我從不懷疑大家的真情實感辅搬,幾乎所有人都是有良知的唯沮。但是,安全的堪遂,未必就是正確的介蛉。我們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其實死者不是兩個溶褪?而無辜的孩子也不止兩個币旧?
作為80后生人,我們的小時候大家應該清晰可記竿滨。這次事件以后很多人也一直感嘆我們那個年代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佳恬。確實,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像雷鋒一樣處處為他人于游,不計個人得失毁葱,學習董存瑞舍身救義,政治課上我們學會了社會財富大家擁有等等等等贰剥。但是等我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倾剿,發(fā)覺 ...... (此處省略一千字)我們是懷著美好的夢想和對未來真誠的期許上完整個求學生涯的,但是畢業(yè)以后發(fā)覺找個工作那么難,找到工作以后發(fā)覺買個房那么難前痘,結了婚以后發(fā)覺要個孩子那么難凛捏,有了孩子以后發(fā)覺讀個書那么難?
當豐滿的理想遇到骨感的現(xiàn)實芹缔,我們這才發(fā)覺以前沒有一門課教會我們一切可能會改變的坯癣,遇到改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于是我們忐忑的生活著最欠,無奈的接納著示罗,嘗試的改變著,可是當現(xiàn)實骨感到?jīng)]有滋味沒有希望的時候芝硬,誰來為這一欠我們的情緒課買單蚜点?
其實我沒有過多關心過這個殺害無辜的“惡魔”,犯罪心理學我沒有研究過拌阴,但是他的報復行為顯然就是因為情緒失控绍绘,然后選了最安全能達成他泄私憤的人群,進行了極端的情緒宣泄迟赃。被情緒著鼻子走的人忘卻了人的底線陪拘,哀哉,憤哉捺氢,惜哉~
以前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有個媽媽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暴打孩子結果傷害了一條無辜的生命藻丢。我們只看到了結果,我相信沒有一個媽媽愿意這么對待孩子摄乒,極端憤怒讓她失去了理智悠反。感情可以培養(yǎng),憤怒亦是如此馍佑。我想那個媽媽她事后一定是會悔不當初的斋否。
情緒失控,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媽媽來說是再熟悉不過拭荤。我自己捫心自問茵臭,多少次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遷怒孩子,事后又非常后悔舅世。生活中因為自己的私人情緒然后遷怒無辜的孩子旦委,這種事情我想并不鮮見,只是我們不愿承認那也是傷害而已雏亚。對于內(nèi)心的傷害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而這樣不被我們重視著缨硝。那些受不了父母長期的嘮叨和埋怨,最終選擇自殺的孩子罢低,我們可曾這樣群起而攻之查辩?其實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只是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宜岛。一種是一時的长踊,一種是長期的,一種是故意的萍倡,一種不是故意的身弊,只不過是我們習慣了看的見的顯形傷害,或者說我們習慣了溫水煮青蛙遣铝。
罪犯確實可恨佑刷,我想最終應該會是被判死刑的,因為至少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酿炸,他是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哪怕僥幸沒有判死刑涨冀,至少他的心已經(jīng)死了填硕。而心死其實比身死更可怕。因此鹿鳖,其實死者是三個扁眯。大部分時候我們作為普通百姓是無法接觸真相的,但試問翅帜,但凡有鞋穿姻檀,誰會想著光腳?
其二涝滴,大家都可憐那倆條隕落的生命绣版,我一樣。但我同樣想為另一個孩子吶喊歼疮,那個會一生背著“殺人犯的孩子”而殘喘生活的孩子杂抽。各種輿論道德譴責,雖然我相信以現(xiàn)在大人的認知力是不會因為大人的錯牽就到孩子的韩脏,但是孩子的內(nèi)心會背負怎么樣的感情債缩麸?這簡直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活埋。如果他爸爸罪有應得或許還好一點赡矢,若是因為某種和諧還不能公布真相杭朱,那這孩子的一生可想而知。我同樣痛心吹散,同樣不敢想象弧械。
其三,盡管我們這一輩是被欠著一門情緒課的送浊,但我們至少一直在進修梦谜,因此當發(fā)生這種惡性事件的時候,雖然大家一時憤慨,但最終還是知道應該保護孩子純潔的內(nèi)心唁桩,少傳達社會不安的情緒闭树,網(wǎng)絡上也是立馬傳出各種自救的方法。對的荒澡,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的時候报辱,我們確實應該先學會保護自己。但单山,我想問一下碍现,當遇到群起報復社會的事件,我們的孩子該怎么逃米奸?
我們往往習慣在孩子犯錯以后想辦法幫他改正昼接,而不習慣多想一步,讓錯誤扼殺在搖籃悴晰。我們也習慣讓多子女家庭通過內(nèi)部矛盾來解決問題慢睡,而不想想這個制造矛盾的始作俑者。想想生活中我也是經(jīng)常采用一些安全的互動模式铡溪,一般在大群里我不太會太出跳漂辐,總是選擇大家都認同的觀點發(fā)言,我想我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無非就是害怕棕硫,除了天生膽小怕事的原因以外髓涯,還有就是害怕犯錯以及害怕權威,那我們究竟在害怕什么呢哈扮?我想大部分情況是害怕無力改變纬纪。
好吧,今天我都膽在朋友圈逆天下之大不為灶泵,也無非就是因為朋友圈那是我的地盤育八。我并不反對選擇安全,因為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赦邻。但是我只想說的是髓棋,譴責,憤恨惶洲,感慨按声,哪怕就是學了一身防衛(wèi)術,這些都不能從本質(zhì)上幫助我們的孩子恬吕。因為我們雖然一直在憤恨在吶喊签则,可是惡性事件還是一直在發(fā)生,且可能會擴散和蔓延铐料。
不過就算我們改變不了太多的話渐裂,至少我們可以要求從幼兒園開始開設一門心理課或者情緒管理課豺旬,而非防衛(wèi)課。我們從小被訓練如何逃生柒凉,如何防衛(wèi)如何自救族阅,可曾被訓練過如何自我調(diào)節(jié),面對不公和逆境時如何看待和解決膝捞?殊不知內(nèi)心更需要被救贖坦刀,而這些跟文化課一樣需要日積月累的引導和訓練。我們都說受挫要趁早蔬咬,那防挫呢鲤遥?或許有人會說我們一直在做,但是分數(shù)杠桿的教育體制最終還是讓這些不起眼的想法淺嘗輒止林艘。辦法永遠比困難多盖奈,我相信人間自由真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