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可以剝開任何一個“討好者”的內(nèi)在徐块,都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過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倦青。
我接觸過不在少數(shù)的來訪者都有著討好別人的傾向峡迷。
幾乎每一個討好者都清楚拂共,討好別人會令自己很累螺句,會令他受很多委屈沿猜,會令他喪失自我芳肌,會令他變得軟弱碾局。
討好別人不僅是一件很沒有必要的事荆残,而且還會對他自己造成很多的損失。
但是盡管他們在理智層面是很清楚討好行為的負收益性净当,卻在實際生活中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停止對別人的討好内斯。
為什么會這樣呢?
討好型的人必備的一個特質(zhì)就是敏感像啼。
他們非常的俘闯、超乎常人的心思細膩,這種對于別人感受與想法的洞察力似乎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忽冻。
他們總能十分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需求真朗,并隨時都準備、并能夠無條件的去滿足對方僧诚。
他們總是非常的無私遮婶,幾乎難以拒絕任何人的請求。即便是一些無禮的湖笨、過分的要求旗扑,他們也根本難以反駁〈仁。“委屈自己臀防,成全別人”這種事情經(jīng)常在他的身上發(fā)生。
“討好者們”似乎是沒有需求的人。他們幾乎從來不會提出自己對別人的期望袱衷,要求琼锋,喜好,或不贊成祟昭。他們好像也從沒有什么想要的東西缕坎。
他們非常過度的害怕和別人起沖突。他們總會本能的避免一切可能會引起和別人的爭吵發(fā)生的事情篡悟,本能的會逃避和別人的沖突谜叹,和別人的競爭。
即便是和別人起了沖突搬葬,他們絕對會是最先道歉的那一個荷腊。他們似乎根本不知道該怎樣生氣,在和別人起沖突時非常輕易的就會妥協(xié)急凰。
即便是別人的過錯女仰,他們也會向別人道歉。哦抡锈,說到這里又引申出了另一點——討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別人的錯疾忍,自己【該不該】生氣”。
討好者總是會無時無刻都試圖去營造一種【很溫馨床三,很和諧】的氣氛一罩。
如果不是通過心理咨詢的話,我想絕大多數(shù)的討好者們只有經(jīng)歷過一次甚至多次「徹底的絕望」之后才能夠放下對別人的討好撇簿。
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討好者而言聂渊,他們往往窮其一生都無法走出討好別人的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掠懞谜呦胍獢[脫討好會是如此的困難呢四瘫?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討好者們對于安全感汉嗽、別人的愛、別人的關(guān)注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找蜜。
早年時期饼暑,討好者們往往是在一種充斥著“不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倒也不一定是說討好者就一定有一個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父親锹杈、一生氣就將他丟下不管的母親撵孤。
其實幼年時他在童年玩伴中的地位,他在學校里面時是否遭受過不良少年的欺凌竭望,很少得到別人的照顧等等邪码,這些都會令他形成一種膽小、時常擔驚受怕的心態(tài)咬清。
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時期有過和別人起沖突后被打闭专、被侮辱奴潘,和別人爭吵后被拋棄、被孤立影钉,和別人意見不一致就被指為怪胎画髓、異類等創(chuàng)傷的話,那么他就會對「和別人發(fā)生沖突」這件事情變得異常的敏感平委,他們竭盡所能的試圖避免一切和別人沖突的發(fā)生奈虾,這樣就能夠不用面對那么沖突會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傷害了。
所以討好者們總會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廉赔,因為他們害怕拒絕的話會和別人發(fā)生沖突肉微;
出現(xiàn)了矛盾他們總會先去道歉,因為他們害怕沖突升級蜡塌;
他們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碉纳,因為害怕自己的需要會為別人帶來麻煩、造成別人的不滿馏艾;
所以他們會如此熱衷于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和諧與溫馨的氣氛劳曹,只有在這種氛圍當中,他們才會感覺到安全琅摩。
在討好者所有的討好行為之后都有一個非常強烈的目的铁孵,或者說是信號:我對你這么好,你能不能也對我這么好呀迫吐?
討好這種表面上看起來是“利他”的行為库菲,其最根本的動機還是為了“利己”。
討好者渴望別人對他好志膀,渴望別人能夠關(guān)注他,能夠覺察出他的需求鳖擒,能夠欣賞他溉浙,幫助他,關(guān)心他蒋荚,甚至——保護他戳稽。
討好者從骨子里就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認為自己一文不值期升,不可能有人會愛他惊奇,不可能有人會無條件的關(guān)心他,他幾乎從沒得到過播赁、也不相信會有無條件的愛颂郎,會有人僅僅是因為他自身的一些特質(zhì)就欣賞他、就對他好容为。
對于討好者而言:「我必須做得很好——別人才會對我好」乓序,「我必須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他們才會愛我」這種信念已經(jīng)從他們的意識至潛意識之中都根深蒂固寺酪。
所以他們認為,必須通過討好別人替劈,通過滿足別人的需要寄雀,別人才會欣賞他,愛他陨献,關(guān)注他盒犹。
討好者們的內(nèi)心之中永遠會有一種從未向別人表達過的潛臺詞:我這樣對你好,我希望你也能這樣對我眨业。
假如一個討好者不喜歡工作的時候被打擾急膀,他就不會在別人工作時打擾別人;
假如他不喜歡被嚴格的要求坛猪,他就會對別人的要求非常寬松脖阵;
假如他希望在出現(xiàn)沖突時別人能夠理解和接納他,他就會先去理解和接納別人墅茉;
討好者們很難親口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命黔,他們總是會試圖通過自己行動的方式來“暗示”對方:我在你難受的時候陪伴你,是希望當我難過的時候你也能走過來陪陪我就斤;
我在你發(fā)言無人響應時回應你是希望當我出現(xiàn)這種尷尬局面時你也能幫我解圍悍募;
但無論多少次孤獨時無人陪伴的失落,起沖突時對方的寸步不讓洋机,一次次的在認真工作時被打擾坠宴,討好者們始終難以明白: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绷旗?為什么他會這樣對我喜鼓?
于是他會陷入強烈的沮喪,失望衔肢,委屈庄岖,被背叛,被忽視角骤,被拋棄隅忿,被不尊重的痛苦情緒之中。
那么邦尊,究竟該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呢背桐?
歸根結(jié)底,討好型人格的根源在于三個錯誤的核心信念:
1.我很弱(我還像一個小孩子一樣脆弱)
2.我必須要做些什么別人才會愛我
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討好者在潛意識中還是將自己認定為是一個“孩子”蝉揍。
也許是早年創(chuàng)傷與恐懼的影響太過巨大链峭,他的被拋棄的害怕,被忽視的失落疑苫,被打罵的傷痛熏版,這些深刻的留存在了他的潛意識之中纷责,這種創(chuàng)傷泛化到了他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導致他一旦和別人出現(xiàn)一點兒沖突撼短,就會馬上“退行”到童年時的狀態(tài)再膳。
有非常多的問題和病癥其實本身并不是多么的嚴重,而是有這些問題的人自己將問題和病癥看的太過嚴重和恐怖曲横,并十分堅定的認為自己受到了非常重大的傷害喂柒,于是問題就被夸大到“無法解決”的程度。
這在某種程度上禾嫉,是當事人本身逃避問題的一種手段灾杰。
“這個問題太難了,我解決不了熙参⊙薹停”給了自己這個放棄的理由,就能繼續(xù)輕松地生活孽椰,而不用自己解決問題昭娩,或是可以讓別人為自己負責,讓別人來幫自己把問題解決了黍匾。
所以討好者想擺脫討好困境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識到:“我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脆弱的孩子了栏渺。”
你不是那個要依靠別人才能活下去的小孩锐涯,也許你現(xiàn)在還靠父母的經(jīng)濟支持在讀大學磕诊,但即便沒有了父母的經(jīng)濟支持你也不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你是一個成年人纹腌,你擁有足夠的自理能力霎终。任何一個超過十八歲,沒有身體殘疾或病癥的人只要認為“沒有父母我就活不下去”這絕對都是在逃避責任和過度的軟弱升薯。
最不濟的去飯店打工神僵,去做些體力活,你也不至于餓死覆劈。
既然你擁有足夠的自理能力,你也已經(jīng)是一個成年人了沛励,所以即便是和別人發(fā)生沖突责语,即便你被別人拋棄,即便你不去滿足別人的需求目派,你也不會死坤候。
你知道為什么你會不由自主的討好別人嗎?你知道為什么你害怕和別人起沖突嗎企蹭?你知道你為什么不敢拒絕別人嗎白筹?
因為你真正害怕的是——死亡智末。
死亡是最強烈、最根本的恐懼來源徒河。
在你幼年時期系馆,你認為如果不討好你的撫養(yǎng)者,你就可能被拋棄顽照,對于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小孩子而言由蘑,被大人拋棄就意味著死亡。
這一原始恐懼是你今后所有人際關(guān)系中恐懼的根本模型代兵。你害怕和別人起沖突所真正畏懼的也是怕被別人打死尼酿,怕別人都拋棄你——這一切都和對死亡的畏懼有關(guān)。
而你是錯誤的把童年時對死亡的恐懼帶入了你成長中所有的人際交往里植影,你也一直還把自己當成了那個要依靠別人才能活下去的脆弱的小孩子裳擎。
而現(xiàn)在你必須徹底認識到這一點:你不再是一個脆弱的小孩子了。
所以即便別人拋棄了你思币,即便你和別人發(fā)生了沖突鹿响,即便你向別人表達出了你的不滿,你也不會死支救。
第二點你要意識到的是:追求別人對你的愛或者關(guān)注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抢野。
人在童年時期能否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這是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造成巨大影響的事情。
區(qū)別就在于各墨,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就能夠得到滿足指孤,他們在成年后就不會始終處于一種對愛極度匱乏的心態(tài)之中,他們就不會對別人的愛有太多的執(zhí)念贬堵,不會太過的在乎別人是否愛他關(guān)注他恃轩。
而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則會由于童年時對愛的需求未被滿足而對別人的愛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執(zhí)念黎做,他們會拼命地尋找機會試圖彌補童年時的遺憾叉跛。
就像是性一樣。那些在青春期性欲有得到良好的滿足與釋放蒸殿,曾與異性發(fā)生過多次性關(guān)系的男孩筷厘,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夠?qū)π詽M足了,性對于他們而言就變成了一種很正常的生理欲望的一部分宏所,轉(zhuǎn)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yè)與追求上酥艳。
而那些性欲未在恰當?shù)臅r機得到良好滿足的男孩可能以后許多年都會始終處于一種“性匱乏”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會不停地尋找與異性發(fā)生性關(guān)系的機會爬骤。
強烈的性欲未被滿足的時期使他們產(chǎn)生了非常多的對于性的過度美化的充石、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不停地試圖尋找能夠?qū)⑦^去的那些幻想滿足的機會霞玄。
你現(xiàn)在對于別人無條件的愛的追求骤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你童年時未被滿足的遺憾拉岁,和你的那些過度美好的幻想。
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你而言惰爬,無論怎樣喊暖,過去的遺憾都是不可能被彌補的。
而且补鼻,你也不可能再得到別人對你無條件的愛哄啄。
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對你好,沒有人會無條件的愛你风范,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你的一切咨跌。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包括有時候你自以為的“對別人無條件的好”其實這背后也是有條件的——你希望對方也能給予你同樣的好硼婿。
你已經(jīng)錯過了得到無條件的愛的年紀锌半,就像十歲的女孩喜歡玩芭比娃娃,你小的時候從沒得到過娃娃寇漫,現(xiàn)在你賺了錢給自己買了一整間屋子的芭比娃娃刊殉,但你不可能滿足十歲的你的遺憾的,你不可能讓30歲的你再因為得到了芭比娃娃而感到滿足州胳。
我知道這一點對于你而言很艱難记焊,因為過去很多年里你可能不知不覺間都是在以追求別人對你的關(guān)注和愛為你在社交關(guān)系中的目標,現(xiàn)在要你接受“我不可能得到別人無條件的愛”這一點的確可能會令你不愿意面對這一點栓撞。
不過你當然可以選擇是否要接受這個現(xiàn)實遍膜,是否要放棄對于別人對你的關(guān)注和愛的追求,因為你接不接受和別人沒有絲毫的關(guān)系瓤湘,也不關(guān)我屁事瓢颅。放棄了就能輕松下來不再去討好別人,繼續(xù)維持自己的幻想弛说,那你就繼續(xù)痛苦挽懦。
第三點你要明白:你必須尊重自己的需求。沒有人會主動過來滿足你的需要木人。
對于討好者而言信柿,直接講出自己的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討好者們特別向往那種人際關(guān)系很和諧醒第、別人都對他很熱情角塑,很照顧的環(huán)境。
因為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淘讥,他不需要開口別人就能夠理解和回應他了。
但討好者所渴望的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邊界混亂”的相處模式堤如,即他能為別人負責蒲列,別人也能為他負責窒朋。
不清晰的邊界只存在于父母和未成年的幼兒之間,討好者的這種渴望也是一種對于童年時安全感的渴望蝗岖。
成年人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邊界,能夠獨立的為自己負責。只有孩子才會不停的在意別人有沒有關(guān)注他互例,才會要求別人來滿足他自己的需要绑雄。
所以你要意識到,如果你不親口說出來铅鲤,別人就很難知道你的需求划提。因為別人沒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就像五歲的你很想吃冰糖葫蘆邢享,但又不好意思和你爸爸說鹏往。你們走出好遠之后你一直在撇嘴,但你父親可能根本就沒看到你在撇嘴骇塘。即便是看到了伊履,他也不可能知道你是因為吃不到糖葫蘆才撇嘴。
在成年之后款违,如果你還是試圖通過撇嘴來告訴別人你想要什么的話唐瀑,這就更是不可能得到結(jié)果。因為別人不是你的父親插爹,別人也沒有必要去在意你的需求哄辣。
但同樣你也應該明白,別人不在意你的需求递惋,父親看不到你的撇嘴柔滔,這絕對不意味著的你的需求就是不重要的,你的需求就不應該被滿足萍虽。
你也不在意你其他朋友的需要睛廊,這也不意味著他們的需要就是不應該被滿足的。
因為你想滿足自己的需求的話杉编,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理由超全,也不需要任何的條件。
你就是想吃糖葫蘆邓馒,你就是想讓男朋友把你抱在懷里嘶朱,你就是想在難過的時候不和任何人說話。
不要試圖給自己任何的理由來論證你提出自己需求的合理性光酣,也不用拼命地試圖論證清楚對錯認為自己是對的之后你才敢去做什么事情疏遏。
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條件,你想要什么财异,你去做什么倘零,只是因為你想,僅此而已戳寸。
在認知的層面上我們已經(jīng)針對三個核心的信念找出了針對的措施呈驶。但你必須在行動層面上執(zhí)行了之后你才能真正的將這些信念內(nèi)化。
即便你現(xiàn)在非常清楚疫鹊,你想要什么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袖瞻,你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去提出、去滿足你的需求拆吆。但是當你在和別人起沖突的時候還是會感到害怕聋迎,你在想拒絕別人的時候還是難以說不,你希望伴侶對你更好一些的時候還是無法說出口锈拨。
那你要怎樣才能從行動上逐漸改變自己的討好行為呢砌庄?
其實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從現(xiàn)在開始不再討好別人就可以了奕枢。你可以找出一張紙娄昆,把你的所有討好行為全部都列出來,然后逐條停止就可以了缝彬。
那有些人可能會問:道理我都懂萌焰,我也知道該怎么做,但我就是做不到怎么辦谷浅?
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扒俯。你能不能做到和我沒關(guān)系,這不是我的事一疯。
那有的人可能就會說了:哎你怎么這樣說話呢撼玄?還是咨詢師呢,怎么這么冷漠呀墩邀!
但我所闡述的只是一個客觀事實罷了掌猛。
我的意思是,你所說的“我做不到”這是一個偽命題眉睹,沒有人拿刀逼著你不讓你改變荔茬,改變行為也不是違反基本公理不可能實現(xiàn),你只是“不想”去做到罷了竹海。
有很多人習慣了一種逃避問題的思維慕蔚,他們所希望得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是:很輕松的什么都不用做,問題就自己解決了斋配。
所有在客觀情況下能夠?qū)崿F(xiàn)孔飒,但偏說“我做不到”的人灌闺,本質(zhì)上都是屬于這種不愿意付出努力和面對困難的人。
想改變十偶,就去做菩鲜;不愿意做,就改不了惦积。
如果你把討好別人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也許你早就已經(jīng)成長到不需要討好別人的程度了呢猛频?
與其討好別人狮崩,不如討好自己。
自己權(quán)衡吧鹿寻。
改變睦柴,就從改變開始。
開始毡熏,就從現(xiàn)在開始坦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