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療愈、整合以及成長妙蔗,都需要一個共通的品質(zhì)傲霸,就是——覺察。
從胡老師的工作坊回來眉反,我學會了經(jīng)常問自己一句話:我說這句話背后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昙啄?想要告訴別人什么?忘記老師是怎么問的了寸五,總之我知道要覺知自己每一個念頭梳凛、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背后到底想要什么梳杏。
這就是覺察(覺知)韧拒,起心動念背后都有深藏的動機,只不過我們會騙自己十性,認為我只是就事論事叭莫。
一旦我們開始了解自己——不僅在意識上了解,而是連自我的每個隱藏部位都了解烁试,我們就寧靜了雇初。以強迫方式安靜下來的心,事實上并不安靜减响。這種心是停滯的靖诗,不是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事物的心郭怪。靜心需要不斷的關(guān)注,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每一句話刊橘、每一意念鄙才、每一絲情感。這些都在揭露我們表面的或隱藏的存在狀況促绵。但是這太辛苦了攒庵,所以我們就逃避到種種安適而騙人的把戲里,以為那才是靜败晴∨埃——克里希那穆提
記得老公在我問他:“你餓了么?”尖坤,他會條件性反應(yīng)到稳懒,是我餓了才會問他這個問題,所以反倒是他經(jīng)常聽到我這句話后主動張羅一些吃的慢味。在他做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场梆,當我問他這話是確實更深層的渴望是自己也想吃東西了,雖然不見得是餓了纯路。
以前我只有在有強烈情緒的時候才慣性地問自己怎么會有這種念頭或油、情緒、期待……驰唬?在不斷地發(fā)問時會看到自己幼年時一些模式顶岸。但這種方式往往會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就像剝洋蔥一樣定嗓,一層層耐心地剝離,或許你會因此被某一片辣的流眼淚萍桌。
說實話宵溅,對于普通人來說,時刻保持內(nèi)在覺察(覺知)狀態(tài)很難上炎。每一個起心動念的升起都藏有內(nèi)在的固定模式恃逻,這種念想時刻不停地冒出,實在是應(yīng)接不暇藕施,對于我來說寇损,惰性讓我無法時刻關(guān)注自我內(nèi)在。
對于外界裳食,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所有的物體——人矛市、景、物······如果你愿意诲祸,可以很精微地去觀察浊吏、感受他們而昨。
但是對于我們和他人的內(nèi)在,用向內(nèi)的眼睛去看找田、去觀歌憨,變得很困難,因為困難而不愿那么費勁地去練習這種“觀”的能力墩衙。
這種觀就是覺察(覺知)务嫡。
觀世音講的靜觀,釋迦牟尼講的觀照漆改,老子講的內(nèi)觀心铃,共同點就是一個“觀”----觀察,也就是非參與性觀察籽懦。入靜或入定于个,觀察念頭(也就是無數(shù)記憶的出現(xiàn)),不做判斷暮顺,來者不拒厅篓,去者不留。它們會消失捶码,心智系統(tǒng)會逐漸停止羽氮,神性或空性會呈現(xiàn)。如果換一個名詞惫恼,你可以叫它“悟道”档押。保持它,運用在生活中祈纯,打成一片令宿。至此,記憶和思維程序最終消失腕窥,你就回到了大道之中粒没。如果換一個名詞,你可以叫它“得道”簇爆。
透過覺察癞松,我們可以在意識層面看到潛意識的碎片;透過覺察入蛆,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看到身體响蓉、意識、情緒是怎么受我們的固有習氣所影響哨毁,創(chuàng)造更多麻煩和問題讓我們困擾其中枫甲;透過覺察,我們可以時刻保持深長的呼吸,看到自己那份原本的平和言秸、寧靜软能、喜悅·······
今天下午陪著孩子復(fù)習,其中有一道題是讓孩子自己寫一封祝福信举畸,要求五十字以上查排。我們互寫,我給她寫信抄沮,她給我寫信跋核。
寫完后交換,她只寫了一句話叛买,遠遠沒有達到字數(shù)要求砂代。要求她多寫幾句,可以看一下媽媽給她寫的信學習一下率挣。一聽到別人說她寫得不好刻伊,她立刻生氣了。而我也有了焦慮意識椒功,覺得孩子總喜歡聽好話捶箱,不能接受哪怕一點負面的信息也是不行的。
我有個觀點是孩子需要有能力接受任何考驗和批評动漾,可以中立客觀地評價自我丁屎,平和地吸取他人的好建議、忽略負面影響旱眯。
我的這個念頭晨川、情緒想要表達什么?表達自己的焦慮删豺、擔憂共虑、高要求、我比孩子要更有能力——操控呀页?
最后我看到自己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幼年妈拌,重復(fù)以往的模式。
我們的潛意識儲存了我們所有過去的記憶赔桌,當這些記憶沉睡供炎、存儲在我們的潛意識里的時候渴逻,他們不是一個問題疾党。但是當某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烂翰,當我們?nèi)サ侥硞€地方的時候宛裕,或者處于任何一個情景里的時候惹悄,我們過去的記憶就被喚醒了盗似。通過這種方式占遥,記憶轉(zhuǎn)化為念頭,顯現(xiàn)出來纺弊,歷史就會重演阿逃。如果換一個名詞,你可以叫它“業(yè)力”时肿”用#——《我們的生命就象電影一樣不停的播放重演》
看到即放下,不做評判螃成,只是看到旦签。
雖然覺察的時候總是后知后覺,但好在還是經(jīng)常提醒自己內(nèi)觀自己寸宏,目前無法做到時刻覺察宁炫,至少在一些感受深刻的部分中可以提醒自我回看一下自己。
我相信隨著自我覺察的不斷練習氮凝,總會有從不知不覺到后知后覺再到先知先覺的狀態(tài)羔巢,最終讓自己時刻處于覺察(覺知)中。
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罩阵。
在日常生活中竿秆,只要加上覺知,就是真實的修行——修行者不需要把生活與修行完全區(qū)分開來永脓。只要能做到時時覺察袍辞,修行就變得很簡單,吃飯常摧、穿衣搅吁、舉手、投足落午,只要加上覺知谎懦,這就是修行之路——提升真實的智慧。
-------《平常人修行根本問題》明心小居士摘錄補充
一直聽金剛智慧溃斋、種子法則界拦,“空性”一詞是我在格西麥克那里聽到的。關(guān)于空性梗劫,它可以是無享甸,也可以是無限的可能,可以成為任何事物的可能性梳侨。我們看到的事物都來源于我們自己蛉威,因為只有我們才可能為所看到所感受的事物定義,或者認同他人對此事物的定義走哺。這么看來蚯嫌,一切緣由“我”。
透過覺察,我看到小我一直在上演不同的戲碼择示;看到包裹著厚厚軀殼的我束凑;看到有著太多限制性的觀念、被條條框框所控制的我·······這些都是我栅盲,卻又不是我汪诉。而真正的我在哪里?我想肯·威爾伯的這段文字或許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我有一副身體谈秫,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摩瞎。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孝常,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旗们。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构灸、沉重或輕松上渴、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guān)喜颁。我有一副身體稠氮,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我有欲望半开,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隔披。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寂拆,并不是真正的知者奢米。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纠永。我有欲望鬓长,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緒尝江,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涉波。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炭序,并不是真正的覺者啤覆。情緒反反復(fù)覆,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惭聂。我有情緒窗声,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我有思想彼妻,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嫌佑。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侨歉。思想來來去去屋摇,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幽邓,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炮温。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牵舵、情緒柒啤、感覺與知覺的見證。
——————《恩寵與勇氣》
覺察(覺知)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那份原本的能量畸颅,那個一直都在的純粹覺察中担巩,那片一望無垠、浩瀚廣闊的寧靜没炒、平和涛癌、喜悅中……
祝愿大家都能時刻感受到覺察的力量!